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終結碳污染,有效碳定價】追求淨零,臺灣須先面對碳污染的社會成本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 臺灣

分享

專題報導 氣候
5 mins 2021 年 5 月 21 日

作者: 趙家緯 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博士、鄭楚忻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

 蔡英文總統於2021年元旦談話中,強調「我們會積極與各界展開對話,找出最符合臺灣未來永續發展的氣候治理路徑」。但氣候治理的第一步,則是要制度性的評估碳污染衝擊的大小,並將碳污染所產生的危害反映到政策決策過程之中。

碳污染對臺灣的危害

碳污染導致嚴重氣候變遷,近年來對環境和社會產生的危害甚鉅。臺灣這兩年經歷的百年高溫以及極端乾旱,便是屬於極端氣候事件之一,依據 《臺灣乾旱研究:變遷、水資源衝擊、風險認知與溝通 (2016-2018)計畫》的研究成果,在高增溫情境下,板新與桃園地區的極端缺水機率將由原本的17%增加至48%。當前為因應乾旱,導致農業休耕、部分地區需階段性停水、產業需增雇載水車,若未能妥善因應氣候變遷,這林林總總的不便,將成為臺灣的常態。在缺水之外,依據知名的信貸評等企業穆迪集團旗下的427氣候風險數據公司最新發布的《評估主權氣候風險之新途徑》 (Measuring What Matters: A New Approach to Assessing Sovereign Climate Risk)報告,臺灣在該評估中,被評估為高風險等級,其中受颱風與海平面上升威脅最為嚴重,甚至名列全球前五名,其次為洪災威脅。根據綠色和平《全球暖化下台灣海平面上升和暴潮衝擊分析》研究,臺灣因為受到地理位置與洋流影響,周邊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會是全球平均的兩倍。若不積極減碳,到了2050年,臺灣將有約1400平方公里的地區會淹沒在海水中,全臺更有超過290萬人的生活會受到衝擊。顯見臺灣需認真面對氣候變遷對於整體社會的影響。

澳洲墨爾本大學Kompas教授研究團隊應用經濟模型評估增溫對於海平面上升、農業與勞動生產力損失的影響,進而量化各國在不同增溫情境下的經濟損失。根據此研究,若世紀末增溫達到攝氏3度時,臺灣因氣候變遷所導致經濟損失在2047年將達到GDP的1.7%,而長期經濟損失更將達到GDP的6%。然若可將增溫幅度抑制在攝氏2度以內,經濟損失則可降至3.6%(Kompas et al., 2018)。環顧臺灣過往四十年的經濟統計數據,僅有2001年跟2009年時分因全球科技業破沫化以及金融風暴時,導致經濟成長率分別下滑1.4%跟1.6%。由此比較可知,氣候變遷對臺灣經濟的影響,將高於過往我們經歷過的黑天鵝事件。

碳污染的社會成本

國際上早已開始將氣候變遷的嚴重性和氣候治理成本反映至政策決策之中,美國政府於2009時,啟動了「跨機構間碳的社會成本研議小組」,要求進行跟減碳相關政策研擬時,需以每噸二氧化碳約31美元作為成本效益分析基礎,以充分反應減碳效益。如以美國環保署於2014年所提出的<>(Clean Power Plan)為例,該計畫針對旨在藉由規範各州的電力碳排放係數的方式削減現有燃煤火力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故引起各大電力公司以及煤炭業者反彈。然其於該計畫的法規衝擊分析上,就特別強調因減少燃煤火力的發電量,可帶來的減碳效益為310億美元,健康共同效益為250~620億美元。故美國環保署強調指出雖然此法規的施行成本達到73~88億美元,但綜合上述外部成本的削減,故此法案每投資一美元,可獲得七美元的效益(趙家緯,2015)。

納入碳污染的社會成本將改變許多政策的決策依據,川普上任後,則於評估減碳政策時,將碳污染的社會成本調降至每噸1~7美元,此成本僅考慮氣候變遷對美國境內的影響,忽略美國大量碳污染對國際環境的衝擊。此舉引發美國境內諸多環境經濟學者與環保團體的批評。

因此,拜登就任首日,簽署的諸多行政命令之一,便是要求重啟「跨機構間碳的社會成本研議小組」,在一個月內訂定暫行性的碳污染社會成本,在一年之內則需重新檢視最新氣候科學證據,提出新的估算基準。因此其於二月公布暫行性的碳社會成本,以歐巴馬時期提出的每噸二氧化碳外部成本為51美元為依據。但此暫行標準,亦引起諸多知名氣候經濟學家的批評。如曾為歐巴馬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一員的芝加哥大學Greenstone教授則認為應採用每噸125美元,較能反映當前低利率時代的投資決策邏輯(Carleton & Greenstone, 2021),而Stern爵士與諾貝爾獎得主Stigliz則共同撰文指出若要應該以達成2050淨零排放時所需要的碳定價水準作為訂定碳社會成本之依據,依此其建議亦應考慮每噸100美元為基準,而非50美元(Stern & Stiglitz, 2021)。

碳污染的社會成本除應用至政策成本效益分析以外,美國國會中亦有碳稅提案,也以此為稅率設計依據,強調此舉方可反映外部成本。如羅德島參議員Whitehouse 於2019年提出的「美國機會碳費法」 (The American Opportunity Carbon Fee Act)中便是基於歐巴馬時代的碳社會成本的估算依據,建議應以每噸二氧化碳52美元為碳費起徵費率。

除了美國以外,加拿大、德國、法國與英國政府亦於減碳決策分析之時,採用碳污染的社會成本(GAO, 2020)。而加拿大政府更在去年十二月時提出2030年碳稅增加至每噸170加幣(相當於135美元)規劃時,強調提升碳稅的原因,就是碳污染應不應免費,須藉由此高額度的碳稅反應氣候變遷的成本,並驅動低碳創新。

臺灣的碳定價應用

在歷經巴黎氣候協議後五年,臺灣環保署於今年正式推動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修法作業,本次修法重點之一即明訂要針對大型排放源徵收溫室氣體排放管理費(簡稱碳費)。目前預定費率約為以每噸新臺幣100元,遠不及國際貨幣基金建議的每噸70美元的水準。立法委員洪申翰等20位委員亦提出「氣候變遷行動法」作為修法版本,其中除賦予環保署須依據「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之環境及社會成本內部化」此精神推動「溫室氣體排放費」,故據此精神研擬之碳費費率則將遠高於環保署版本。根據綠色和平研究,若欲達到現行2030年的減碳目標(減量20%),有效碳價須至少訂在 1000 - 2500 元新臺幣,才足夠促使企業轉用低碳能源。若要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需要的有效碳價水準更遠不只如此。如果臺灣訂立的碳定價過低,將因為錯誤的價格訊號而完全達不到減碳效果,更無法追上其他國家的減碳進度。

而蔡總統在地球日表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就應該責成行政院好好規劃強度足以達到2050淨零排放的碳費機制,方能掌握重要的轉型時間點,推動台灣邁向淨零排放。

文獻:

1.Naviaux, J and Steinberg, N. Measuring What Matters: A New Approach to Assessing Sovereign Climate Risk. California: Four Twenty Seven.
2.許晃雄等(2019),台灣乾旱研究:變遷、水資源衝擊、風險認知與溝通(2016-2018)計畫。中研院永續科學研究計畫。
3.Kompas, T., Pham, V.H., and Che. T.N. (2018).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GDP by country and the global economic gains from complying with the Paris Climate Accord Earths Future, 6 : 1153-1173
4.趙家緯 工業技術研究院 (2015) 美國「潔淨電力計畫」簡介https://km.twenergy.org.tw/DocumentFree/kw_article?keys=潔� ��電力計畫
5.Carleton, T and Greenstone, M., Updating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s Social Cost of Carbon (January 14, 2021). University of Chicago, Becker Friedman Institute for Economics Working Paper No. 2021-04,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3764255 or http://dx.doi.org/10.2139/ssrn.3764255
6.Stern, N. & Stiglitz, J. E. The Social Cost of Carbon, Risk, Distribution, Market Failure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Working Paper 28472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2021)
7.U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GAO). Social Cost of Carbon. Identifying a Federal Entity to Address the National Academies’ Recommendations Could Strengthen Regulatory Analysis. GAO-20-254 (US Government, 2020).
8.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Canada, 2020.A Healthy Environment and a Healthy Economy
9.YJ. Chen & J. Wang.(2020),全球暖化下臺灣海平面上升和暴潮衝擊分析。綠色和平。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greenpeaceorgtaiwa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