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腸躁症來亂 醫病前先醫心

「我肚子痛!」不少上班族簡報前總是跑廁所,檢查後又無其他因素,很可能是腸躁症作祟。腸躁症與情緒息息相關,治療腸胃同時,更要找到壓力源,醫心才能更有效。

「我肚子痛!」不少上班族簡報前總是跑廁所,檢查後又無其他因素,很可能是腸躁症作祟。腸躁症與情緒息息相關,治療腸胃同時,更要找到壓力源,醫心才能更有效。
 
超人氣歌手林宥嘉忙演唱會和新專輯,得了腸躁症,暴瘦五公斤,成為媒體焦點。

林宥嘉不是個案,腸躁症在台灣盛行率約一○%,而全世界工業化國家盛行率約三%到二○%,有歐美學者統計,因為腸躁症而請假暫時無法工作的人數,僅次於感冒,由於大大影響生活,腸躁症近年來日漸受到重視。

沒有檢驗可確診
排便頻率改變就得當心


腸躁症正式名稱應為「大腸激躁症」,它到底是不是種病?「是一種病沒有錯!」台大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吳明賢明確地說。他表示,腸躁症是一種功能性腸胃障礙,臨床上共同特徵是反覆且慢性發生腹部不適以及排便習慣的變化,由於沒有一項如抽血等檢驗或影像檢查可以來確定,臨床上是由醫師依據指引來診斷。

依照定義,吳明賢解釋,腸躁症主要用症狀來診斷,如果患者在過去一年之中,至少有十二周以上的腹部疼痛,且排便後便舒緩,或是大便頻率改變,或大便形狀或外觀改變,上述三項中有兩項,且排除大腸其他問題如腫瘤、發炎性大腸疾病等,幾乎就可以判定是腸躁症。

腸躁症分成兩種類型,一是腹瀉型,以男性患者居多,例如很多會議前總是肚子痛,拉完就沒事,嚴重者會一天到晚找廁所,而不敢離家出遠門,或是在開會前不敢吃東西,還要先吃三、四顆止瀉藥才敢進會議室;二為便祕型,此類以女性患者居多,常有患者一周解不到兩次大便。

如何簡單辨別是不是腸躁症?台北榮總腸胃科主治醫師彭清霖說,腸躁症患者不會有血便,也不會發燒,與一般腸胃炎的差別,在於腸胃炎一天可能腹瀉十幾次,大便非常稀,腸躁症腹瀉大約一天三到五次,症狀介於正常人與腸胃炎之間。此外,患者情緒上都比較容易焦慮或特別緊張,重大會議、考試或工作忙碌等都會加重症狀。

會不會像林宥嘉一樣暴瘦?彭清霖說「不會」,林宥嘉應該是壓力太大才瘦下來的。

目前醫學上一般認為,腸躁症是一種腸道的神經性疾病,起因於感覺運動功能的失調,如蠕動異常和臟器敏感度增加。致病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遺傳體質和後天的生活環境、飲食習慣及胃腸感染等。但最重要的是無解的壓力,導致大腦與腸子的神經調控出問題,影響到排便所致。

吳明賢說,很多病人是情緒問題,只是由腸胃道來表現,這些人都容易合併有焦慮、恐慌等症狀,由於病因不是只有一個,處理起來比較複雜,有時得結合抗憂鬱解焦慮等藥物。彭清霖則說,腸躁症發作頻率與緊張成正比,這類病人做檢查都正常,但怎麼看都看不好,成為醫院常客。

藥物僅緩解狀況
解決壓力源頭才能治本


談到治療,彭清霖話說得很白,腸躁症的主因是造成壓力的源頭,這些藥物都只能治標(便祕給解除便祕的藥,腹瀉給止瀉藥),無法治本,要治本只能解決產生壓力的原因。

吳明賢說得也直接,「腸躁症一般沒辦法根治」,以症狀治療為主,而且這是「慢性疾病」,患者一定要學習如何與腸躁症共處,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否則常會陷入尋求不同醫師得到不同建議,或是到底要吃哪種藥才對的困境中,對疾病本身沒有任何幫助。

此外,病友們生活形態也要改變,像是忘記吃飯導致餓過頭,或是囫圇吞棗迅速吃完,這些都會造成腸胃負擔,「吃好三頓飯」是最基本可以改善不舒服的一個方式,吳明賢說,時間可以依自身情況調整,但一定要定時,然後慢慢吃,以免造成脹氣;也建議患者,能夠有規律的運動,來協助紓壓和促進排便正常。

腸躁症雖然不會有致命的危險,但是會讓生活非常不方便;不過醫師提醒,腸躁症患者其實在二十多歲時就有,只是比較輕微無感沒有就醫,等到嚴重時才就醫,因此年輕時就要養成規律飲食、規律運動、適時紓壓等好習慣,才不會讓腸躁症上身。

4招不讓腸躁症上身:
正常休息
正常飲食
正常作息
適當放鬆

得了腸躁症,生活上如何改變?
三餐正常(盡可能定時)、
用餐時間充裕(切勿太急、太趕)、
多攝取纖維和水分、
少喝碳酸和含糖飲料、
保持愉快心情
資料來源:台大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吳明賢、台北榮民總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彭清霖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businesstoda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