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獎勵小孩」快速又有效但要小心!獎勵、稱讚、鼓勵,哪裡不一樣?《爸媽不用忍的正向教養》 - 賀啦!哇哉

獎勵、稱讚,反而讓孩子害怕失敗?!現在已經有許多家長不用打罵的方式逼孩子,但是又希望孩子好好配合,於是會使用「獎勵」的方式,最簡單的獎勵就是條件交換──你做到某件事情,我就給你某個東西..

例如: 「 你考一百分, 我就送你搖控車」 、「 你乖乖吃飯, 我才給你看電視」),複雜一點的還有「集點制度」,也就是制定好可以獲得點數的行為表現,孩子集點之後就可以換取獎項。

獎勵是一個很好用的方法,因為它可以很快速的誘發行為,在剛開始改變孩子行為時很有效。但是,它最大的危險就在於,會把孩子做一件事情的動機,由「內在」轉向「外在」,也就是把控制權給交出去。一旦誘因消失,行為就會跟著消失(見下頁圖2-1」。而且,親子之間也常為了「哪些事情可以獲得獎勵」、「某件事情值多少獎勵﹂而引發爭執。

此外,用獎勵的方式,無法讓孩子學會「為什麼」,例如:刷牙、整理書包、練琴都可以獲得點數,孩子會樂意去做,但是我們為什麼要刷牙?為什麼要整理書包?為什麼要練琴?幫助孩子理解這樣做的目的,其實才是教養的價值所在。

那麼,既然獎勵不太理想,改用「稱讚」好不好?

稱讚指的是口頭評價,像是「你真是聽話的乖小孩」、「你好聰明,知道要這樣做」、「我真以你為榮」,這聽起來好像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但其實,這樣的稱讚也蘊藏很多危險。因為,這代表著孩子的行為好或不好,是

仰賴大人來打分數。即使我們具體說明了孩子哪裡做得好,例如「你寫功課很認真,好棒」,孩子滿足的仍是大人的標準、取悅的是大人的感受,而不是自己從嘗試過程中體驗到愉快、正向的感受。久而久之,孩子會失去自我肯定的能力,需要仰賴大人的回應來確認「我是很棒的小孩」。

大家有遇過每做一件事情就要呼喚大人來看、討稱讚的孩子嗎?

想一想,當身邊沒有人幫他拍拍手時,他該怎麼辦呢?此外,根據研究顯示,若孩子的自我價值建立在他人的正向評價,還會造成孩子為了維持良好的自我感受,而變得害怕失敗、不敢嘗試;或是一旦輸了、錯了就矢口否認,甚至說謊。

鼓勵,讓孩子自動自發

既然獎勵、稱讚都不理想,那要怎麼提升孩子的行為表現?怎麼讓孩子知道他的表現很棒?我們可以試試看「鼓勵」。

在正向教養中,非常推薦大家使用「鼓勵」的方式,因為鼓勵著重的是孩子完成一件事的歷程、過程中付出的努力,以及他個人的收穫或成就,而不是由父母來判斷。這會讓孩子更有內在動機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並嘗試學習新事物。

為什麼這對孩子很重要呢?在說明之前,我們先來認識「動機」這個概念。「動機」指的是促使我們願意去做某件事情的動力,例如:為了消除飢餓感而進食、為了避免蛀牙而刷牙、為了喜歡山林之美而登山,當然還有為了賺錢而工作。

動機分為內在與外在,內在代表由內心出發的動力,最常見的就是成就感;其次還有歸屬感,也就是為了某個自己所在乎的人,或者家庭、班級等群體而去付出心力。另外,還有自我價值感,例如「我是有能力的人」、「我是個不錯的人」。最後則是單純的愉悅感,也就是做這件事情時,我們可以獲得正向的感受,像是放鬆、舒服的感覺。

相對的,外在動機,指的則是環境中存在的誘因。例如:金錢和物質,以及我們對孩子使用的點數、貼紙等。不過,內在與外在動機是可能互相影響的,例如:有些人可能會透過「賺很多錢」來證明自己,此時追求收入的動機就變成內在的。

了解動機以後,我們就可以發現:「獎勵」與「稱讚」,用的是「外在動機」來促使孩子做某件事,而「鼓勵」則誘發了孩子的內在動機,讓孩子更能為了自己做出選擇,而且無論成功或失敗,仍會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詳細差異,請見下頁的比較表2-1。

但「鼓勵」說來容易,在生活中該怎麼做呢?

其實只要留心孩子的行為就可以了。

鼓勵有三種形式:敘述事件、感謝付出、給予期許。最簡單的鼓勵方式,就是「描述孩子的行為」,像是「我注意到你剛剛很小心的拿杯子!」這就能讓孩子感覺到我們的關注和肯定。

其次,感謝孩子的付出、肯定孩子付出的價值,也是很好的方式。例如:「謝謝你幫忙把碗盤都收好了」、「有你當小幫手陪妹妹玩,真的太好了!」

除此之外,就算在遭遇挫折時,我們還是可以使用鼓勵的方式,幫助孩子找到過程中的意義。例如:「這次比賽雖然輸了,但是我注意到你跟隊友的配合越來越有默契了!」、「雖然打翻了,但是你想要幫忙媽媽,媽媽還是很感動。」在這樣的挫折時刻,鼓勵的語言特別溫暖呢!

至於給予期許,則是讓孩子感覺到對他們的信心,例如:「你這麼努力練習,我很有信心你會一直突破自己的!」這樣的信任與支持,在孩子面對重大挑戰時,常常能帶來很大的力量。

獎勵、稱讚、鼓勵,哪裡不一樣?

你也可以做到的正向教養對話練習

要怎麼建立孩子對於收拾、家務等事情的責任感呢?可以這樣做:

把要求變成遊戲,給予鼓勵

做家事不一定要很制式化,我們可以試著讓這件事情變好玩。例如,跟孩子比賽誰找到最多樂高積木、看誰先把負責區域的玩具全部收回來、猜拳決定誰先選負責收的玩具種類等,都是好方法。當然,完成後,也別忘了肯定孩子的付出喔!

如果原本採用的是集點制度,也不須突然取消,以免孩子覺得錯愕。可以逐步把獎項轉換成孩子喜歡從事的活動,像是一起吃下午茶、打球、去公園玩、邀朋友來家裡等。當孩子對做家事逐漸有了動機以後,再慢慢取消之前的獎勵形式即可。

拆成小步驟,逐步建立能力,創造成就感

要避免孩子因為自己做不到而放棄的情形,我們可以把事情拆成小步驟,或是簡化目標。

例如,把收玩具拆成「玩具拿給媽媽/爸爸」、「玩具通通丟到大箱子」、「挑出樂高積木」、「分類不同的玩具」、「分別收到各自的桶子」、「分別把桶子歸位」等許多步驟。從簡單的步驟開始練習,並且在孩子成功後給予鼓勵;等孩子熟練之後再挑戰下一個步驟,孩子將會發現這件事沒那麼難。

溫和而堅定,情感和原則都要關注

有時孩子就是會抗拒、不想做,此時我們可以思考他不想做的原因,表達我們的理解,並和孩子一起思考該怎麼完成,或者適度的調整要求。例如:「我知道你做了好大的城堡不想拆掉,那你選一個不會影響到大家走路的地方來放城堡,然後我們一起把旁邊的玩具收好。」孩子被理解之後,通常是很願意配合的。

▲ 巧妙運用孩子喜歡「遊戲」的心理,讓孩子練習收玩具或做家事。

POINT 用鼓勵,取代獎勵、稱讚。

×「你寫功課很認真,很棒喔!」

○「我發現你今天寫功課好細心,而且一邊寫、一邊唱歌,好像很

開心呢!」(敘述,非評價)

(編取自 爸媽不用忍的正向教養:改掉頂嘴、動作慢、依賴、行為退化、缺乏成就動機……的免爆氣親子對話範本 一書 /作者:駱郁芬 /本文經 任性出版 授權刊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hela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