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奢侈品是為了購買社會地位的入場卷... - Getting Closer to God's Voice 1985

Research suggests that luxury consumption occurs prominently across levels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Charles, Hurst, & Roussanov, 2009;Han, Nunes, & Drèze, 2010;for discussion, see Rucker & Galinsky, 2013) Relevant post: Social benefits of luxury brands as costly signals of wealth and status

 


但真正有損人格與尊嚴的…..多數人都將窮人視為低人一等…..]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也提出相同概念,他認為貧窮的「終極核心即為難以抹除的脆弱感」….

 

在不同國家中,受訪者的物質生活水準差異懸殊:印度的窮人基本上都住在只有一到兩間房的小屋,並直接以土地為地板,屋頂為帶有波紋的鐵板,下廚的空間則設在室外。社區中的居民共用一個水龍頭,家家戶戶通常不會另外設置廁所。來自烏干達的受訪者皆為生活困苦的農民,他們的住家為茅草搭蓋的小屋,小屋也是直接搭在地面上,並未另外鋪地板,房子的結構並不能完全抵擋風吹雨淋。這些農民同樣在屋外烹飪下廚,很多人無法取得乾淨的水資源。

 

相較之下,英國與挪威的受訪者則是住在三房公寓或獨棟住宅中,屋內皆有冷熱水,還有電力、暖氣、廚房和浴室可用,許多受訪者都是失業者,他們都靠社會保障接濟度日。雖然生活條件大不相同,取得足夠食物和衣物的程度也各有差異,但各國受訪者對於比他人窮困的主觀感受卻大同小異。

 

為避免引導受訪者做出特定回答,研究人員刻意避開使用「脆弱」與「貧窮」等字眼,但最後他們還是做出以下結論:各國受訪者皆鄙視貧窮,也時常表示看不起活在貧窮之中的自己。小孩常輕視父母、女人輕視丈夫,而男人也時常因為自我厭惡而對小孩或父母親發脾氣。

 

雖然受訪者都認為自己已經盡力擺脫貧窮,多數人仍因為生活環境困苦被別人視為一事無成,而感到辜負、對不起自己家庭、職場以及與政府機關往來的經驗和外在環境,都一再加深他們內在的脆弱感。

 

就連兒童也難以逃離這種脆弱的情緒畢竟學校也是一個社會階級分類的場域,學童在無法保證會被接納的環境下受盡羞辱,這點或許只有巴基斯坦例外……即使小孩已不再主動要求,父母也會因為無法提供小孩豐富的資源而感到羞愧。此外,兒童因有所意識而不再開口索求,這點更加深父母的羞愧感。[61]

 

除了自我厭惡之外,羞愧感也會導致「退縮……絕望、憂鬱,讓人產生自殺念頭,損及自我」。對受訪者而言,「無法提供自己與家人充足的食物與庇護」,就是最顯著的失敗象徵。

 

「對男人而言,依靠他人或社會福利度日,對男子氣概來說也是一種威脅:一位育有兩子的英國父親,就坦承自己『像個廢物……我是家裡的男人,我應該有男人的樣子,照顧老婆小孩。但我沒做到。』」除了內在的羞愧感外,研究人員也發現在這七個國家中,窮困的人也被整個社會明確地羞辱。報告特別指出在英國,大眾傳播媒體不斷強調貧窮是個人失敗所致,這種現象再度加深他們心中的羞辱感….

 

大家都鄙視社會底層,對其帶有偏見,也很有可能是地位競爭所致。在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身上,我們清楚發現上位者能有恃無恐地對低階者為所欲為,這就是優越者的特權…

 

要知道優勢階層對心理的影響有多大,只要觀察社會階級嚴明的猴子就可見一斑。這些物種中的低階個體,每天都花大量時間觀察上位者的行蹤與性情…. 低階個體不時觀察群體中侵略性最強的個體在哪裡、脾氣好不好,這種戒備心理反映出牠們有多害怕衝突,並且盡全力避免衝突發生….

 

研究人員指出,看起來有無自信、行為舉止是否活躍、還有打照面時是否會避免眼神接觸,這些行為都是在第一眼時最能透露一個人是否具有支配傾向的指標….

 

人類拿自己與他人比較的傾向,就像動物會為競爭支配地位而對峙時,在心中衡量對方的能力,以進一步判斷是否該開打或退讓。畢竟在階級嚴明的體制中,幾乎沒有什麼事是比地位高低更重要的。正如我們在第四章所見,在現代社會裡,人們對地位的焦慮造就消費主義:我們對象徵身分地位的事物非常敏感,就算再細微也不放過,消費行為就此成為另一種競爭地位的手段….

 

人們都拿誰跟自己做比較?多數研究相對貧窮的報告都指出,我們很常拿自己跟類似的人做比較,例如鄰居或是同事,而不是跟社會階層比自己高或低的人相比….換句話說,排行第七名的狒狒只會跟第六名或第八名的狒狒競爭,而不會跟第一名或第二十名搶奪地位。第七名之所以放棄跟第一名競爭,是因為牠知道自己絕對贏不了,第二十名不會跟第七名競爭也是基於同樣道理。不過,如果群體中有任何一個個體的地位有可能上升或下降,每個動物都會確保自己不會被同類比下去;如果群體中出現提升地位的機會,排行第七名的個體就得預防第六名或第八名奪得先機….

 

或許這個現象也解釋了為何朋友或同行在言行舉止中透露自己較優越時,身邊的人總會感到憤怒。大家都會心想:「他們以為自己有多了不起?」另外,我們也能從這個現象發現,其實在貧富差距較大的社會中,底層人們互相攻擊鬥毆的案例,比窮人毆打有錢人的頻率高出許多。[69]暴力事件之所以在貧富差距較大的社會中更普遍,是因為社會中的人們更重視地位,因此當感到不受尊重或真的(以及想像)被同類輕視時,更想去捍衛自己的地位。既然社會地位對大家來說這麼重要,我們就更在乎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是否被尊重、是否留下良好印象、是否受到推崇而非輕視。既然如此,我們就更執著於外在形象,更容易受到廣告商的洗腦,相信只要花錢消費就能提升自我形象與地位。

 

身處貧富差距大的社會中,社會地位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也讓人們的表觀遺傳發生改變,其中一項改變就是我們越來越執著於跟同類進行社會比較。但是,不管這種現象是否與表觀遺傳有關,我們都能斷定貧富差距讓大家更在乎社會地位,更重視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對他人的輕視與不尊重也更加戒備。

 

我們之所以容易受社交焦慮影響,而且傾向透過別人的視角來看待自己、了解自己以及感受自己,第二個原因就是史....都會擔心自己被社會排除,總覺得需要被他人喜愛或賞識。人類跟動物不同,動物擔心的多半是體能上的差異;但在人類的平等社會中….大家也越來越在意彼此對自己的觀感,而且從族群中最強大到最軟弱的個體都不例外。族群中的每個人都越來越在乎自己是否與他人維持良好的關係,或者至少能被他人包容。對動物來說,牠們最在乎的….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被群體給排除。

 

註釋
[58] Sahlins, M., Stone Age Economics. London: Routledge, 2003.
[59] Sen, A., ‘Poor, relatively speaking’, Oxford Economic Papers 1983: 153–69.
[60] Walker, R., Kyomuhendo, G. B., Chase, E., et al., ‘Poverty in global perspective: is shame a common denominator?’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2013; 42 (2): 215–33.
[61] Walker, R., Kyomuhendo, G. B., Chase, E., et al., ‘Poverty in global perspective: is shame a common denominator?’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2013; 42 (2): 215–33.
[62] Chance, M. R. A., ‘Attention structure as the basis of primate rank orders’, Man 1967; 2 (4): 503–18.
[63] Pannozzo, P. L., Phillips, K. A., Haas, M. E. and Mintz, E. M., ‘Social monitoring reflects dominance relationships in a small captive group of brown capuchin monkeys (Cebus apella)’, Ethology 2007; 113 (9): 881–8.
[64] Kalma, A., ‘Hierarchisation and dominance assessment at first glanc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1; 21 (2): 165–81.
[65] Kalma, A., ‘Hierarchisation and dominance assessment at first glanc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1; 21 (2): 165–81.
[66] Brown, P. H., Bulte, E. and Zhang, X., ‘Positional spending and status seeking in rural China’,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1; 96 (1): 139–49.; Huberman, B. A., Loch, C. H. and Önçüler, A., ‘Status as a valued resource’,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2004; 67 (1): 103–14.; Frey, B. S., ‘Knight fever – towards an economics of awards’, CESifo Working Paper No. 1468, IEW Working Paper No. 239, May 2005, https://ssrn.com/abstract=717302.
[67] Runciman, W. G., Relative Deprivation and Social Justice: A Study of Attitudes to Social Inequality in 20th Century England. Berkeley,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6.
[68] Sapolsky, R. M., A Primate’s Memoir: A Neuroscientist’s Unconventional Life Among The Baboons.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2007.
[69] Wilkinson, R. G. and Pickett, K., The Spirit Level: Why Equality is Better for Everyone. London: Penguin, 2010.; Gilligan, J., Preventing Violence. New York: Thames and Hudson, 2001.

※ 以上摘要出自書籍《收入不平等:為何他人過得越好,我們越焦慮?》,原篇名〈演化帶來的心理遺產〉原書名:

The Inner Level: How More Equal Societies Reduce Stress, Restore Sanity and Improve Everyone’s Well-being

作者: Richard Wilkinson與 Kate Pickett | 時報出版 | 2019/7/23出版


司馬儀觀後感:因為資本主義社會將一個人的能力和個人價值畫上等號或連結感,進而主張沒有能力獲取高薪資的人=能力偏低或是弱者,因為這樣的主流思維,讓更多人不在乎正當性只在乎金錢利益

 

媒體慣例將事業勝利組封為人生勝利組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而媒體眼中的事業勝利組的定義往往在於身價,而非社會貢獻的程度或公司員工福利制度好壞,這些就是主流媒體灌輸給下一代的價值…..所以十多年前的台灣並沒有所謂的酸民文化,社會氛圍也相對和諧….

 

K說台北不拿Iphone會被看低,喔,原來單單一支萬元手機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經濟狀態好不好混的好不好(難怪過去看過一則報導越南人寧願餓肚子也要買iphone),難怪聽說台灣二手轎車的市場很蓬勃...

 

台北,我不願意相信整個台北都是這樣的思維…..只是,如果你原本不是那樣的思維,你身邊88%或98%以上或100%都是這樣的人,時間一長,你不配合會不會被排擠?時間一長,為了融入那個圈子,你會不會改變,可不可能不變?

 

相關報導

《貴婦奈奈何其多》跪著負債也要光鮮漂亮…

Are We Surrounded by Snobs?《耶魯人類學家的曼哈頓上東區臥底觀察》

Brand prominence and social status in luxury consumption: A comparison of emerging and mature markets

 

 



熱門推薦

本文由 beeigood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