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愛上同性的她(他)同性婚姻從來不是問題 – Wise Library 1985

朋友Leticia 的婚紗照,很美,很聰明很體貼又幽默,既外放又內斂,好像所有魅力點的人格特質她全部都具備了!早上讀報,我順口問了老爹:「如果我也喜歡女生,你覺得呢?」老爹立馬用異常溫柔的語調轉音秒回「不錯啊」,但接連打了好多個噴嚏,我想是濃厚的父愛吧

 

支持同志教育教師翁麗淑表示,在教育現場她看見的是性別平等教育長期過於「便宜行事」的問題:「缺乏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的性別平等教育,是空的、蒼白的。」她表示性別教育有助於慢慢建立起寬容友善的社會環境;反之,若沒做好同志教育,翁麗淑說,這樣有些孩子就會因為害怕被歧視而害怕展現自我、產生非常非常多的悲劇。歧視本身就是一種深層的霸凌,它夾帶嚴重的社會排擠。很多孩子因為被集體歧視集體霸凌,而輕視自己…..

 

翁麗淑嘆:「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家人很悲傷、悲傷之外還有自責──我們這麼愛你,不能留下來嗎?我們這麼愛你,為什麼還不夠?」

 

同志教育的意義就在於讓孩子們知道:沒有人是需要被醫治的,誰也不需要躲藏。翁麗淑強調不是家長給的愛不夠,而是社會不友善殺死了孩子:「家長給的愛不是不夠,而是這世界消耗得太多,這世界的不友善…這些通常不是個案,是這些不友善跟不接納把他們往下推──我們整個環境都是共犯!」同志教育的意義就在於讓孩子們知道:沒有人是需要被醫治的,誰也不需要躲藏。

 

▲哈佛法學院學生針對同性婚姻的正反方辯論Harvard University”DEBATING SAME-SEX MARRIAGE”

 

反對同性婚姻的立場:基於很多人對於基督教或天主教的思維,那麼,同性婚姻不該被鼓勵。如果站在宗教的角度,如果性只能是因為生育而存在,如果婚後第一年就有孩子。未來的數十年,是不是都要走向無性婚姻才是符合正道?那麼,如果婚姻是基於生育才存在,婚後才發現妻子不能生育,所以呢?那婚姻存在的立場不就消失了?

 

支持同性婚姻的立場:

1)政府憑什麼以法律把基督教或天主教的思維強加於所有國民(法律或政府沒有立場這麼做),甚至以法律剝奪人們的基本權利?人們都有信仰的自由,但,政府和法律為什麼要求所有國民都必須依照基督教或天主教的思維去過日子?

2)我們並不是宗教治國的年代,對吧?基督教或天主教恐同的思維,是一回事。但政府法律不應該和宗教掛勾,而應該和人類的基本人權做討論。

3)想和誰結婚,這不是人權基本自由嗎國家法律為什麼要剝奪某些人的基本人權?法律以什麼立場禁止某些人不可以結婚?當法律這樣規定的同時,就是把這些族群判定為錯誤的一方或不該存在的一方,那麼,法律本身就是帶有歧視不平等的地基。?兩男或兩女他們相愛他們結婚,傷害了誰?對社會造成什麼困擾了?反對者通常是基於宗教或道德的立場反對。如果站在道德的立場,喜歡同性就不道德?為什麼不道德?哪裡不道德?這個思維是出自誰?教宗?學校老師?爸媽?電視媒體?也就是過去法律反對同性婚姻的同時傳遞的訊息是:same-sex marriage was unjustified.當法律禁止人們做一件事,等於在向世界宣告這件事罪大惡極,所以政府必須出手以法律必須禁止它發生。

4)如果婚姻的本質是基於愛情,國家為什麼可以干涉人們的愛情?

如果國家是公事,愛情是私事是隱私的一部分,為什麼國家要干預一個人民的私生活?國家應該站在中立的角度不是嗎?法律有清楚規定反對的利基是什麼嗎?影片當中提到Michael Kinsley甚至支持廢除婚姻,理由是他認為婚姻不該屬於政府的管轄範圍。

5)這時候就要思考國家和法律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保障社會對吧。那麼,當他們反對同志結婚時,反對和剝奪的本身就是帶有歧視的。歧視本身就是一種霸凌。

6)又,法律是立法院去裁決的,立法院可以代表社會多數人的意見嗎?還是應該以民意為依歸,也許這就是這次公投的主因吧。

7)結論是:討論同性婚姻是否符合道德時,自由、人權和平等才是更重要的。討論同性婚姻是否okay的同時,反家暴反霸凌的婚姻才是更重要的。離婚如果無法除汙名化,家暴和霸凌的婚姻就會永遠存在。如果離婚需要兩人同意,那麼,要遠離家暴遠離霸凌的不幸婚姻,就會更困難重重。只有單方面想要繼續的婚姻,法律為什麼要強迫它存在?

▲她本身是基督教也是天主教徒,她主張身為同志並不是罪惡。思考點:聖經是耶穌死後由人類執筆的,是否可能有缺失或偏頗。即便沒有偏頗,所有的基督教徒或天主教徒都能領會聖經的真義嗎?聖經能否完全解讀上帝的心意?

 

愛不愛誰,喜歡男生或女生就是一個性取向(sex orientation),從來都不該被批判。

世界多可悲,連性向都要分等級都要歧視?連性取向都可以被霸凌?喜歡同性,到底錯在哪裡?為什麼被惡意歸類為次等民族?社會為什麼要用多數棒打少數族群?也許老天爺一開始就決定世界上本來就是有三種愛情模式: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只不過過去異性戀有一黨獨大的特徵,讓後兩者在強烈社會壓力下產生壓抑的自衛行為?身邊同志朋友都認為自己沒有資格期盼幸福或擁有愛情。異性戀的人追求幸福都這麼難了,他們的與幸福相遇的機率就更低了。

人性,最殘酷的是鬥爭是屠殺異者。不同,不等於罪過

 

恐同症論者不斷抨擊異性戀者以外的愛情,他們的意識霸凌像淋上火把的大雨嘲笑他人的愛情。他們以道德之名進行霸凌,擴大社會的偏見和誤解,讓下一代對同志有了恐懼和偏見,偏見如果無法修正,便會一代傳過一代,最後謬論在人群中成為了真理,又過了橋,又傳到世界另一端!

 

每個人有他自己的生存之道,所謂平權,不過是社會終於可以認可異性戀和同性戀之間平等的一個位置,不再有所謂誰尊誰卑的信仰或驕傲。每一種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歧視都奪取了社會關於愛的認知!同志從來不是原罪,該矯正修正的是恐同症論者的歧視和偏見。

 

 

黑人曾經是被歧視的族群,黑人生為黑人,他們錯了嗎?種族隔離的時代,黑人不能與白人共用一台飲水機,而世界對同志的歧視,就是不允許他們共用婚姻制度。性別無貴賤,男女無尊卑,性傾向的差異,不該成為攻擊一個人的藉口或偏見。如果追求婚姻是基本人權,那麼剝奪同志擁有婚姻的正當性在哪裡?

耶穌基督說「愛人如己」、「愛鄰如己」,基督教的核心宗旨是慈悲,祂定然不願人類彼此用語言或任何形式屠殺異己。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貧富或社會階級的差距,都不該是人類互相仇視的理由。恐同如果存在,仇視如果存在,這本身就違反了上帝的宗旨不是嗎?而又有多少人膽敢說自己對聖經有全盤的理解。

 

又,聖經是耶穌死後才出現的,是否能絕對無誤表達上帝的精神?我會選擇相信上帝的核心宗旨是愛人是寬容。

 

如果聖經是耶穌的語言,便能理解唯一能激怒耶穌的便是以宗教為名、傲慢自大排斥荼毒異己的偽善者。慈悲的本質是反對一切壓迫與歧視。剷除異己不過是自人類滿足私慾虛榮心的一種變質霸凌。

 

歷史上,同志的愛情被汙名化、他們的存在被詆毀抹黑、他們的愛情承擔了太多莫須有有的道德汙名。「恐同症論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世界,他們無法站在別人的鞋裡同情共感,他們根本就不在乎他們的說法會不會構成「非我族類」的語言思想霸凌。

結婚如果是基本人權的一部分,為什麼同志不能結婚?

如果追求婚姻隸屬於基本人權,那麼剝奪同志擁有婚姻的正當性在哪裡?

 


同性婚姻從來不是問題,充斥暴力或霸凌的婚姻才是有問題的婚姻

蔡康永哽咽說「站在一個孤單的立場…..理性上我當然希望就是越多人坦率地面對自己。…越多人出櫃,這個櫃子就越不容易存在。所以CNN的主播出櫃,服裝設計界的誰出櫃。蘋果的總裁出櫃…….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我經歷過的事情。所以我沒有把握當他們遇到那些困難的時候他們能夠像我一樣挺的住….就是因為大家越來越寬容了,所以我們越來越能夠存在。……..壞就壞在我自己經歷過這些打擊,所以我知道有些人扛不住,這是我心中軟弱的部分。….大家都站出來,然後好好地把這些櫃子給拆掉。」

▲出櫃一詞來自於英文俚語skeleton in the closet。skeleton有很多意思,包括骨骼,骨架,框架,架構;綱要,還有骷髏的意思。所以單看這個片語,你可以想像一個畫面。就是衣櫃裡藏了骷髏頭。因為早期,同性戀者因為深度的偏見而被排斥、厭惡、仇恨和歧視,恐同在社會無所不在,連小朋友都知道。所以,出櫃的英文是coming out of the closet = coming out. It is a metaphor for LGBT people’s self-disclosure of their sexual orientation or of their gender identity. 

▲電影劇照

回到網站首頁

目錄旅遊美食兩性專欄電視劇電影影集日英語教學醫療人際關係專欄親子教育專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beeigood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