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心理師談幼兒發展的畢馬龍效應 給孩子多點信心,隨時間一起見證奇蹟 | 華人健康網

知道嗎,孩子未來地樣子、成長的方向,與照顧者及重要他人總是有斬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因此,照顧者、重要他人如何看待孩子,將影響孩子成為甚麼樣的人的重點之一。於1968 年,心理學家Rosenthal和Jacobson曾先對孩子們進行標準化認知測驗後,將一批認知能力平均水準差不多的孩子交給老師帶領學習。

但交給老師時,卻對老師宣稱這些孩子中有某些孩子是認知能力明顯優於其他孩子的「資優生」,其他孩子則只是「一般生」。而在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後,重新再對所有的孩子們進行認知測驗,卻發現「宣稱是資優生」的孩子們,表現明顯較「一般生」要佳,且在年齡越小的班級差異表現得越大。顯示了他人對於孩子的預期表現,將影響他人對孩子所做出的努力及付出,也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Rosenthal & Jacobson, 1968)。

畢馬龍效應,重要他人與孩子表現交互影響的操弄師

為什麼對孩子的預期表現會造成影響孩子表現如此大的差異呢?心理學家認為,當人對孩子有了預期,人就會在自己的行為模式上出現自動調整,藉此讓自己的預期成為現實,形成了自我驗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Merton, 1948)。

也因此,當老師被灌輸了「他們是資優生」的預期後,自然便會對於孩子有更多的引導或是提供更多的資源以符合「資優生的需求」,進而導致「宣稱的資優生」最後真的變成「資優生」的結果。而這樣的效應,顯示了在兒童發展領域,無論是老師、照顧者或是各專業,對於孩子的預期【請注意,是「預期」而非「期待」】是有多重要。然不可諱言的,在現今社會的我們,很容易對於孩子表現出現過度負面的預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top1healthcom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