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高雄港建築踏查 – 薰風

 

具流線型前衛外觀的高雄稅關廳舍(鄭喬維提供)。(翻攝自薰風第2期)

 

高雄開港迄今已過一個半世紀,在時代的演替下,有些昔日重要的港區地標已不復存。如何妥善延續新舊共生的精神,活化舊有建築訴說歷史、保有地方特色,呈現屬於高雄這座港都的鮮明意象,考驗著地方政府及人民的美感與智慧。

 

大船航行入港,水岸周遭的建築容貌,總是影響著外地人對港區的第一印象,塑造了港灣城市的自明性。世界上許多大港不乏凸顯地方特色的地標性建築,想到澳洲雪梨港,腦中浮現歌劇院與港灣大橋;而日本橫濱港的赤煉瓦倉庫與地標大廈亦是著名案例。台灣是個海島國家,不少地區與港灣的發展密不可分,高雄作為一座重要的港灣城市,很早便開始接受外來文明的洗禮以及衝擊,尤其建築文化的影響,是最容易能觀察出的實質變化。

 

房舍雜亂無章的旗後市街(鄭喬維提供)。(翻攝自薰風第2期)

 

清領時期仍為潟湖面貌的打狗港,周邊多是小型漁村聚落,主要由平房或合院構成,建材多來自在地盛產的硓𥑮石。直到一八五五年美商羅賓奈洋行在打狗設立貿易站,進行港口改良工程,並在哨船頭居留地興建住屋、花崗石倉庫、碼頭及信號台,原本單純台人聚居的港區,開始出現了一點異國風情。

 

爾後因天津條約的簽訂,台灣被迫開放通商,一八六三年打狗港正式開港後,不久陸續有海關、英國領事館以及數家洋行的設置,殖民地風格的外廊式建築大量出現在哨船頭地區,致富的買辦亦蓋起閩南式燕尾大厝。對岸因貿易興起的旗後,雜亂市街中的華美磚造房舍,遂取代單純硓𥑮石造建築的聚落風貌。此外,隨著船隻來到打狗港的西方傳教士,也在港區周遭建立起聖堂。

 

日本時代的打狗舊砲台門(鄭喬維提供)。(翻攝自薰風第2期)

 

遲至牡丹社事件後,清國才開始大力推行台灣的洋務運動,增強海防設施。打狗港周遭新造起西式砲台,雖是洋人設計,但由清國工匠施作,故現存的哨船頭砲台及旗後砲台中,都可以窺見東方的元素,是十分有趣的文化交會現象。

 

小澤秋成所繪之繪葉書中可見初代高雄州青果同業組合事務所的尖塔與顯眼的紅磚色澤(鄭喬維提供) 。(翻攝自薰風第2期)

 

時至日本時代,政府積極展開高雄港的築港工程,建設碼頭區的倉庫群與工場外,港區也矗立起一棟棟受西洋歷史式樣所影響的新建築,展現新興港灣城市的意象。外觀以紅磚為主的建築有收稅官吏打狗出張所(今高雄港史館)、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本社、專賣局高雄出張所、初代高雄州青果同業組合事務所等,展現裝飾風格多變的趣味;具馬薩式屋頂與圓頂組合的台灣銀行打狗出張所,以及仿石砌立面的高雄燈台(今高雄燈塔),則予人一種沉穩、厚重的感覺;昭和初年重建後帶有哥德風格的高雄天主堂(玫瑰聖母堂),其高聳的尖塔則是水岸邊的顯著地標。

 

台灣銀行打狗出張所有著顯眼的馬薩式屋頂及圓頂(出自《臺灣銀行十年誌》,1913年)(翻攝自薰風第2期)

 

清國時代由英國人建造的燈塔(左)與日本時代的新燈塔(右)曾經並存,就燈塔直到戰後才被拆除(鄭喬維提供)。(翻攝自薰風第2期)

 

高雄天主堂高聳的尖塔是高雄著名地標©(陳坤毅提供)。(翻攝自薰風第2期)

 

位於蓬萊路的高雄港史館©(宋濟達提供)。(翻攝自薰風第2期)

 

一九三〇年代後,西方各種現代建築運動帶起的風潮逐漸在台灣流行,從古典跨越現代的過渡風格非常受到歡迎,象徵摩登進步的高雄港,港區是城市中較早出現此時髦風格建築的所在。高雄魚市株式會社事務所(今高雄區漁會鼓山辦事處)簡化的山牆與極富立體線條感的立面,透露出裝飾藝術風格的影響;帶有現代藝術風格的高雄稅關廳舍(今高雄關稅局),流線型的前衛外觀宛如一艘帶領高雄航向未來的輪船,突出的望樓更能一覽港內運作情形;而遷址後新建的第二代高雄州青果同業組合事務所,簡潔的量體造型看起來俐落大方,已臻現代主義建築之形貌。

 

 

本篇完整內容,詳見薰風2017年 Vol.2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kunputwcom_1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