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即時新聞】幼兒竟也中風?原來得了這個病|Mombaby 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黃小妹妹在1歲1個月大時,突然發生吐奶、雙眼上吊、左側肢體抽搐癱瘓,且症狀持續2至3分鐘之久,最後診斷結果令人意外,小小幼兒竟是腦中風,病因則是罕見的「毛毛樣血管疾病」。

家住金門的黃家爸媽抱著小妹妹出席長庚醫院召開之記者會,黃媽媽說,當時將小妹妹緊急送至金門醫院,影像檢查發現,疑似腦中風,但醫師認為,幼兒不可能中風,研判應該是癲癇,必須進一步治療。經轉診至林口長庚,透過血管攝影檢查,才確定為毛毛樣血管疾病。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整形外科系教授鄭明輝指出,毛毛樣血管疾病,又稱腦血管雲霧狀疾病。毛毛樣等病名係從日文音義 moyamoya直接翻譯,在日文為描述煙霧繚繞。
鄭明輝教授進一步解釋,患者顱內內頸動脈不明原因的漸進性狹窄及阻塞造成,當顱內大血管(如內頸動脈、中大腦動脈等)阻塞,在顱底相對缺血區域則形成了豐富的新生微血管側枝循環,血管攝影檢查下的微血管呈現類似煙霧繚繞的樣貌。


▲小孩出現癲癇症狀小心可能是毛毛樣腦血管病變。
 
毛毛樣血管疾病相對罕見,國民健康署資料,從2000至2011年,台灣每年平均新增35名新個案,好發5至14歲小孩及40至44歲成人,其中又以幼兒的發生率較高,女生罹病比例 為男生的1.4倍。
 
早期的毛毛樣病變患者並無明顯症狀,但血管阻塞之後,就會出現頭痛、頭暈、短暫單側或單肢肢體無力、感覺異常或是癲癇等症狀。鄭明輝教授說,少數病童則會有發展遲緩,或出現持續的神經異常症狀。
 
治療方面,以外科手術為主,透過手術將顱外的血管和顱內的血管在顯微鏡底下直接縫合,讓顱外的血流轉進顱內循環,藉以增加顱內血流,或將帶著血管的頭皮皮瓣「種植」在缺血的腦表面,血流流經皮瓣跟腦表面,建立新的循環。
 
病童年紀越小,手術難度越高,長庚神經外科系主任吳杰才指出,黃小妹妹年紀小、體重輕,適合縫合的血管直徑大約只有0.7至0.8公釐,比針還要細,必須透過高度的顯微技術,才能完成挑戰,就現有醫學文獻來說,這也是接受外科手術的毛毛樣病變患者中,年紀最小的個案。
 
鄭明輝教授提醒家長,如果家中小孩出現類似中風的症狀,例如:突發性的肢體、語言及視力障礙,或者頭痛、癲癇發作、意識不清等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

文 /《媽媽寶寶》編輯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mombaby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