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閱讀筆記】108課綱|具備閱讀理解素養 可不被假新聞操弄 @ 福爾摩沙 太平洋島嶼上的孩子們 :: 痞客邦 ::

書籍圖片來源:博客來;背景圖片來源:by engin akyurt on Pixabay

 

 

  最近台灣政治選舉,社會大力糾舉、批判「網軍」和「假新聞」的時候,我們每個人能夠做什麼而不會那麼容易受騙上當?

 

  大約在一年多前,我和大家一樣,看到酷炫勁爆、憤慨憤怒、匪夷所思的新聞時內心洶湧澎湃,「不假思索」地沸騰起來。

 

  人類的大腦總是傾向想要看到戲劇化事件,內心往往想要相信事情沒有表面上那麼光明磊落。

 

  人心人性,就化為肥沃土壤,謊言謠言逐漸滋長、茁壯。

 

  新舊媒體,不管報章雜誌電視廣播還是網紅/關鍵意見領袖選邊站帶風向,各有立場一點也不遮羞害臊,經常這裡剪輯一段、那兒拼湊一塊。

 

  人世間究竟存不存在「事實真相」,又或者每個立場視角都是一種觀點,但起碼我們可以學習在判斷之前先緩一緩、靜下心來。

 

  笑看政治人物和名嘴評論員的乖張荒謬之餘,也試著看看聽聽他/她們的完整論述,瞭解整體脈絡。

 

  理性思辨的少數意見觀點,很有可能會比海量吵雜喧嘩的情緒性聲量更重要。

 

  該如何看穿、揭破假新聞及不實資訊而不被操弄呢?

 

  「閱讀理解」,提供了解答(解藥)。擁有閱讀理解素養與能力,就越能破解(破譯)假新聞及不實資訊。

 

 

【《閱讀素養:黃國珍的閱讀理解課》閱讀筆記】

 

 

閱讀符號、獲取訊息、化成行為/採取行動,為了生存乃至生活。人類從原始直接感知環境、世界而認識宇宙萬事萬物,後來輾轉閱讀他人所見所聞所經所歷的文字符號,從而認識萬事萬物以及自我他人外境。「閱讀」,是我們認知世界的延伸。

在浩瀚的海量資訊流中,一個接一個的關鍵字、一個跳一個的超連結,指引方向、修整航道,探索未知,在學習歷程中創造新經驗、繪製自己獨特的知識地圖,甚且發現新大陸(創意/創新/創業)。

人類面對未知,懷抱不安恐懼,都渴望解答。

閱讀從未消失,只是形式更加多元、訊息更加複雜,而理解變得重要且關鍵。

 

「能識字,就能閱讀;能閱讀,卻未必能理解:有知識,未必然能理解。」

「主觀詮釋,並不等同客觀理解。」

這在現今網路時代,大家經常可以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不少人只看標題或有看沒有懂或主觀認知投射、卻輕率留言貼標籤下評論,都曲解或誤解原來版主或自媒體管理者貼文的原意,甚至造謠抹黑。

人類對於世界的認知,是由片段訊息建構而成,如果訊息之間斷裂,大腦會補上(腦補)既有經驗、先備知識及認知投射,建構出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真實(自以為是),所以我們從訊息的點、線、面都有自己的盲點。當缺乏覺知、覺察,就會一再複製已知而制約未知。

現今看似民主、自由、科學,但那原始的情緒化、衝動性的「理盲濫情」仍舊是人心人性,只消看一看政治選舉便可知,人啊,從來不理性、也不自知。

 

在虛擬網路、社群媒體、資訊爆炸的時代,分享的速度比理解還快,主觀情緒、既有認知和過去經驗的快思主導了理解,思辨的慢想付之闕如。

 

「虛構能夠創造真實。」

--義大利著名小說家Umberto Eco

 

「透過巧妙的謊言,亦即經由編造幾可亂真的虛構小說,可以將真相帶至新的點,讓光明灑落在它的身上。」

--日本著名小說家村上春樹

 

古來就有「三人成虎」、「眾口鑠金」、「人言可畏」等說法了。

 

人的選擇性相信,決定對「真確」、「真實」的認知。那麼扭曲事實、掩蓋真相、操弄理解的假新聞和不實資訊在人心與人性深處隱隱暗流湧動,進而蔓延氾濫到現實世界裡「人云亦云」、「道聽塗說」、「造謠抹黑」。

 

「盲人摸象」的故事,闡釋了人性,更說明當今世界的人心趨向:每個人都只看到一部分或者同樣一件事物各自解讀,執著地、甚至自欺欺人地認為自己所見所聞才是真的而別人的都是假的,「我執」深刻滲透,產生爭執、對立、仇恨。

 

2016年有一則頗有意思的科技新聞:日本AI機器人Torobo君擁有龐大海量資料庫及邏輯演算功能挑戰考東大,最後卻敗在無法「閱讀理解」上。換言之,這似乎透露出一個點:即使有著超強記憶力和判斷力,不管真人還是機器人,都無法輕易地穿透表面底下微妙深沉的人心人性與事實真相,因為缺乏「語境、語感、語意」、「深度思辨」、「情緒情感」、「紋理脈絡」、「閱讀理解」。

 

書寫創作歷程<->閱讀理解歷程,書寫是「建構」,閱讀是「解構」。閱讀理解,拆解內容,當中使用了哪些材料(What)?材料之間如何排列組合(How)?材料為何要這樣配置佈局(Why)?作者的目的或動機?

 

閱讀理解,並不只是閱讀有形的符號、文字、數據等,還包括閱讀無形的,如察言觀色、人心人性等,如此,就更能破解假新聞及不實資訊。

 

傳統教學,老師一味餵養填鴨,學生只是死記硬背,缺乏時間和空間自主探索,在經驗中累積學習的能力,難以形成學習的內化、遷移。

閱讀與學習,跟旅行非常相像。有時會迷路,但錯誤的經驗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要像自由行的旅人,能夠在多人造訪過的地方看見古今中外行旅的足跡,同時保有自己的體驗、形塑獨特的觀點,賦予旅程意義和價值。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uang 的頭像
    Huang

    福爾摩沙 太平洋島嶼上的孩子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huangys135pixnetnetblog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