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精準學習》「羅輯思維」最受歡迎的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 書評 – ARON HACK 亞倫害的


這本書對我的影響

(1) 更懂得精準選書,盡量看原典
(2) 辨識出臨界知識,記錄、執行、反覆優化


知識管理為什麼重要?
有許多人,包括我自己,以前都沒聽過「知識管理」這個詞。照字面意思來看,這個詞不難理解,但它為什麼重要?我舉兩個例子。
(一)低效率難題 你身邊一定有些這樣的人,他們非常認真的學習,在網路上搜尋乾貨,分享一些勝讀十年書的文章,利用休假時間努力上課,每個月大批大批的買書,書買了,也看了,但奇怪的是,他們的思想好像跟努力不成正比?甚至讓旁人有種錯覺,「像他這麼努力不也如此而已」。
(二)選書難題 你是個想自我精進的上班族,每次打開網路書店都驚慌失措,「最近又出了關於自我進修的書,但之前買的還沒看完,還有最近的商業雜誌,他們好像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得快點追上才行」。買書的費用對有穩定收入的你來說,可能稱不上是負擔,更大的負擔反而源自於一大疊沒看完的書,沒吸收的新知。
上述兩個情境都遭遇相同難題,「選書精準度低落」及「學習效率低落」,知識管理正是這兩道題的解法。

臨界知識成甲提到的臨界知識,指的是「在不同域領共通的原則及道理」。這個概念非常有用,且足以解決下列兩個難題。

(一)選書難題 書籍、雜誌那麼多,到底應該怎麼挑? 我認為有個簡單明瞭的法則,「像讀論文一樣,盡量閱讀原典」。
即使你不是專業學者,但你一定知道寫論文時必定會引用前人著作,以作為自身論點的依據,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這種情況下,越多人引用的論文就越具有代表性,也會成為此領域的研究者必讀的著作,且一篇具有開創性(?)的論文,非常有可能被其他領域的學者所引用,這即是「臨界知識」的重要證明。 關於學術論文的閱讀及相關知識,我極力推薦彭明輝《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
坊間出版的書籍或雜誌,我認為有許多都是導讀型的作品(或許這是刺激書籍銷售量的行銷手法,這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你看的是投資理財型的書籍,他們可能會大量引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創意創新類書籍可能會引用「破壞式創新之父」克雷頓‧克里斯汀生(英文)的作品;商業類書籍可能會引用《長尾效應》;管理類書籍可能會引用《第五項修鍊》。
我實際到超商雜誌架上觀察,「麥肯錫工作筆記」、「TED簡報技術」、「擊敗拖延心理的五秒法則」、「『為什麼』的力量 蘋果賈伯斯、微軟比爾‧ 蓋茲….」 ,第一本取自….;第四本取自西門.史奈克(Simon Sinek)在TED的演講,
這也是我個人逛超商雜誌架的習慣,我不太會買雜誌,但只要隨手翻閱就能獲得許多有用的資訊。

補一個書中的例子
我最近也發現一個臨界知識的範例。 由於工作及職涯需求,前陣子我報名了知名講師Harris先生的SEO(搜尋引擎最佳化)課程,內容描述在網站林立的現代,如何讓你的網站符合使用者的搜尋習慣,並符合各大搜尋引擎的偏好,其中一個大重點即是「關鍵字規劃」。
數周後,我在Udemy上觀看課程《》,內容提到對某些公司而言,由於職缺的應徵者眾多,因此HR會先以軟體初步籂選應徵者的履歷,後續再以人工方式挑選並通知面試。在軟體籂選的過程中,邏輯不外乎也是「關鍵字比對」。
從這兩段經驗中,我得出了一個臨界知識及一個行動策略。臨界知識為「SEO不只可以用於網站經營,也可用於其他文字領域」;行動策略則是「用SEO邏輯寫履歷」。

(二)學習效率難題 如果你能辨識臨界知識,並刻意吸收並應用臨界知識,那你的學習效率一定能夠大幅提升。
在張國洋(Joe)及xxx合著的《大人學選擇》中有一個經典例子。 Joe在高中時有一個學霸同學,他的數學非常強,(敘述暫略)。有一天,Joe下定決心向這位同學請問數學進步的方法,這位同學提了個有趣的概念,「你要先搞清楚,數學是文科,不是理科。雖然題目有很多種變化類型,但其實都有一定的規律或模式,你必須做的就是將這個模式找出來,然後拼命練習」。
這位學霸同學所說的,不就是數學考試中的臨界知識嗎?一個可以符合多種題型的通用概念。

獲得臨界知識,然後呢?
(一) 實際應用
若你學了一個極具啟發性的知識,但這個知識沒對你的人生產生任何改變,那你也僅僅是知道而已。
成甲是一間設計諮詢公司的負責人,他要求員工每天必須寫反思日記。這樣的訓練非常有幫助,確實執行這項任務的員工,可以從自己每天的工作內容中找出問題,優化並改進。
(二) 刻意練習或學習迴圈

實際案例
如果你認為這本書中談的都是抽象概念,那你就錯了。 在這本書的最後面,成甲以自己的品牌策略為主題,結合目前知識產品市場上的現況、平台及競爭對手,作了一個完整的分析。我認為這是這本書中極具參考價值的範例,但礙於文章篇幅及閱讀樂趣,我就不作擷錄,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行找書來看。

終結低等勤奮陷阱:畫線、抄筆記,不會讓你卓越

這個時代,書籍出版的速度越來越快,除了書,我們還有很多很多的資訊來源,如各種網路文章或是網路影片,要如何有效地過濾資訊,轉換可用的知識,並讓這些知識實際為己所用,這是讓許多人卡關的地方。在這方面,我的方式與成甲雷同,我將兩者整合後如下。

簡單來說,新時代要用新戰法。

(1) 穿過水無痕的筆記

我相信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看書時畫了很多線,做了很多筆記,然後呢?沒有然後。 你畫的重點,你寫的筆記就這樣夾在書中,在讀完之後,有非常非常高的機率,你這輩子不會再翻開它第二次,那本書也就開始在桌上或書架上積灰塵。

同時,如果這本書對你來說是全新的領域,代表你對這些知識是陌生的,這意味著書中內容和你目前的人生毫無瓜葛,毫無瓜葛的東西不容易被大腦記住,導致這些訊息像無法融入社會群體的邊緣人,最後慢慢被遺忘。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非常絕望,難道沒有方法能避免這種情形嗎?這裡,我和成甲的解法是一樣的,用數位筆記軟體Evernote。
筆記軟體有很多種,你可以挑選自己習慣的用。以Evernote來說,它有「第二大腦」的稱號,不管你要找什麼內容,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關鍵字搜尋」,由關鍵字帶出所有相關內容。

(2) 與網路同步,讓大腦只是目錄

如果你願意試著將筆記數位化,這樣的作法會有一個極大的好處。
以我自己來說,我經常藉由網路上的教學影片學新東西,尤其是各種軟體的操作,比起書籍的印刷限制,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更完整的步驟說明。 以前,我會一邊看影片一邊作筆記,將每個步驟的重點打在筆記中,並且擷圖,貼上。 這很笨。

我現在的標準作法,我會在筆記中附上影片的連結,然後打上「2:00-6:30 這邊是觀念講解」,「6:31-10:20 這邊是實作」;至於其他極度重要的訊息或心得,再以文字的方式附註。這樣的作法可以大幅降低作筆記的時間,而且就算你的筆記再詳細,甚至是逐字稿,你可能都還是會直接重看一次影片。(有些網站的影片字幕檔是可以下載的,下載後以筆記本開啟,現成的逐字稿就有了,這是題外話。)

這種方式背後有一個核心邏輯,把網路當成資料庫來用,把筆記當成資料庫的目錄,而你的大腦又是筆記的目錄。正常情況下,你的大腦只需要做一件事,找關鍵字。

我一開始也無法接受這個方法,總覺得把東西下載到電腦裡面才有踏實感,但這很不切實際。如果你隨時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你要的東西,你又何苦將它下載到電腦中浪費儲存空間?我以前也嘗試下載並收集優秀的廣告影片,那又是另一段蠢事了。

同樣地,我以前在網路上看到值得收藏的文章時,我會打開word,然後將文章複製貼上,並加上自己的心得。這一樣很笨,因為Word本身並不適合跨檔案搜尋,我的解法是使用Evernote Web Clipper,它是Google Chrome的外掛程式,能夠輕鬆將文章擷取到Evernote中。

除了影片及網路文章,假設今天我們看的是一般書籍呢?
我的建議是使用電子書,由於內容太多,詳情請見《你應該買電子書閱讀器的理由》

這邊附上電子書閱讀器及電子書app的畫面,它能夠顯示所有畫線的重點及筆記,能夠提升複習及回顧的效率。

《精準學習》「羅輯思維」最受歡迎的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 書評《精準學習》「羅輯思維」最受歡迎的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 書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aronhackcom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