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90後假忙族:加班到10點,卻隨時被淘汰 – SheSay

生涯研習社

你可以在熱愛的領域努力地玩兒!

本文3676字,建議閱讀時長10分鐘

文 | 37度2

來源 |LinkedIn (ID:Linkedin-China)

LinkedIn領英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我們正處在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

科技空前發達,無人酒店出現、智慧城市普及;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靠從事機械繁瑣、可替代性強的工作討生活。

比如,我所在的城市,某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GDC(全球數據中心),每年會招聘大量本科生做一些極其簡單的工作:收發數據資料、取釘、裝訂。

薪水也不高,平均月薪3000左右。

一旦人工智能時代來臨,最先被淘汰的恐怕也是這類工作。

到那時,未來會是三種人的天下:

一是手握巨額資本,利用資本驅動世界的人;

二是掌握技術,能夠駕馭科技、制定遊戲規則的人;

三是各行各業的高效能生產力輸出,也就是所謂的行業精英。

我們大多數普通人,如果既沒有第一類人的資本,也很難競爭得過第二類人的專業,想在市場廝殺中存活,努力成為第三種人是最現實的選擇。

這就意味著,未來「行業精英」一詞將跌落神壇,從金字塔尖鳳毛麟角般的存在,變成職場標配。

而什麼是「精英」?是那些擁有較高知識水平,從事無法被替代的複雜工作,又能保證高質量高效率輸出的人。

而要想成為這種人,擁有深度工作的能力是關鍵。

深度工作是開啟「心流」的鑰匙

有一個叫Len的美國小夥,不到30歲就已經在工作、生活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看看他這些閃瞎眼的標籤:

# 20歲以下期權交易專家

# 25歲以下期權交易公司經理

#百萬富翁

#全國橋牌比賽冠軍

不過世界是公平的,愛情方面Len是個十足的Loser,他性格內向、對人冷淡,和他約會過的女人都懷疑他心理有問題,抱怨他缺乏正面情緒。

這件事讓Len很鬱悶,幸好他有足夠的錢請來最好的心理學家幫他解決煩惱。

這位心理學家花了整整5年研究他,發現他一點心理創傷都沒有,而且恰恰屬於正向情感位列前5%的那類人。

因為Len在生活中一直體驗著一種心流(flow)狀態:

從他進入期權交易所開始,從早上9:30到交易所關閉都沉浸在flow中;

下班後他喜歡玩橋牌,從出手那一刻到遊戲結束又讓他繼續flow。

也就是說,在女友們看來Len比較悶,只是因為他的快樂「不求外物,反求諸己」。

所謂「心流」,是指人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註、投入忘我的狀態。

這種狀態下,你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但當事情完成後,會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和充實感。

源源不斷的心流體驗,讓Len成為了一個真·快樂黃金單身漢,就像Sheldon在Howard婚禮上對自己生活的概括:

或許我自己太有意思無需他人陪伴,我祝你們在另一半身上得到的快樂,與我給自己的一樣多。

心流理論奠基人Mihaly Csikszentmihalyi認為,一個人的能力與所要做的事情的挑戰難度都比較高,並且能力與挑戰難度相等時,Flow狀態才會出現。

心流這種超乎尋常的體驗,不僅替你創造極高的實際價值,還帶你領悟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樂趣。

圖為心流狀態

要達到這種狀態並不容易,需要多種因素合力促成。

但任何一種心流體驗,都離不開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深度工作的狀態。

創造性工作都來自於深度工作

卡爾·紐波特教授在自己的書《深度工作》中把日常工作分為Deep Work(深度工作)和Shallow Work(浮潛工作)。

深度工作是指在相對沒有干擾、注意力集中的情況下,將認知能力伸展到極限的一種行為狀態,它可以創造出一些新事物,通常具有不可替代性。

常見的有科學研究、發明、創作一本書、準備考試、學習、經營公司等等。

浮潛工作指的是各種能夠在注意力分散狀態下進行的工作或行為,這類工作更容易被替代,比如收發郵件、開會、刷微信等。

這類工作的共同點就是,輕鬆,也不需要太多地學習或練習。

顯而易見,長期從事深度工作的人更可能獲得「高效、優質處理複雜困難事務」的能力,成為我們口中的精英。

其中,深度工作的核心是: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深度工作》中指出:

高質量的工作 = 時間投入 x 專注度

就算你從早上8點加班到晚上10點,每天工作整整14小時,最多只能證明你勤勉,無法證明你有能力。

重要的還是看這14個小時內你都做了些什麼。

達成深度工作的十個小貼士

要達到深度工作並不容易,其關鍵在於:在盡可能少調動意志力的情況下,制定深度工作計劃,鍛煉長時間保持專注工作的狀態,形成習慣。

結合Cal給出的建議,這里是一些立等可取的小貼士:

· 放下你的手機

手機是對於持續專注和學習的頭號干擾源。

控制刷手機的時間及頻率,做到開始工作後就不要打開APP(比如微博、微信、淘寶、小紅書、遊戲等等)。

把他們的通知都關掉,試試把手機螢幕沖下放在桌上或抽屜里,總之盡可能不去注意手機。

再進一步,把手機關靜音或者開飛行模式,這樣連騷擾電話和優惠簡訊都能一塊屏蔽。

· 社交媒體斷食

嘗試一段時間不看朋友圈,不刷抖音,不翻微博,看看到底會錯過什麼?——地球離了互聯網照轉,但你將節省大量時間。

· 效率軟件下得越多越沒效率

不要去嘗試那些所謂的「效率專家」給你推薦的軟件,列一個最簡單的清單其實就夠了。用筆寫下來可能用手機自帶的記事本。

· 散步能夠幫助你思考

這里講的是廣義的散步,通勤時間也可理解為一個散步。

開車、坐地鐵到辦公室的途中,是一段很好的思考時間。好好利用這半小時、一小時,整理一天的工作思路,在腦子里列出清單,可以極高地提高效率。

如果遇到跟文字相關的工作,比如寫總結、文章、PPT等,散步時更容易理清思路

寫不下去的時候,到樓下或周圍綠地走上幾圈,一邊走一邊在腦子里重復去過手頭上所有的材料,文章輪廓會慢慢清晰。

· 斷舍離可以,但別過度整理

有些桌子亂就亂吧,如果你見過傑夫·貝佐斯、比爾·蓋茨和喬布斯曾經的桌子,你就知道大佬們也沒有多井井有條啊。

過度整理也是一種干擾和浪費時間。

那些花時間把有道雲和印象筆記整理的十分完美的人,留給Deep Work的時間應該不多了吧。

· 早起,中午健身

不用我說你也知道早上是一天中精力最集中的時刻了吧,老生常談了。

有個比較新的觀點是失眠的時候不要躺在床上硬睡,起來找點事做,一直到累了,再躺回床上。

很多公司上班時間相對自由,那麼把去健身房的時間留到中午或下午某個時段。

這樣的好處是用運動把上、下午兩段工作時間隔開,運動後你也會更加神清氣爽,頭腦清楚。

· 做無可替代的事,剩下的雇人做

每個人都有自己無可替代的Deep Work,所以安排自己做這些工作,雇別人完成其他的。

記住,不要談論你正打算做的事,一切讓結果說話。

· 意志力極易被消耗,但也可以鍛煉

千萬不要高估你的意志力,它極其有限且容易被消耗。但相對的,它也如肌肉一般,過度使用會造成疲勞,但也可以被鍛煉。

多做深度閱讀,按照Cal的分類,閱讀也是Deep Work,特別是那些花費很多精力去消化和理解,長而深入的文章。

為自己保證一個讀書時間,比如睡前一小時。翻開手邊任意一本書或是kindle,開始讀!而不把時間浪費在刷微博、刷知乎看短視頻上。

· 習慣成自然

創造慣例很關鍵,一個連貫的工作流程是Deep Work的前提。

根據實際情況劃分工作時間,留出整塊的時間用於深度學習、工作、閱讀和思考,每天重復。

把重要電話、會議和外出及一切需要處理的雜事都安排到一天集中處理。

· 記錄Deep Work的時長

如果試著做一個時間清單,把一天24小時內,所做的事情花費的時間詳細記錄下來,你會背後一涼,因為你會發現大部分時間,都是被浪費掉的。

每周回顧一下這些時間組成,如果Deep Work的數字很低,想想原因是什麼,如何改善。

寫在最後

這些方法難度都不高,做到它們,也不會讓你的日常工作生活天翻地覆。但是,世界上所有「最簡單也最困難」的事情都一樣——貴在堅持。

就像Cal在最後結論部分說的,深度工作的大前提是:

深度的生活並不是適合所有人。

你需要為此付出艱苦的努力,從根本上改變你的習慣。

對於很多人來說,快速地收發電子郵件和在社交媒體上發信息所帶來的繁忙假象會給他們帶來慰藉,深度的生活卻是要你擺脫這些東西。

聰明如你,一定知道如何選擇。

參考資料:

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25744928-deep-work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766800/


▲作者:本文由LinkedIn編譯,作者37度2。

停下來 說一說


你有多久沒有專心做一件事了?

(留言,也是一種「輸出」的方式)

推薦閱讀

  • 職業生涯的前7年要怎樣度過?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 「都挺好」,是中國原生家庭最大的謊言

  • 哈佛大學新生46%是富二代:決定你上限的不是出身,而是這三點

👇戳「閱讀原文」你可以選擇成為一名生涯規劃師!

🐷點個「好看」,讓更多人跟你一樣優秀🐷

👇👇👇



熱門推薦

本文由 shesaycom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