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被丟棄的未來:面對塑膠污染,企業「解決方案」仍存在的謬誤》報告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 臺灣

專題報導 減塑
2019 年 11 月 28 日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有越來越多科學證據指出塑膠污染對生態及社會帶來的衝擊,大眾對於全球塑膠污染危機開始感到焦慮。因此,世界各地也有越來越多民眾開始採取行動,採用了多數大企業目前都還仍未能成功執行的措施,那就是拒絕使用低價、一次性的塑膠包裝,並且要求可重複使用或重複填充的商品選項。小型企業開始發展許多激勵人心並且創新(但同時卻很基本也符合常識)的包裝方式與模式。現在,全球各地都發起運動,以重複性使用取代一次性商品,進而打造一個可永續發展的世界。

綠色和平馬來西亞辦公室調查當地崩壞的回收系統,如何影響在地環境及居民。 © Nandakumar S. Haridas / Greenpeace

為了回應大眾想要解決全球塑膠危機的決心,幾家在全球業界佔有龍頭地位,但也製造了大量浪費與一次性塑膠包裝的企業,也開始承認自己必須採取行動。有些企業做出的承諾雖然看似充滿抱負,但仔細檢視之後便不難發現這些企業大多都依然故我,投資了一些虛假的解決方案,無法讓我們的世界真正擺脫一次性塑膠,同時還轉移了民眾的注意力,阻礙大家去探索更好的選項,反而只能延續過去浪費的文化,討論過程中也讓大眾感到迷惘困惑。現在,我們的社會正面臨著需要轉型的時刻,全球最大的企業廠商不能再活在過去,和推廣虛假的解決方案,而是應該儘快修正商業模式,跟著世界各地民眾的腳步開始轉型,正式遠離過往丟棄型的經濟。

引言

塑膠污染對我們的環境是一大威脅。每分鐘,都有等同一台卡車載量的塑膠流入海洋,而一旦進入海洋環境之後,這些塑膠便開始不斷分解變成更小的碎片。事實上,根據研究估計,現在可能有五至五十兆件塑膠微粒漂浮在我們的海洋當中。這些塑膠常常被海洋動物誤食,讓牠們噎死或餓死。

然而,塑膠污染的範圍不僅止於海洋裡以及海灘上那些顯而易見的污染。從過去到現在,絕大部分被生產製造出來的塑膠都進了垃圾掩埋場或是流入環境當中,最後以某種形式停留在原處。現在,有新的證據指出塑膠也存在於淡水、土壤以及大氣層之中,而這些塑膠對我們環境以及健康的衝擊也仍需更多研究與證據來進一步確認,但不論如何,塑膠在其生命週期的任何一個階段都對人體健康帶來了已知或潛在的影響。

菲律賓杜馬蓋地(Dumaguete)一處掩埋場。圖為積極倡議「擺脫塑膠污染」運動(Break Free from Plastic)的Merci Ferrer。 © Greenpeace

99%的塑膠最初來自於石油或是天然氣,其萃取和提煉的過程也造就了氣候變遷、空氣污染以及其他潛在意外。由於環境評估與安全風險評估往往都把重點聚焦於化學藥劑本身的影響,塑膠生產過程對鄰近社區帶來的累積性影響反而不一定會被納入這些評估報告之中。塑膠對氣候帶來的影響不可忽視,根據目前預估,到了二○五○年,因為塑膠生命週期而產生的相關溫室氣體排放最高將會佔我們剩餘可用排放「預算」的10至13%。此外,預估也顯示,光是截至二○一九年底,全球塑膠製造與燃燒之排放量就已經等同於189座燃煤火力發電廠。

儘管科學上我們已經越來越瞭解塑膠能夠對我們的環境和社群帶來哪些不可逆的傷害,但塑膠產量預估卻仍會持續成長。化石燃料產業計畫將於未來十年間讓產量再增40%,塑膠可能將佔全球石油總消耗的20%。自二○一○年起,殼牌石油與埃克森美孚等公司已經投資一共高達一千八百億美元的資金在塑膠生產上,並且運用了透過水力壓裂(簡稱「壓裂」)技術開採出低價的美國天然氣。石化公司持續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擴展塑膠生產事業,讓當地社群長期以來必須忍受石化提煉的有毒影響。歐洲公司也在積極搶攻這股天然氣熱潮,像是英力士公司便在塑膠生產的基礎設施上,做出了歐盟過去二十年來規模最大的石化投資,其中包括一條「虛擬管線」,要將大量低價的壓裂天然氣從美國運到歐洲以用來生產塑膠,而這項計畫也造成國際間的強烈抗議。在亞洲,同樣也有報告指出中國石化、馬來西亞國家石油與恆力石化等公司,投資了數十億美元的金額來擴大塑膠生產。

隨著低價的原生塑膠湧入市場,一次性塑膠包裝在石化產業眼中或許是一線生機,但要是我們無法從源頭杜絕塑膠,那麼那些強調改善塑膠「生命週期末端」管理的解決方案便喪失了意義。

印尼爪哇Bangun村當地人民收集塑膠垃圾後,會送到工廠當成燃料來燃燒,對環境及居民健康都產生衝擊。 © Ecoton / Fully Handoko

是時候讓塑膠開始走下坡了

塑膠包裝佔全球塑膠製造大宗,也是環境中塑膠垃圾的最大來源,因為包裝設計本身通常就是為了一次性使用。

全球和區域垃圾審計發現,雀巢、百事公司、寶僑、可口可樂和億滋國際等大型快速消費品(FMCG)公司的塑膠包裝在全球塑膠污染中是最常見的幾個品牌。而為了對此做出回應,許多快速消費品公司也自發性地做出了不同的承諾,要讓自家塑膠包裝更容易回收、重複使用、容易分解,或是以回收材料製作。雖然這些承諾是重要的進步,但要達到這些目標的計畫卻大多採用了虛假的解決方案,像是把塑膠換成其他形式的一次性包裝、透過投資或搭檔來改善回收或廢棄物管理,或是仰賴新興技術來讓公司可以繼續過往的行事方式而不是真正減少對於塑膠的仰賴。

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家大型快速消費品公司願意承諾減少其販售商品的一次性包裝總量或數量,或是大量投資可以重複使用或重新填充的物流系統,也只有少數幾家公司願意公開自己的塑膠足跡。使用一次性塑膠包裝的廠商與零售商必須儘速擬定減量目標,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包裝商品的銷售,並且大規模投資可以重複使用、重複填充、使用專門為多次使用而設計之耐用材質的物流系統。

使用一次性塑膠包裝的廠商及零售商,必須減少塑膠包裝,投資可以重複使用、重複填充、使用專門為多次使用而設計之耐用材質的物流系統。 © Isabelle Rose Povey / Greenpeace

並非所有解決方案都同樣有用

似乎每天都有不同的大型快速消費品公司、零售商以及規模較小的新創公司或創業家在宣傳自己有創新的方式能夠減少塑膠使用,想要藉此獲得消費者的信任,讓民眾認為他們有意帶領大家找出這個塑膠危機的解決方案。然而,本質上,並非所有宣稱的「解決方案」都同樣有用。

任何針對全球塑膠危機的解決方案都應該要能體現「轉型正義」,帶領大眾走向無塑經濟,過程也必須公平合理。透過「大眾解決方案視角」來評估這些潛在解決方案,能讓我們找到最可能為全球最多民眾帶來利益最大化的作法。

下載報告:

延伸閱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greenpeaceorgtaiwa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