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創傷知情照護是什麼 | 李政洋身心診所

創傷知情照護是什麼


前幾周聽完胡嘉琪博士在線上講創傷知情的公益視頻後,因為對這個詞還很陌生,就找了一些資料。看到留佩萱心理諮商師,用一句話來形容創傷知情照料: 能夠理解創傷、辨認創傷行為、並且改變環境與政策來防止再創傷。


與創傷治療有所不同
有學者將"trauma-specific(創傷治療,這邊暫譯,如果有更好翻譯,歡迎提供給我)" "trauma-informed(創傷知情)" 兩項針對創傷的服務做了區別: 針對創傷的診療,主要的任務是處理創傷造成的影響,以其促進創傷的復元。例如接受個別或是團體的諮商,來療癒創傷後壓力症的症狀。比較是醫療、心理諮詢機構一般在做的服務。

另一方面,創傷知情則是透過了解來談者過去曾經歷的創傷,以及這些創傷經驗後續所造成的影響,及相關支持創傷療癒的因素。也包含目前生命當中,所遭遇到的暴力與欺騙。所有的機構,不管它本來主要功能為何,都可以透過一些服務方式的調整,來因應曾經歷創傷人們的一些需求。所以像是學校、政府的公部門都可以嘗試加入創傷知情的元素。

兩者之間共同的部分:
了解創傷來自於生活中的哪些事件
服務的目標在附權與復元
創傷知情的5個原則:
安全感: 例如對於經歷虐待的倖存者,有可能等候區的雙人沙發是會感覺到不舒服的。(診所也有一張,不過當初規劃時沒有讀到這個資訊。)有可能介由改成單椅,來增加安全感。
信任:在團體治療之前,將時間表清楚的列出來。
選擇:團體的帶領者僅可能的按照時間表,同時有任何變化提前的告知成員。可能讓團體成員比較能夠有控制感。
合作: 一個治療者選擇改變她平常的會談場地擺設,讓來談者有機會可以選擇是否要坐在她的旁邊,可以一起閱讀一些資料。
賦權: 一項社區資源,提供一個焦慮的女士去練習放鬆的技巧,讓她在許多的情況下,更能夠發揮她的能力。像是許多診友有注意到,在一些藥物的輔助下可能可以比較放鬆。但是有時候停藥一段時間,遇到類似的狀況,好像焦慮又回來了。這時候我會建議可以來找心理師一起練習看看,可能學習一些身心放鬆的技巧,學會之後在透過自己的練習,可能未來逐漸可以取代藥物的輔助。


這對助人工作者很重要,不然在過去訓練中,曾遇到許多反覆住院的自殺病友,當時我的想法是怎麼會這麼多負面的情緒,我可以做些甚麼,後來在巧合下接觸到EMDR,才逐步發現隱藏在他們背後,沒有被說出來,或者沒有被協助處理的創傷。或許透過我們服務方式的改變,可以讓更多人願意來使用一些醫療、心理健康的服務,進而有機會來促進身心健康。(李醫師也曾經在診間遇過診友,在察覺到可能有創傷影響,不想要去上學,進一步詢問有發生了甚麼不愉快的事情時,獲得了蠻真實、蠻直接的回答: 說了又怎樣?) 的確如果覺得說了也不會有任何改變,不會有人願意來協助的話,說還不如別說。不過如果可以讓診友看到一些改變的可能,或是就會有新的想法,跟不一樣的應對方式。

創傷與健康的關聯
創傷的定義:可以是一個事件、一連串的事件、或者是環境。(例如:身體虐待、性虐待、情緒虐待、霸凌..) 童年和成年後的創傷被認為和許多疾病有關。在負面童年經驗研究,就發現受到的孩童時期創傷經驗越多,成年之後的心臟、肺臟、肝臟疾病、肥胖、憂鬱、物質濫用以及受到親密伴侶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ce)的機會越高(最後這一項不是疾病,與性別和人權議題有關,有一些資料是以高壓控管來描述,或是法規中可查詢恐怖情人條款的相關資料)

辨識創傷:
針對最近發生的虐待(包含親密伴侶暴力)、過去發生的創傷以及創傷後續所造成的情緒和身體的情況(例如:創傷後壓力症、憂鬱、慢性疼痛、自殺、物質濫用)可以提供資訊和協助方式,讓診友選擇他們是否想要接露他們的創傷和尋求協助。

一些建議的創傷知情詢問方式:
有發生了甚麼事情嗎? 你有試過甚麼方式來處理嗎? -->來取代:你有甚麼問題嗎?
我們可以想看看怎麼樣一起合作,來達到你對於療癒和復元的期待。-->來取代:這是我可以來幫助的方式。

做出回應,避免再創傷:
對於診友所接露的創傷,助人工作者可以認可他們個人的經驗、選擇、自主,同時增強診友的內在力量。同時看看是否需要連結一些其他的資源,以及有沒有可以在當場可以提供的一些協助。例如在診所中,有一些人想要需要尋找是否有健保提供的諮商協助,可能就會轉介到心理衛生中心社區心理師諮商。或是單親家庭的成員,可能會轉介給東區單親家庭服務中心。

如果是最近發生的家暴事件,診所依法規就需要來做通報。同時也協助診友認識家暴令申請的一些相關資訊,讓診友比較能夠有所保障自己應有的安全和權益。同時提供像是勵馨基金會等專門處理家暴的機構,讓診友後續可以尋求法務、心理諮詢的一些服務。診所今年有申請到心理衛生方案,可能也可以透過連攜會議,增加對於助人工作單位彼此之間的認識及合作,成為一個社區的身心健康平台。

調整頻率,注意隱藏的創傷
過去在訓練時,對我來說亦師亦友的林穎醫師(穎大) 曾經告訴我,他覺得專門在診療邊緣性人格疾患診友的主任,以及DBT的創始人,都對這些診友好像特別能連上他們的頻道,可以進入到他們創傷,再把他們帶出來。當時感覺很像一種天賦的技能,在透過創傷知情這樣的概念,或許可以藉由建立相關的評估、溝通技巧,讓我們也能夠經由後天的訓練,與診友、想要了解協助的親朋好友、以及其他的助人工作者,更有效率的溝通,合作來照顧大家的身心健康。

參考資料:
1.From Treatment to Healing: The Promise of Trauma-Informed Primary Care(2015) Woman`s Health Issues

2.Trauma-Informed Approaches to Systems of Care (2008)




熱門推薦

本文由 leepsyclinic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