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德國婆婆教我的教養智慧:每一天的教養,都為了孩子獨立那天做準備 - 賀啦!哇哉

清楚為何而教養,我才能讓教養的「目標」,高過於「媽媽希望你如何如何」..我會注意自己與小孩是否溝通無阻、無話不談。這是我們關係中最重要的基礎!

文:凱若媽咪

✔向德國幼兒園老師學習,為孩子獨立那天做準備

兒子去托兒所之前,他就是爸媽的小寶貝,二十四小時在我們的關照和保護之中。家裡只有他一個小小孩,爸媽自然成為他的「大玩偶」,什麼都要和爸爸媽媽一起。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決定,讓兒子從一歲八個月開始,就每天去托兒所兩三個小時,因為孩子不只需要父母,還需要學習與其他人互動。

清楚為何而教養,我才能讓教養的「目標」,高過於「媽媽希望你如何如何」

每次只要有機會,我就會在教室裡多待幾分鐘。我很喜歡觀察老師與孩子們的互動,以及教室和每日行程的安排。

我也從托兒所老師身上,學到幾個幫助孩子自理生活的小妙招。

✔設定好每個常規的「開始鍵」

每天孩子出門、吃飯、睡覺,都有一定的程序。難的不是設定流程,而是要「開啟」第一步。兒子最愛的S老師永遠會先和小朋友打招呼,而且她記得每個孩子獨特的打招呼方式,擊掌和擊拳就是我家兒子最愛!有時,兒子會遲疑要不要進教室,只要與S老師「擊掌」,就像是按下了他的「開始鍵」,立刻開開心心進去玩。我也趕緊學起來,每次兒子有點遲疑要不要打招呼時,我就鼓勵他「High Five」,兒子也就更敢與人互動了。

收玩具的時候,老師們會說:「收玩具時間到!」接著站起來唱收玩具的歌,帶著孩子把玩具歸位。我們在家也用同一招,每晚睡前,就說:「收玩具時間到!」兒子會唱著歌,與我們一起把玩具收拾好,才去刷牙睡覺。帶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設定一個「開始鍵」,通常練習兩週之後,都能得到不錯的效果。終於,出門穿外套和鞋子、收拾、刷牙這些兒子的每天差事,不再需要我們三催四請了。

✔用孩子的高度,與孩子眼神交流

托兒所老師每天一見到小朋友,一定蹲下來,用與孩子眼睛一樣的高度,微笑問候他們:「你好嗎?」兒子從一開始不知道怎麼回答,到現在會回一些他今天看到的有趣事物,例如:火車、吃東西、遊戲場……,然後他們就「一句話配一個字」聊起來了。

老師以身教告訴孩子,與人眼神交會,才能有真正的交流。兒子現在與人說話,也會像老師一樣睜大眼睛看著對方。

✔把孩子該自己拿的東西,放在他搆得到的高度

大人別把所有東西都收得高高的,這是托兒所讓孩子學習自理的重要一步。

托兒所裡,有一個水杯架,兒子每天進教室,就是把水杯放在架子上,要喝水自己過去拿。孩子也有自己的外套架、鞋架、物品盒,就連餐廳裡的杯盤餐具,都放在孩子可以方便拿取的高度。

孩子會不會弄亂?或許吧!但令人驚訝的是,孩子有多喜歡把東西放回原位,如果放錯位置,孩子還會立刻糾正。兒子是班上年紀比較大(也比較雞婆)的孩子,所以都由他負責擺杯盤和餐具,甚至有時還會幫忙倒水。我們上回在兒子托兒所的活動中,親眼看到他這麼做,驚喜萬分。一歲十個月的孩子能夠做到這些,真的要感謝老師平時潛移默化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養:當孩子有好的行為,用力說謝謝


✔當孩子有好的行為,用力說謝謝

上次在托兒所活動的時候,有個孩子幫忙另一個小朋友撿起了水杯,小孩愣愣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但三個老師同時大聲說:「謝謝你,莫里!」

我發現,老師是說「謝謝」,而不是說「你好棒」。當我們用「你好棒」來鼓勵孩子的好行為,孩子的確自尊會被提升,但只有自我被鼓舞了。但若是用「謝謝」來感謝孩子的好行為,孩子會在過程中,感受到他對其他人的幫助與重要性,從中激發他在群體中的合作和良好互動。

這也改變了我讚美孩子的方式。現在我謝謝孩子的配合或幫助,多過說他們好棒、真棒、最棒。而兒子就開始一連串的「幫忙」行動,我做的每件家事,他都要參一腳,還會對自己說「謝謝幫忙」!

綜合以上四點,我看到了「以孩子為主體」的教養態度,以及社會意識的強化,而不是把孩子集中在一個地方,由大人來安排小朋友的學習與活動,甚至過度強調個人的學習能力和成就,排擠了團體概念。

鼓勵孩子主動加入群體,認為自己是群體中重要且有幫助的一份子,自然會讓孩子感覺到「我可以」,進而覺得「我會幫忙」,「我很重要」。

媽媽覺得你冷VS.你開窗看看冷不冷

清楚為何而教養,我才能讓教養的「目標」,高過於「媽媽希望你如何如何」,並在有限的時間內達成。也才不致於用我自己狹隘的成長經驗,限制了女兒的發展,或是態度過於寬鬆、溺愛了。

就像是為了四年一次奧運而努力練習的選手們,必須十分清楚,在有限的時間內需要達到的標準為何,教練與選手才能齊心協力,適時調整。

為此,女兒與我達成了一些共識。

如果我每一天的教養,都為了女兒能獨立的那一天做準備,我就不會因為怕她遲到,還每天叫她起床。
我刻意將自己的鬧鐘調得比她的晚,早到還來得及跟她說幾句話,但晚到讓她得自己調鬧鐘喚自己起床準備。

當她問我:「今天我穿這樣會不會太少?」我不會再用「媽媽覺得你冷」的標準,要她多加衣服。我會說:「開窗或到陽台站一下,你就知道自己該穿什麼。」

我希望她和我一起做菜,因為她需要學習怎麼餵飽自己、整理廚房,以及與他人共同生活


我也不會讓她在我煮飯時,坐在客廳看電視、玩手機。我希望她和我一起做菜,因為她需要學習怎麼餵飽自己、整理廚房,以及與他人共同生活。

我也不會因為看不慣她的房間太亂,而邊叨念、邊幫她整理。我會吸家裡的地板,不過會留著她的房間,讓她自己整理。因為我尊重她有自己的空間,她的空間需要她自己維持。

我絕不會查看她的手機、日記或任何私人物品,來得知我想知道的訊息。我會注意自己與她是否溝通無阻、無話不談。這是我們關係中最重要的基礎。

我會讓她明白,不需要擔心媽媽知道任何事。她需要思考的,永遠不會是怎麼面對媽媽的情緒反應,而是事情該如何處理。而媽媽,永遠是她能夠直說無妨的最佳對象,也是她的避風港。

我不會告訴她該念書還是工作,當然也不會告訴她未來該做什麼。我會把握每一天,陪她發掘自己的興趣和長處,陪她找尋資源,來學習她想學的東西。

我也會讓她知道,一輩子都做一件事也很好,但是機率極少,所以到了五十歲都在追尋夢想也無妨,但要知道怎麼養活和照顧自己,與所愛之人。

✔相信孩子天生渴望獨立

過去我曾對女兒說:「妳十八歲就一定要自己生活了。」她總跟我撒嬌說,怎樣都不要離開媽媽,說得好像我是多狠心的媽媽,急著把她趕出門似的。現在,將滿十四歲的她會問:「我什麼時候可以打工賺錢呢?我覺得挺酷的,想試試看工作的感覺。」她也開始期待德國學校九年級(滿十五歲)學生都要參與的實習工作。她甚至覺得,大學如果能住宿舍或在外租屋,應該很不錯。

希望我的寶貝女兒,最晚到了她十八歲成年那一天,已經擁有照顧自己和所愛之人的能力。她或許還在讀書,或許還與我們同住,但不需要我們來關照她的生活起居,我們一家能單純享受與她共度的時光。

我們依舊每天都在做準備,等待那一天的到來。

(編取自 每一天的教養,都為了孩子獨立那天做準備:德國婆婆教我的教養智慧 一書 /天下文化 /本文由 博客來 授權刊載)

分享此文:
✔加line~訂閱新文章↓
加入[賀啦!哇哉]為好友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4.33 星 / 3 人)
Loading...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點↖星號,評個分吧!

我有話想說


熱門推薦

本文由 hela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