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拒絕的藝術:說不之後,加上「不過…」補償對方《99%的人輸在不懂拒絕》 - 賀啦!哇哉

你碰過拒絕對方,對方反而還感謝你的嗎?如何拒絕讓對方反而充滿肯定!暢銷書《99%的人輸在不懂拒絕》一書中就有這麼一個故事..

19世紀英國首相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很有智慧。有名軍官,請求狄斯雷利提名他為男爵。迪斯雷利知道此人才能超群,也很想跟他搞好關係,但他不符合封爵條件,迪斯雷利無法答應他的要求。於是,迪斯雷利把軍官單獨請到辦公室裡這樣說: 「親愛的朋友,很抱歉我不能提名你為男爵,但我可以給你一件更好的東西。」

軍官疑惑的看著狄斯雷利。這時迪斯雷利放低聲音說:「我會告訴所有人,我曾多次請你接受男爵的封號,但都被你拒絕了。」

這個消息一傳出,眾人都稱讚那名軍官謙虛無私、淡泊名利,對他的禮遇和尊敬遠超過任何一位男爵。軍官由衷感激迪斯雷利,後來他成了迪斯雷利最忠實的夥伴和軍事後盾。

拒絕是沒有問題的,我們要考慮的是拒絕之後的事情,特別是如何安慰對方。

因為在拒絕面前,每個人都會覺得空落落的,很不開心。如何填補這種失落的空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事情。

在人的心理機制當中,心理補償效應的影響十分明顯。出於心理補償的考慮,人們常會有自我吹噓的行為。比如人們在面試或專案談判時,為了減少自身的焦慮,往往會誇大自己的能力和身分,甚至把事情全部包攬過來。這種自我吹噓其實也是為了彌補落差,在心理上達到理想自我的境界,也是出於顯示自我、獲得別人關注的目的。

換句話說,人們為了增強自信或減少自身的焦慮,會經常性的說一些大話。也就是借說大話來增強自信,減少恐懼與焦慮,這是常見的行為。了解這一點,就可以試著透過彌補對方的心理空白,來化解拒絕後的尷尬。

心理補償效應是一種潛意識行為

儘管心理補償效應被認為能夠有效調節心理,但它並沒有真正為人們所掌握。心理補償效應其實是一種潛意識行為,沒有多少人會意識到它的存在。一旦遭遇拒絕或失敗,這種效應的影響就會清楚的表現出來。

有的人面試失敗後會說:「那家公司看起來就不怎麼樣,即使錄用我,我也不會去!」有的人未通過精英選拔則稱:「那裡培訓出來的人將來要承擔很重的責任,工作壓力又大,沒什麼意思。」有的人向心儀的人表白,被拒絕後,卻說:「別看她長得漂亮,其實冷冰冰的,不是個溫柔的人。」有些人沒能被大企業相中而只能進入一家小企業工作,他們就說:「在這裡工作,自己很被看重,比在大企業裡有更多的機會。」諸如此類,其實都是心理補償效應在作祟。

與其讓對方因心理補償需求而對我們心生怨恨,我們不如在拒絕之後,主動去補償對方,化解雙方之間的尷尬。如果不能滿足對方提出的要求,可以改為幫助對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作補償。本來拒絕是挺尷尬的,但你要是這樣做了,對方心理得到補償,原本的不滿也會得到緩解。哪怕你不能幫對方做某些事情,也可以給人以安慰。

比如,你可以提供某些建議。對於急於找到解決方案的人來說,他們往往只看到其中一條道路。假如對方走的是「向我們求助」這條路,而我們又覺得這條路實在是行不通,那麼不妨向對方提供另一條可行的道路。

例如:「對於剛才你說的這件事,我恐怕無能為力。不過我有另外一個建議,你不妨試試看……」如果對方能夠接受我們提出的建議,那麼自然是皆大歡喜;如果對方不肯接受,我們無法幫忙也在情理之中,這樣拒絕起來就有理有據、順理成章了。 有補償的拒絕,這樣才能表現出你的誠心和誠意,避免讓人心裡留下疙瘩。因為你的拒絕可能會給請求者造成一些麻煩,影響他的計畫的實施,甚至使他的計畫暫停,所以應該努力為他提供一些其他的辦法,這樣能夠有效減輕對方的挫折感和對你的怨恨心理。如「要是明天的話,我大概可以去一趟」,或「我可能沒辦法幫你,不過你可以去財務部,或許他們有辦法」之類的話,向對方表達你願意幫他的誠意,緩解尷尬的局面,從而贏得對方的好感。

(編取自 99%的人輸在不懂拒絕 一書 /作者:李勁 /本文經 大是文化 授權刊載)

分享此文:

✔加line~訂閱新文章↓
加入[賀啦!哇哉]為好友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5.00 星 / 1 人)
Loading...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點↖星號,評個分吧!

我有話想說


熱門推薦

本文由 hela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