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綠色和平籲地方首長為氣候行動:城市減碳成效,決定全球淨零能否達標!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 臺灣

分享

專題報導 氣候
6 min 2021 年 10 月 22 日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全球暖化加劇使極端天氣事件與天災不斷,「氣候變遷」更成為世界領導人們最重視的環境議題,目前已有超過 1,900 個不同層級的政府與機構宣示氣候緊急狀態。過去一年,在綠色和平不斷地溝通、遊說下,臺灣已有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和臺東縣政府響應加入。然而,宣示只是開始,各城市需要更具體的減碳政策及措施。

國際組織「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於 2021 年 5 月發布報告《邁向 2030 年的城市》(Cities on the route to 2030),針對全球約 800 多個城市進行分析,指出雖然已可預見氣候變遷將導致洪水、熱浪等威脅,但仍有許多城市尚未制定氣候調適計畫,而這將讓全球約 4 億人置身於風險之中,顯見氣候變遷已成危機。

臺灣淨零,城市先行

2021 年 10 月 13 日,適逢「國際減災日」,綠色和平臺北辦公室與《今周刊》合作舉辦「臺灣城市淨零承諾」論壇暨記者會,邀請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臺北市長柯文哲、新北市長侯友宜、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臺北市副市長彭振聲、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執行總監施鵬翔等人共同面對可預見的氣候危機。

綠色和平臺北辦公室於2021年10月13日舉辦「臺灣城市淨零承諾」論壇暨記者會,邀請中央及地方代表共同面對氣候危機。

綠色和平臺北辦公室於2021年10月13日舉辦「臺灣城市淨零承諾」論壇暨記者會,邀請中央及地方代表共同面對氣候危機。 © Greenpeace

記者會後,現場接續舉行「臺灣淨零 城市先行」論壇。由《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主持,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臺北市副市長彭振聲及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執行總監施鵬翔等人進行主講及對談,針對國際城市氣候策略的變化、臺灣的氣候決策與立法、城市轉型減碳行動等議題進行討論,並分享城市減碳經驗與未來願景。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執行總監施鵬翔以前任紐約市長Mike Bloomberg為例,呼籲地方首長提升2030減碳目標、善用地方自治條例,成為氣候行動代言人。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執行總監施鵬翔以前任紐約市長Mike Bloomberg為例,呼籲地方首長提升2030減碳目標、善用地方自治條例,成為氣候行動代言人。 © Greenpeace

席間,施鵬翔執行總監提及前任紐約市長 Mike Bloomberg 在其任內,將氣候變遷列為首要市政,並帶領全球主要城市組成「C40 城市氣候領導聯盟」(C40 Cities Climate Leadership Group),推動全球城市應對氣候變遷,以此為例呼籲地方首長以身作則,成為氣候行動代言人:「提升 2030 減碳目標善用地方自治條例,更全面地規劃城市的減碳政策,展現帶領臺灣對抗全球氣候危機的領導力。」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指出,城市在淨零途徑的執行成效將會影響全球能否達到淨零目標,因此地方政府肩負重要角色。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指出,城市在淨零途徑的執行成效將會影響全球能否達到淨零目標,因此地方政府肩負重要角色。 © Greenpeace

林子倫副執行長則指出,目前全球約七成以上的碳排量集中在城市,城市在淨零途徑的執行成效,將會大幅影響全球能否達到《巴黎氣候協定》控溫攝氏 1.5 度與淨零目標,因此在臺灣的淨零途徑中,地方政府肩負重要角色

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表示,碳中和已是全球趨勢,2030年臺灣所有外銷產業都需要用綠電,呼籲臺灣政府制定更加積極的減碳政策及目標。

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表示,碳中和已是全球趨勢,2030年臺灣所有外銷產業都需要用綠電,呼籲臺灣政府制定更加積極的減碳政策及目標。 © Greenpeace

長期關注永續議題的產業代表簡又新董事長表示,現在是全球加速邁向碳中和的時代,到了 2030 年臺灣所有外銷產業都需要用綠電,更需要有效的碳價制度應對碳邊境稅衝擊。此外,臺灣的主要貿易夥伴均已宣布 2050 淨零碳排目標,更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減碳超過 50%,但臺灣政府當前的減碳目標遠遠不及全球。

簡又新也分享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WEF)發布的《零碳城市:綜合解決方法》,提出都市轉型的方向與建議:

  • 高效能建築:將屋頂光電與能源配給裝置、大樓管理系統、EV 充電基礎建設等數位化整合管理,可大幅度降低建物耗能。
  • 智慧基礎設施:節能建築、能源生產與儲存、交通運具電氣化、智能路燈等,都是智慧能源建設的一部分。運用人工智慧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需要相關政策協助推動。
  • 潔淨能源:透過智慧建築、智慧電網、電氣化交通,擴大綠能在都市的應用範圍。

師法他山之石:英國打造低碳城市

英國是全球最早宣布2050淨零碳排目標的國家,在其減碳途徑中,主要城市倫敦扮演重要角色。

英國是全球最早宣布2050淨零碳排目標的國家,在其減碳途徑中,主要城市倫敦扮演重要角色。 © Benjamin Davies / unsplash

也許您會好奇,城市淨零該怎麼開始?

以全球最早宣布 2050 淨零排放目標的英國為例,當局除了淨零目標,也計劃於 2030 年減 68% 的碳排放,為了達到此目標,大型城市扮演關鍵角色,因此英國主要城市從交通運輸、建築、電力、廢棄物、公眾教育五面向著手,展開轉型,以下與您分享倫敦(London)交通改革,與里茲(Leeds)氣候創新區的案例。

在英國,交通運輸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來源,更是造成第一大城倫敦嚴重空污的主因。

在英國,交通運輸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來源,更是造成第一大城倫敦嚴重空污的主因。 © Elizabeth Dalziel / Greenpeace

「交通運輸」是英國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來源。根據倫敦自行車運動(the London Cycling Campaign)的統計,如果要在 2050 達到淨零排放,英國必須在 2035 年將整體汽車里程數減少約 60%

因此,英國政府齊力向全民提倡「優先選擇更自然的交通方式」(natural first choice),提撥 20 億英鎊(約 768 億新臺幣)的預算用於支持全國低碳運輸、宣布 2035 年禁售燃油車。倫敦市轄內則率先設置了「超低碳排區」(Ultra Low Emission Zone,ULEZ),禁止燃油車進入或向其徵收費用,並增設自行車道與無車區,此外,倫敦市政府也預計在 2025 年設置市內淨零排放區,而後陸續擴展至全倫敦。倫敦市長 Sadiq Khan 更承諾到了 2030 年,倫敦地鐵將完全由零碳能源供電2037 年,該市的市內公車將實現淨零碳排

為達到2050淨零目標,英國倫敦率先於2019年成為全球首座實施24小時超低排放區的城市,並增設自行車道於無車區。

為達到2050淨零目標,英國倫敦率先於2019年成為全球首座實施24小時超低排放區的城市,並增設自行車道於無車區。 © Massimo Virgilio / unsplash

交通之外,建築環境佔全英國總碳足跡的 40%,英國第三大城里茲曾經是鋼鐵廠和化工廠的所在地,現在正努力轉型為更健康、永續、智能的城市。

當地通過提高城市發展、基礎設施和交通系統的能源和資源效率,將原本的工業廢棄地轉型為氣候創新區(Climate Innovation District),除了大量的綠地與適合自行車和步行的道路,更建築 516 棟低耗能住宅,這些建物使用木結構設計方法,為每棟房屋儲存 23 噸碳,並減少 88 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成為綠建築示範社區之一。

綠色和平呼籲:提高2030減碳目標、善用地方自治條例

臺灣六都用電占全臺七成,也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為加強減碳力度,近年來六都雖皆宣示「2050 淨零排放」,卻並未將淨零目標入法,難以確保政策延續性;截至 2021 年只有桃園、臺南、臺中三都藉由「低碳城市自治條例」全面擬定減碳策略。

臺北市長柯文哲表示,臺北市預計在 2030 年減排 30%;並於 2021 年底公布 2050 淨零路徑。柯市長也舉臺北推動綠色運輸為例,提出包括捷運環狀線的串連、不再購進燃油公車、推廣電動機車等減碳措施。

臺北市預計在2030年減排30%,並於2021年底公布2050淨零路徑。綠色和平將持續監督。

臺北市預計在2030年減排30%,並於2021年底公布2050淨零路徑。綠色和平將持續監督。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執行總監施鵬翔強調,地方首長除宣示 2050 年淨零目標外,也應規劃中長期的減碳路徑,制定出更積極的 2030 年的減碳目標。而自治條例是地方政府有力的減碳工具,可建立政策的延續性,保障淨零碳排的最終目標。因此呼籲臺北、新北、高雄三都應加緊腳步,盡速訂定全面性的低碳永續自治條例,為氣候與人民安全行動

2021年10月20日,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劉羿君協同7位跨黨派臺北市議員(李建昌、吳沛憶、林亮君、林穎孟、苗博雅、黃郁芬、鍾沛君),重提「臺北市宜居永續城市自治條例(草案)」,建請柯市府在最後一年任期,為市民留下永續的禮物。

2021年10月20日,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劉羿君協同7位跨黨派臺北市議員(李建昌、吳沛憶、林亮君、林穎孟、苗博雅、黃郁芬、鍾沛君),重提「臺北市宜居永續城市自治條例(草案)」,建請柯市府在最後一年任期,為市民留下永續的禮物。 © Greenpeace

積極減碳,拯救的不只是地球生態,而是您我生活的城市與未來,科學證據已顯示,要讓全球升溫不高於工業革命前攝氏 1.5 度,才能降低氣候危機的風險,然而目前的升溫幅度已經來到了攝氏 1.09 度。科學界警告,全球必須在 2030 年前減碳至少 50%,才來得及阻止暖化超過攝氏 1.5 度的臨界點。

氣候危機沒有疆界,身在臺灣的您我,沒有理由也沒有時間置身事外。隨著氣候變遷威脅加劇,邀請您一起加入綠色和平的氣候倡議,呼籲地方與中央政府制定更加積極具體的減碳政策,加速規劃推動淨零排放的相關法規,讓臺灣及早因應正在迫近的氣候衝擊。

延伸閱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greenpeaceorgtaiwa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