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人類的爸爸不是生物學上的爸爸,而是一種文化概念? | 健康類 | 雜誌出版推薦 | 華人健康網

男性vs.女性:隱藏發情期!

要讓男性提供食物,前提是孩子必須確實繼承了自己的基因。如果不是自己的孩子,男性等於是為了守護別人的基因而白費力氣。那要如何才能確保女性肚子裡懷的一定是自己的孩子呢?只要像大猩猩一樣,持續守在發情期女性的身邊,不讓其他男性靠近就行了。

現在換以女性的立場想像一下,有男性不斷提供肉類和保護,對女性來說是生存的一大利多。但女性的發情期頂多每個月一、兩天,那其他日子不就沒有肉可以吃了?所以人類女性發展出一種偽裝策略,只要假裝自己總是處在發情期,就能持續得到肉類。為了徹底偽裝,女性不僅要矇騙男性,甚至還要自我欺騙,久而久之連女性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真正的發情期。無法確知發情期的人類於是演化成可以隨時進行交配,而男性也會返回同一名女性身邊。

單一男性與單一女性,以性與食物作為媒介相互配對,進而演化出男女分工、核心家庭與直立步行等「一整套」的行為模式,這些論述內容被稱作「洛夫喬伊的假說」。此假說出自美國肯特州立大學社會人類學系的歐文.洛夫喬伊(Owen Lovejoy)教授,於1981 年在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中發表的〈人類的起源〉(The Origin of Man)一文。這篇文章隨後引起社會大眾激烈的討論,也讓他聲名大噪。

部分人類學者想進一步驗證這項假說是否屬實,如果洛夫喬伊教授的論點正確,那應該能在早期人類身上發現直立步行的痕跡,加上男性之間的競爭程度較溫和,因此推論男女在體型與尖牙上的差異應該都很小。若以長期被認為是人類祖先代表的「阿法南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來觀察,會發現這個推論只對了一半。雖然阿法南猿的尖牙比現代人類大顆,卻比黑猩猩或大猩猩來得小,兩性體型的差異同樣介於現代人類和大猩猩之間。科學家們從這些特徵推測出,阿法南猿與現代人類和大猩猩不同,應該具有另一種特殊型態的兩性關係。

2010 年的《科學》期刊中刊載了「始祖地猿」(Ardipithecus ramidus)的大規模研究結果,他們是比阿法南猿更久遠的早期人類。洛夫喬伊教授的研究團隊也參與了此論文的研究過程,透過解剖學上的特徵分析,他們最後做出了一個結論:「始祖地猿是直立步行的物種,雌雄兩性間的體型差異不大。」這表示洛夫喬伊的假說是正確的嗎?

洛夫喬伊錯了?

洛夫喬伊的假說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特別是女權主義者對此表現出強烈反彈。人們過去總認為核心家庭是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運作下的副產品,但如果洛夫喬伊教授的主張正確,那麼婚後男人外出賺錢,女人用這筆錢來持家與養育孩子的這種模式,就會被認定是自古以來即烙印在人類基因中的一種宿命。換個角度來看,也可以被解釋成早從數百萬年前開始,女性就會為了獲取食物而提供肉體上的性愛。女權主義者認為洛夫喬伊的假說並非人類起源的學術論文,只是男性對於無窮盡性愛的一種幻想。

從最近三十年的研究結果來看,洛夫喬伊的假說很有可能是錯的。首先,人類不是唯一會在發情期外有性生活的動物,關係遠一點的例子有海豚,而與人類最親近的倭黑猩猩(Pan paniscus)也是隨時都能發生性行為。然而這些動物的社會結構都不是所謂的核心家庭。

更令人驚訝的是,人類根本不會隱藏發情期,這與洛夫喬伊的看法亦有所出入。處於發情期中的女性,其行為舉止會不自覺地與平時不同,而男性也會不自覺地做出相對的反應。從人類學的研究結果來看,女性在排卵期時,不僅聲調會變高,食慾會減少,甚至會將自己打扮得特別漂亮。男性則會(不自覺地)被排卵期女性的氣味吸引而靠近,並分泌睪固酮。更神奇的是,男性會隨著當時自己是否有對象,而對排卵期中的女性做出不同的反應。換言之,哪天若是突然覺得某位女性格外有吸引力,或許就是男性賀爾蒙在作祟。

黑暗中的黎明,文化概念上的人類「爸爸」誕生

事實上,人類的家庭結構是非常特殊的,尤其是成員中一定會有一位成年男性,與其他靈長類動物截然不同。靈長類群體的基本單位通常是一對母子,媽媽生下幼兒後便會一直照顧牠,直到牠長大成年並且能獨立謀生。雖然其他雌性偶爾會幫忙帶孩子,但養育幼子的責任仍是由媽媽獨自承擔。相較之下,人類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通常會接受來自第三方的協助,共同陪伴孩子成長,或是提供養育孩子所需的金錢與物質。在一般的家庭中,這個第三方的角色通常指的就是爸爸。

大部分的雄性動物為了繁衍後代,必須從同性間的激烈競爭中取勝,導致牠們一生專注於地位排名與打鬥,卻不怎麼關心(可能是自己的)幼子。人類爸爸的情況則是一大例外,他們在家庭中克盡父職,毫不吝嗇地在孩子身上投注真心、父愛、大量的時間與物質。按照洛夫喬伊教授的論點,人類爸爸之所以會出現這些行為,全是因為孩子繼承了自己的基因。

但奇怪的是,人類男性與其他類人猿一樣,並沒有辦法確定孩子是否真的繼承了自己的基因。現代人當然可以透過基因比對來確知這一點,但很少人會做到這種地步。大多數的人只是單純地相信,並自發性地對孩子做出如此龐大的投資與付出,一想到這點就覺得耐人尋味。這或許代表人類的爸爸不是生物學上的爸爸,而是一種文化上的概念。換言之,人類在一夫一妻的制度下,男性「相信」太太生下的孩子就是自己的,自然而然就成為了孩子的爸爸。

人類對於父親的定義已超越生物學上的親子關係,而是由一種肉眼看不見的,精神層面上的「信任」所孕育而生。這使得男性在生理上也相應演化出另一種狀態。男性在結婚生子後,體內男性賀爾蒙的分泌會逐漸減少。在生物學中,男性賀爾蒙掌管了「雄性化的表徵」,表示男性在成為爸爸後,「雄性動物的野性」也會逐漸消失。

洛夫喬伊的假說如今已漸漸站不住腳,男性與女性不再只是單純生物學上的雄性與雌性,更進一步演化出社會與文化的意義,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極致人性上的存在,人類爸爸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本文出自三采文化《人類的起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top1healthcom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