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她是家裡多餘的小孩…,直到成年她才終於明白,無法勉強任何人多愛自己一分 | 華人健康網

有時會簡單地自我分析,我會這樣沒安全感,主要原因來自家庭因素,例如是老么,是排行第五,沒有被期待生出來,出生之後也的確被忽略。在我之前,家裡已經有兩男兩女,沒有意願再生,卻意外有我。外婆曾告訴我,我媽曾想要「拿掉」我,但我爸不同意;也有人說,根據家裡過去一男一女的出生順序,我應該會是男生,而我的胎相看起來也像男生,以此來安慰生我意願不高的母親,但沒想到生出來是女的……。

成長過程,總覺得兄姊們對我並沒有什麼興趣或好感,也許我本身就不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可愛小孩,我媽總需要小孩幫忙做很多家事,兄姊其實都很忙,但我笨手笨腳,不但無法分擔家事,還是大人們的負擔。也可能小時候家庭不寬裕,資源有限,兄弟姊妹之間的關係與所有生物的生存競爭本質一樣,也會有資源相爭的問題,多一個人來分配父母的注意力以及有限的資源,理所當然會讓先出生的人產生焦慮與敵意。

印象中大姊很能幹,是我媽依賴的左右手,在家的權力地位穩固;二姊手巧細心漂亮,個性溫和,經常被村裡親戚長輩們讚美,非常受歡迎,深得信任喜愛;哥哥們因為性別的優勢,一出生就被重視。就這樣,哥姊們在家各自取得他們的位置,而我總覺得自己是顧人怨,不討喜的多餘。

低自尊造就了我的「恰查某」

我人生第一張相片是在小學二年級,而且不是獨照,是與家人合照。有一天,我讀到灰姑娘的故事,好有共鳴,覺得自己與灰姑娘的處境差不多,開始少了一點孤單感,感覺世界的某一個地方,有人與我有相同的命運,也許這是我喜歡讀書的原因之一,在書本的世界裡,反而不孤單。只可惜我一直沒等到仙女來幫我打扮,讓王子愛上我。

然而,隨著知識的增長與生活閱歷,我發現自我價值感低,其實還有很多其他不可改變的本質因素,與原生家庭或周圍的環境並沒有絕對關係。例如我體質差貧血易生病,天生的身體缺陷,影響了我的能力與悲觀善感的性情,但我直到三十八歲才發現有先天性貧血。記得小學的百米公尺賽跑,一開始我還能跑在前面,但沒多久就開始落後,上氣不接下氣,接著就跑不動了。

每逢假日,我媽規定小孩要在家幫忙清掃拖地,但我若蹲在地上擦地板,沒幾分鐘就頭昏眼花,可是她無法同理我的狀況,因為姊姊都沒問題,我怎會有問題,就說我「懶屍」(懶惰),為不想做家事而找藉口。她只知道我身體比較差,生病不容易好,但不知道我長期處在貧血狀態—我自己也是到了三十八歲才知道,因此某種程度也認同內化了媽媽對我的評價。

我的低自尊一部分來自體力的不足,來自手腳不夠靈巧,無論在家或在學校,都不能被長輩託以重任,被同儕信任依賴。除了沒有什麼用處之外,外表平庸不討好當然也是因素,總覺得自己很醜,無法讓他人喜歡我。

弔詭的是,被忽略或低自尊的外顯反應不一定是退縮膽怯,有時為了求生存,常常展現更強的防衛與攻擊,反而更不討人喜歡,甚至會傷人。因為自信不足,也會越來越負面悲觀,容易放棄、易怒、怪罪別人,人際關係也不會很好。一切的因果都是相互牽連循環影響,他者不會無端討厭我,我也不會無端討厭自己,總有蛛絲馬跡可循。

「恰北北」、「恰查某」、以及「講話很直很衝」這些標籤,從我懂事以來,好像就已經跟著我至今。

此外,我對於無法覺察自己內外不一致、言行不一,與自己距離很遠的人,特別沒有耐心。當終於看見這個人比較開放了,與自己比較靠近了,也比較強壯了,對這人之前讓我很悶、難以呼吸的感覺就會忍不住說出來。我以為我跟他的關係夠深了,以為他可以接受我的直言,但經常判斷錯誤,就傷人了。

雖然話一出口,總立刻就後悔,卻已經來不及了,恨自己無法保持沉默。我為自己的浮躁,沒有同理心,格局低,心量小,無法包容而感到慚愧,也因為關係的破裂而不安,也得承受他人的厭惡敵意。這時候就會覺得人際關係很複雜,就會厭世厭人,很想躲起來,少與人互動,以免再度無意間傷了人,或者得勉強自己去忍受對方。

原來,壞脾氣也可以有好結果

不過,我也漸漸看見自己也是無法完全內外一致,言行如一,當我察覺到自己的外在行為與內在感覺不一致時,也相當不喜歡這樣子的自己,但一方面也覺得慶幸能發現,知道自己都難以做到時,對他人就比較不那麼嚴苛,也會更努力想經濟獨立,精神獨立,少點欲望,盡量不依賴他人,避免自己處在無法內外一致的情境。

現在比較能快速看見那個很衝的我,可以早一點止住,但有時我也會欣賞自己的直接與行動力,這樣的性情讓我能抵抗威權者,少一點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掙脫他人的操控,長出自己的樣子,也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壓抑,去過想過的生活,壞脾氣也是有好結果,不用與自己太計較了。

我一直認為,與大家一樣有平等的機會到學校上學,是我人生的救贖。因為學生的身份,不得不離家;離家其實不容易,儘管家不完美,離家在外面生活是很不容易,外面世界有很多的未知與挑戰,只要離開家,我就會開始想家。卻因為讀書,家越離越遠,因此有機會進入更大的世界,見識他人的生命樣貌,也體驗了各種存在的可能,逐步發現自己。

會被社會學、心理學、發展心理學這類知識吸引,或許與自己一直無法有確定的歸屬,對自己生命處境茫然不安,不知能做什麼有關。小時候我少被注意,之前覺得自憐,但後來研究人的發展,逐漸體會,不被注意某種程度也是一種幸運,反而享有較多的自由,沒有太早承受他人的期待、監督、雕塑而定型馴化,或因為無法承受他人的期待,為反抗而反抗,憤世厭世。我至今對自己,對外面世界依舊好奇,保有一點野性,仍喜歡從書本裡,從真實的生活體驗中,從各種方法去探索未知的自己與周圍人事物。

然而,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實在是一段相當漫長的過程,得從一件一件小事練習,慢慢地自我鍛鍊重新建構。還好的是,比起想改變他人,改變自己其實是容易許多。有了一些成功的自我改變經驗之後,人生開始比較有希望感。尤其讓我驚奇的是,當自己變了,別人對我的態度也跟著變,過去的人際紛擾也慢慢撫平。這讓我對自我研究越來越有興趣,也更有勇氣積極行動,努力成為自己喜歡的人。

我逐漸野放自己,提醒自己,不要用繩子拴住自己,操控自己,評價自己,讓自己放生,去冒險。自卑總還在,如影隨形,但漸漸地,已不是唯一的存在,其他的自我漸進發展,如原始森林的多元豐富生態,可以彼此制衡或相互幫忙,穩穩抓住土地,不至於遇到風暴就瞬間崩解。

學習「專心睡覺」

譬如,學會睡覺這件事,因為剛學會不久,還不是很穩定,所以特別有興趣講。學習睡覺、改善與睡覺的關係,這對我而言是大事,不是小事。睡覺是每天最好的野放時間,放下一切,專心地睡,說起來很容易,但直到五十歲前,我其實很難好好睡覺、享受睡覺,經常從惡夢中醒來。大腦總抓著一堆想法,或被很多情緒霸占而難入睡,即使睡著了,這些思緒也仍繼續作用,睡覺品質很差。

一直到近幾年,我積極地將「好好存在」當作目標,覺得只要能享受睡覺,每天就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滿足美好的,成本效益相當高,好像擒賊得先擒王一樣,才終於與睡覺建立比較親密的關係。

或許我不該說「學會」睡覺,而是應該用「恢復」睡覺的本能。如果你注意觀察剛生下來的嬰兒,他們多數都很擅長睡覺,原本應該是我們的本能,但這能力會受後天環境的影響。例如胎兒期間透過母親的心跳與血液流動,而傳染到母親的驚嚇、焦慮、悲傷、或憤怒等情緒波動,或是生下來之後,一次一次的受傷或被忽略,生理需求沒有滿足,越來越沒有安全感,無法放鬆,這些都會嚴重影響睡覺品質。

過去的創傷,即使意識已經記不得,但仍會有感覺記憶,不過我相信只要開始察覺,開始用對方法,人的修復能力其實是很強的。

睡覺是很神奇的,像是變魔術一樣,如果很專注,完全放下一切,完整睡覺有神奇的療癒力,可以增進大腦智能,可以轉化人的性情,完全放下一切,完整不受干擾地睡一覺,醒來就像是重生一般。

在研究所讀認知發展與記憶這門課的時候,經常提到睡覺對智力發展的重要性。當我們進入睡眠狀態時,表面上失去意識,好像什麼都不知道,但其實我們身體所有器官,包括大腦,都在努力工作,清理消化白天大量消耗的殘餘垃圾,持續製造新細胞取代每日死去的細胞。大腦還會處理我們醒著時接收到的資訊與刺激,也會透過夢來告知我們事情的真相或可能面臨的危機。

因此,當我覺得無能無力、厭煩自己、厭世的時候,就想辦法讓自己好好睡覺。後來注意追蹤證實,我的無力煩躁,甚至沮喪憂鬱,多數與身體疲憊有關。

我漸漸感受到睡覺的神奇力量,也越來越謙卑地將睡覺當神般敬重、臣服。注意睡覺空間的整潔美感,空氣的流通、床單的質感、色彩的協調、房間的氣味、寧靜、適當的溫度等。睡覺的地方是神聖的,要虛心善待專心一意,神才會來,神也才會良善溫柔。

愛不能勉強

小時候,家裡大人總說我邋遢髒兮兮,吃飯時,胸前衣服會沾滿食物,東西用了不會歸位,做事情很草率。舉證歷歷,讓我無法辯駁,我也認同了別人對我的看法,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粗野沒教養的人。

長大後開始自我鍛鍊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慢慢發現多數的能力都是可以逐步學習而來的,即使最不擅長的家事清理。當確定即使是睡覺這件超難自主的事都可以經由練習而改善之後,我快樂許多,對未來也比較樂觀,縱然已過了半百,覺得生命還是會有很多的驚喜。

現在覺得,成長過程的挫折和不滿足其實也不是壞事,雖然是造成易焦慮、沒安全感的氣質,但也造就了困惑、好奇、不斷想探尋生命出口的特質,就像肚子餓了,才會有動力去找東西吃,慢慢鍛鍊出餵養自己的能力。因為自己的經驗,也比較能同理他人的處境,了解他們當下就只能這樣回應周圍世界、這樣處事待人。

我也明白,我無法勉強任何人多愛我一分,多給我一點什麼,包括我的父母、兄姊,我的小狗,以及我的伴侶,他們隨時都會轉頭不理我。我已經能接受,愛無法勉強,強求的愛已經不是愛。

這或許是因為與自己漸漸靠近,每天必要的書寫、讀書、睡覺,已經占去了一天的大半時間,我對夢好奇、對許多事物好奇、喜歡游泳走路爬山、喜歡煮點東西、喜歡打掃整理,喜歡靜坐、喜歡吃美食、幫小狗刷毛洗澡放風、養花草、喜歡很多人,還想學很多東西—譬如正在學的古典吉他—覺得這樣過日子還不錯,也就沒有特別期待誰來愛我。

但奇怪的是,我反而與親朋好友越來越親密,與家人、同事、學生、新舊朋友之間日漸交織出綿密的網絡,時間總是不夠用,這是年輕時的我完全無法想像的。人間萬象充滿弔詭,有些事情不再渴求強求,只是常與自己相處,往內探索,原本想要卻得不到的,反而就自然來到眼前。

本文出自啟示出版《與己同在:寫給茫然時的你我》一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top1healthcom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