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藝文活動:「大甲媽祖-李坤山攝影展」

藝文活動:「大甲媽祖-李坤山攝影展」

 

策展人:簡榮泰

紀實影像最迷人之處,如同美國當代攝影家布魯斯.戴維森(Bruce Davison, 1933-)於1970年出版哈林區人物系列《一百街東區》攝影集時所標舉的「揭露被隱藏的事實,保存消逝中的過去(蘇珊.宋妲,1997:67)。」的崇高目標;以及英國保守派國會議員暨富裕的工業家班傑明.史東爵士(Sir Benjamin Stone)為了記錄正在消逝中的傳統英國儀式與鄉村慶典,於1897年創立「國家攝影紀錄協會」(National Photographic Record Association)時指出的:「每個村落都有它的歷史,很可能透過攝影被保存下來(蘇珊.宋妲,1997:67)。」

長期關注本土文化議題的李坤山,計畫性地以12年的步行隨駕,將自身融入在步行信眾與沿途居民所交會而成的靈性空間,他拍攝的《大甲媽祖》系列,企圖以影像系列作為探索先民留存下來的人文軌跡,並期待透過照片的紀錄保存因環境與社會變遷而消失的時空記憶。李坤山的創作態度,如同美國女性攝影家貝涵妮斯.亞伯特(Berenice Abbott, 1898-1991)在1939年出版攝影集《變遷中的紐約》(Changing New York, 1935-38)序言裡所指出的:「如果我從來沒有離開過美國,我將永遠不會想要拍攝紐約,但是當我以新的眼光來看待它時,我知道它是我的國家—某種我必須用攝影寫下的東西(蘇珊.宋妲,1997:79, 102)。」
李坤山從拍攝對象的臉上、身上與迎接大甲媽祖鑾駕的信徒中,速寫捕捉住信徒們自然、虔誠的豐富神韻,加上適度的環境說明,很容易地讓閱讀者分享媽祖信仰集結而成的空間念力所形塑的「深廣意識」,如同瑞士心理學家容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所謂的「集體潛意識」或法國哲學家加斯東.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 1884-1962)《空間詩學》所探索的人類意識居所的親密空間描繪與想像。李坤山的作品,捨棄媽祖聖像的直接描寫,轉而從大甲媽祖的隨駕行列中,執綉旗、兵器及手拿香旗徒步前進的信眾,深刻體驗媽祖慈悲精神的本意,甚至描寫疲累休憩時的信徒身影,恍似看到媽祖化身的再現。每一位信徒的愉悅身影不斷地抒發出鄉土文化的不朽與芬芳,這就是年年此時自動前來伴隨的信徒們,從參與的進香活動中,分享圍繞在媽祖四周所散發出來的濃濃人情味,這才是信徒追隨媽祖聖駕、追尋人生真諦的主要目標吧!

引用書目/蘇珊.宋妲(1997)。《論攝影》。黃翰荻譯。台北:唐山出版社。

 

展覽日期: 2011/12/10 ~ 2012/02/12

地點: D1、D2、D3展覽室

資料來源:國立台灣美術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fun-life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