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影製所 | DC FILM SCHOOL - 《時時刻刻》由靜轉動——當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

文學作品常是影視產業的創作靈感來源,比方說,從好作品之中獲得發想,或是直接將文學改編,搬上螢幕,如《大亨小傳》、《悲慘世界》,或是今年上映的《牠》⋯⋯等。

通常文學改編成電影,多少會與原著有所差異,雖然部分改編電影會緊扣原著精神,但有時也會遇到視覺無法和文字美感互通的情況。而好的改編電影,會透過巧妙的剪接與敘述手法,同樣也能令觀眾印象深刻。(文章將有部分劇透)

《時時刻刻》預告

從小說搬上大螢幕,以電影《時時刻刻》為例

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等多項獎項提名的《時時刻刻》爲文學改編的佳例之一,電影是根據作家麥可・康寧漢獲得普立茲獎和福克納文學獎的同名作品《The Hours》拍攝,編劇David Hare精心編排交錯劇情,完美演繹書中三位女人間的關係。

故事在描述不同時空裡三位女人的一天,分別是1923年正在創作《戴洛夫人》(Mrs. Dalloway)的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1951年正在讀《戴洛夫人》的懷孕家庭主婦Laura,和2001年被形容是戴洛夫人的Clarissa

文學小說與劇本的差異

小說是用文字在敘述故事,但劇本卻是用文字在呈現戲劇,而戲劇遠比故事有更多的考量與限制。在創作劇本時,腦中需要思索的是「具體的畫面」,比如畫面的移動、劇中人物的動作等等,並將所有細節統整連貫,再以文字記錄成操作手冊,這就是劇本。

The Hours》的結構形式別出心裁,小說分別以這三名女人作為章節區分,讓三者穿插出現,引導讀者感受三個不同時空的故事背景。電影則遵照小說的走向與架構,甚至突破原有限制,交叉敘述手法將人物間的關係表現得淋漓盡致。

影像切換帶領觀眾迅速融入劇情

《時時刻刻》在三段時空中透過剪接,互相呼應三位主角的想法,讓觀眾快速投入劇情當中,如電影一開始的買花事件中,就直接點出《戴洛夫人》對於三人的意義與定位。

片中有一段吳爾芙在思考要不要殺死小說主角戴洛夫人,而Laura也同時在思考要不要自殺,那時地板開始灌進海水將她淹沒,這場戲直接把Laura長期的心理狀態形象化,讓觀眾感受她瀕臨崩潰的抑鬱情緒,同時也能看出這本書對她們的影響與連結

David Hare在改編時遇到的問題

由於原著小說《The Hours》擁有複雜的多重故事線,因此這本書被視為很難改編為電影的作品,編劇David Hare表示:「片子的前40分鐘絕對會很有趣,因為沒人看過這樣的電影,但中間的40分鐘才是最困難的部分。」如何讓三個故事一樣有趣,且能切入主旨融合為一,為這次改編最大的挑戰。

因此,適當的取捨顯得非常重要,即使小說中有許多很棒的角色或場景,但為了符合整體劇情,較不必要的橋段必須捨棄。加上劇作家出生的David Hare擅長人物心理的細緻描寫,對白細膩極富情感精雕細琢的台詞也是電影成功的原因之一

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演過我的一部電影,他說:「我來演這部戲,因為我就是想說裡面的一句台詞。」— David Hare《時時刻刻》《為愛朗讀》編劇

改編電影促進小說商機

《時時刻刻》以戲劇呈現著名女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的思想,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許多學者,或是熱愛她作品的讀者們多方面的挑惕,但電影上映後,她的原創小說《戴洛夫人》登上《洛杉磯時報》排行榜第一名,David Hare表示這是他這一生最大的成就之一,畢竟誰能想到吳爾芙在1920年代寫的小說,在短短一個月期間,銷售量竟然超過其他所有書籍?可見電影對於小說的影響力不同凡響。

改編小說前的準備工作

一般製片人買下小說版權之後,會委託職業編劇再創作,透過不斷的討論來判斷該編劇適不適合擔任此原著的改編,而編劇若想讓製片人信任自己,事前必須做足以下準備工作:

1. 透徹了解原著故事

小說著重用較長的篇幅去描寫人物內心獨白、思想和感情等,但劇本是用影像來敘述故事,將人物情感通過畫面及表情傳達,因此必須透徹了解原著故事,才能重新進行創作。

2. 濃縮小說劇情

一般來說,無論是人物數量還是故事發展,小說都會較電影劇本複雜,而電影通常只會有一條主線,因此在小說改編上,濃縮劇情尤其重要,必須簡化複雜情節,避免迷失重點。

3熟悉同類型的小說和電影

身為編劇必須多瞭解競爭對手的情況,熟悉同題材的類似作品,包括電影的前期規劃、製作與播出效果等等,總結分析這類型電影的劇本方向,才能增加改編的可能性。

4相關法律問題

在小說改編成電影的過程中,會碰到許多法律問題,從作者或出版社那裡獲得改編權後,還需要諮詢相關專業的法律顧問,以免將來出現不必要的糾紛。

「書只是講述故事的一種方式,而電影則是敘述故事的另一種方式。當你選用一本書進行電影拍攝時,你會有一些特定的優勢,有充足的資源可以使用,但這同時也是種負擔。」—— Stephen Daldry《時時刻刻》導演

改編挑戰了讀者和觀眾對原作的刻板印象,儘管電影的視覺效果多直接強烈,多少還是限制了觀眾的想像,對於較需要內省或思考的議題,書本文字所鋪陳的世界,因讀者的想像不同,反而有較豐富的感受空間。

但多數人還是寧願選擇看電影不看小說,有時電影反而可以更深刻感受劇中角色的情感變化,無論是璀璨奇幻的特效場景,還是運用具體的視覺語言來表現主旨意涵,透過畫面呈現更能直達觀眾的心坎裡,其震撼力與小說相輔相成。

 

文章:劉家寧  來源:編劇之路 , splicedwire , wordsontoast , theguardian

 

 

 



熱門推薦

本文由 dcfilmschool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