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大自然的奧秘!自然產與剖腹產,寶寶會承接不同共生菌?專家:母親是關鍵第一人 | 華人健康網

共生菌傳承,母親是關鍵第一人

我小女兒出生的那天早上,太太覺得時間差不多了,冷靜地打給好友榮總的袁九重主任,從陽明大學教授宿舍開車到榮總,過個隧道三分鐘就到,九重已經在路邊等,他親自推我太太進去。我辦完手續就被帶進產房陪產,幫忙壓肚子,看著胎兒被拉出來,看著抱去擦淨,然後抱到母親懷中。

寫得簡單,因為詳細情形都記不得,太緊張了。不過和九重兄合作研究數十年,為了寫這一節,和他在電話上又聊了許久。我好奇的是在生產過程中,微生物如何進入女兒身上?標準生產流程中,如何預防病菌汙染?如何使用抗生素?還想知道他對「陰道接種」的看法,這些都是最近沸沸揚揚的議題,我也想知道婦產科大老的看法。

我們身體每一部位都有共生菌,腸道由上到下,口腔有百億,胃太酸了,只有百萬,小腸有千億,大腸有百兆,占人體共生菌的95%以上。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也布滿千億的共生菌,泌尿生殖道也有約千億。關於身體各部位的微生物和他們對健康的影響,下節再介紹,先來了解這些共生菌的來源。

胎兒在母體已開始發育免疫力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們的共生菌何嘗不是受之父母,同樣必須好好保養。

過去認為胎兒在子宮時近乎無菌,自然生產通過產道時,產道的菌會轉移到胎兒身上,雖然還有相當爭議,但現在普遍認為子宮內膜、胎盤、羊水都有微生物存在,而且胎兒在子宮內會吞嚥羊水,也會接觸到微生物,這倒是令我放心不少。因為腸道菌主導免疫系統的發育,胎兒在子宮就接觸到母體的菌,至少免疫系統就開始發育了,我不覺得上帝會讓胎兒完全沒有免疫防禦力,就鑽出產道。

懷孕對母體而言,是一大挑戰,為了讓子代得到最好的一切,在受胎那一剎那,母體就開始改變。懷孕期婦女體重增加,血糖、血脂上升,腸道菌也變得比較傾向發炎型,壞菌多,好菌少,腸道通透性也增加。多數孕婦的腸道菌或陰道菌變化趨勢大致相似,顯示這些共生菌,不約而同地在醞釀迎接某個重要變化——分娩。美國康乃爾大學的萊(Ley)教授將懷孕初期及後期的孕婦腸道菌,分別導入無菌鼠體內,兩週後,導入懷孕後期菌的老鼠,體重和血糖、血脂,都比導入前期菌的老鼠高出許多。這代表懷孕後期,母親的腸道菌嚴重失衡。看來母親為了胎兒,真是犧牲了自己的健康。

自然產與剖腹產,寶寶會承接不同共生菌

自然生產少不了淚水、汗水、血水、排泄物,幾千萬年來都是這樣,自然生產演化的最高原則就是確保胎兒安全,而且順利地獲得母親的共生菌。現代追求安全、無汙染,甚至舒適的生產流程,大大攪亂了千萬年精心演化的傳承機制,尤其是剖腹生產與濫用抗生素。

要剖腹產還是自然產?除了一些胎位不正、胎兒過大的情形,醫生應該都會建議自然產,可是全球剖腹產率卻自2000年的12%,增加至2015年的21%,很多國家還超過4成,我國這十多年也都維持在35%上下的高水平。依照WHO的說法,真正需要剖腹產的情況,比例上不會超過10%。

從新生兒共生菌的角度來評論,自然產和剖腹產帶給嬰兒不同的菌種:

自然產——嬰兒的腸道、皮膚、口腔,都有來自母親陰道的乳酸桿菌、普氏菌、斯尼斯菌等。

剖腹產——嬰兒則多的是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棒狀桿菌、丙酸桿菌等來自母親皮膚的菌。

這些菌會有消長,但基本上會一生烙印在孩子體內(參照第Ⅱ頁彩圖「我與微生物相的一生」)。

本文摘錄自方舟文化《益生菌2.0大未來:人體微生物逆轉疾病的全球新趨勢》一書,作者:蔡英傑教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top1healthcom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