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平時的好好先生,只要開車就爆粗口、發脾氣?攻擊性駕駛的心理分析 | 華人健康網

車人合一感:攻擊性駕駛的心理分析

2006年3月16日,中國廣州市下塘西高架橋路段,一輛滿載泥沙的砂石車與一輛公車及一輛小客車相撞,造成六人當場死亡。此後五天內,廣州市又連續發生兩宗三人以上死亡的大型交通事故。

這幾起慘烈的車禍,引發了全廣州對於「車德」的討論。導致車禍的原因無外乎兩種:司機的主觀因素和司機以外的客觀因素。客觀因素探討得足夠多了,本文將專門探討一下主觀因素。

有一次,我和幾名玩攝影的朋友去石門森林公園(位於中國廣州)。我們是自駕,車是一輛飛雅特牌轎車。進入石門森林公園後,車悠然地在山路上行駛,空氣清新,陽光燦爛,是個拍照的好日子,我們一路上心情很好,不斷開一些輕鬆的玩笑。

忽然間,開車的朋友爆了句粗口:「他×的,我要幹掉他!」我們很愕然,問朋友發生了什麼事,他指著前面那輛較豪華的小轎車說:「這種地方他也超車,不想活了。」我認真看了一眼,印象中,那輛車的確是一直跟在我們後面。

朋友學過跆拳道,身手不錯,他說如果是以前,他一定會追上去,把那傢伙打個半死。這個插曲讓我們覺得很意外,因為這位朋友的脾氣向來很好。至於粗口,我印象中還是認識他以來的第一次,「死亡威脅」更是不敢想像。

坐在駕駛座上,一個溫和、禮貌的人搖身一變,成為馬路「怪獸」,這種現象在全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也許每個都市人都見識過。這種壞脾氣,被美國學者稱為「road rage」,即「馬路憤怒」。但如果從壞脾氣演變成具體的違法與暴力行為,就是「aggressive driving」,即「攻擊性駕駛」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對攻擊性駕駛的定義是:一種危害或傾向危害人身財產安全的駕車方式,具體表現為超速駕駛、追尾、從右側超車、闖紅燈、大聲鳴笛、使用汙辱性手勢、辱罵他人,終極表現則為暴力行為。攻擊性駕駛有三個特點: 

在駕駛過程中被急躁、煩惱或憤怒的情緒所激發。

為實現自己的目的,如節省時間,而不顧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利益。

讓其他道路使用者感到有危險而採取迴避行為,或讓其他道路使用者產生憤怒。

至於產生攻擊性駕駛的心理原因,也可謂五花八門。

一切都是別人的錯

美國的萊昂‧詹姆斯(Leon James)博士認為,「一切都是別人的錯」,這種從別人身上尋找原因的自動思維是導致「馬路憤怒」的頭號原因。詹姆斯是攻擊性駕駛的研究專家,他早在二十多年前就開始研究這個議題。不過,有趣的是,他自己一開始也是典型的歸罪別人的駕駛。

他剛開車的那段期間,詹姆斯太太總是抱怨他開車時脾氣太大,像是變了一個人。但詹姆斯認為自己沒有什麼變化,他對太太的抱怨也總是很不滿。後來,他把自己開車時的言行記錄下來,才發現自己的確在開車時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一個非常有攻擊性的人。這種心理差距讓詹姆斯產生了研究攻擊性駕駛的興趣,他調查無數駕駛人,發現幾乎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態度,認為自己是好司機,自己根本沒問題,一切都是其他人的錯。而且這種思維是在第一時間產生的自動思維,就好像是開車時丟失了自我反省的能力。

詹姆斯認為,這種外在歸因是導致不友善行為的直接原因。既然根本不是自己的錯,那麼咒罵、沒有耐心、暴力幻想,甚至暴力行為都是理所應當的了。

美國心理學教授德芬巴徹(Jerry Deffenbacher)博士也是研究攻擊性駕駛的專家,他發現,絕大多數人一坐上駕駛座,忍受委屈的能力便立即大幅下降。儘管這些人可以忍受在家裡被太太臭罵、在公司被主管呵斥,卻無法忍受開車時遇到「委屈」,一旦產生不滿,便會有立即報復的強烈衝動。

德芬巴徹還認為,攻擊性駕駛之所以很常見,關鍵原因是駕駛人有一種不正確的期望,他們下意識認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設定的方式和時間從甲地開到乙地,沒有任何意外可阻擋他們。這種期望無疑是駕駛人自己給自己設定的壓力,讓他超速、搶紅燈、任意變換車道、亂超車……而目的可能只是為了節省兩分鐘的時間。

那些跑固定路線的司機,這種心態更為要命。譬如,跑長途的司機,他們非常熟悉自己的行車路線,就算沒有公司的硬行規定,他也會給自己設定抵達每個站的預期時間。而且他還很容易出現競爭心態,「今天一定要比昨天快一點」。這就像少不更事的少年打電玩遊戲,非得要創一項個人紀錄,為了只比以前的紀錄多一分,他會日復一日地坐在電腦前,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犧牲。

儘管司機確實存在一些現實壓力,譬如交通擁擠、公司的硬性規定、車輛本身的問題等,但德芬巴徹博士和詹姆斯等人都認為,「馬路憤怒」產生的重要原因是他人的粗魯行為和冒險駕駛所致,而單純的交通擁擠並不是主要因素。德芬巴徹發現,駕駛人在相互表達憤怒時的行為非常豐富,一個平時不怎麼運用肢體語言的人,也會在開車時自如地用言語、肢體和車輛向其他人表達憤怒和侮辱。

憤怒,因為世界沒有按我的設想運轉

那麼,汽車是什麼呢?愛車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麼?一個網站給出的回答是,對女人是「如意郎君」,對男人是「夢中情人」。這家網站以極具誘惑力的文字描繪說:「男人,向左走;女人,向右走。男人,挑選出自己的夢中情人;女人,選擇妳想嫁的如意郎君。」

一個車迷則乾脆斷言說:「平心而論,汽車這個新生事物對於大多數第一次擁有它的人來說,的確是一個既代表身分又代表品位的東西,就像懵懂時期第一次看到一位讓自己怦然心動的人,一種初戀的感覺,必須心跳、必須完美。」

初戀令人迷醉,但美國心理學家派翠西亞‧埃文斯(Patrica Evans)在她的《不要用愛控制我》(Controlling People)一書中說,這種迷醉是出於自戀,每個人初戀時都是將自己腦中早就勾畫了不知多少年、不知多少遍的「夢中情人」形象,硬生生套在戀人的頭上。儘管我們無比迷醉,而且似乎異於尋常地在乎戀人,但實際上,我們並不在乎戀人的真實存在,我們只是沉迷於自己腦中的那個夢中情人。

所以,初戀幾乎註定會失敗。這種打擊會幫助我們走出自戀,真正懂得,儘管戀人很像我們的夢中情人,但他也是一個獨立的人,一個不受我們所左右的人,一個經常會挑戰我們自戀幻覺的人。

但如果這個戀人是一輛車,那會怎樣?

它會徹底聽命於你,讓你控制,受你指揮。如果你的車技足夠好,它會帶給你不亞於性愛的快樂。更關鍵的是,這個夢中情人從不違抗你的意志。它會讓你自如地指揮,並且會帶你走向你一個人所不能完成的任務,譬如時速兩百公里,譬如一天狂飆一千公里,譬如……總之,它會令你迷醉於車人合一的完美感覺。所以說,一輛車,是一個完美的夢中情人。

但是,這種完美合一感經常會受到挑戰,譬如堵車,譬如另外一輛車、一個人或者其他什麼擋住了你。這種挑戰破壞了我們的車人合一感,剎那間,我們會像個小孩子一樣感到憤怒。「我當然沒有問題,我的夢中情人當然沒有問題,全是別人的錯!」這種憤怒,以及這種憤怒後的外部歸因,是令一個駕駛人產生攻擊傾向的潛意識心理動因。

  

真火大,世界沒有按我的設想運轉。

美國汽車協會的一份研究發現,攻擊者經常被一些非常小的、自然產生的或者是非常中立的行為激怒,例如,受害司機沒有按照攻擊者所設想的速度減速;受害司機在攻擊者認為不應該轉彎的地方轉了彎;受害司機把車子停在攻擊者認為不應該停放的地方等等。

埃文斯認為,受害者這樣做,等於是提醒了攻擊者,他只不過是個開車的,世界並沒有按照他設想的節奏運轉,從而破壞了攻擊者車人合一的幻覺。

她認為,其實每個人都在追求自己的虛幻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一切都按照我們的設想運行,自己的意志不會受到挑戰,一切完美無缺。我們之所以執著夢中情人的形象,正是因為這種期望。

實際上,夢中情人只不過是自戀的我們的幻想,因為這種幻想,我們在初戀時很難學會接受戀人的真實面目,而是拚命將自己的幻想強加給戀人。但是,事實會教訓我們,我們的初戀絕大多數會失敗,我們的夢中情人形象不免會破滅,我們最終學會把戀人當成一個真實的人來看待,接受他們本來的面目。

但是,攻擊者創造了一個假想人所居住的虛幻世界,這些假想的人,按照他們事先規定好的駕駛方式行駛。當這些完美的假想人消失,而攻擊者受到現實抵制的時候,他們就被激怒了。但是,像汽車這種強大的成人玩具給了一個維護我們幻想世界的機會。汽車如此強大,而且又完全聽命於你,不免讓人產生幻覺,覺得世界真的是以自己為中心,按照自己的設想運轉。

不幸的是,這個幻想也會受到挑戰。任何一個小小的意外,都會打破這個幻覺,而那個意外的製造者,理所當然會被我們憤恨。而且既然世界是以自己為中心,那我們當然沒有責任,一切都是別人的錯。因為這種心理,一個人即使平常再會自省,在開車的時候,也會變得喜歡從別人身上找責任。因為車是如此好控制,我們實在應該警醒自己別陷進去。

本文出自世茂出版《為何你總是會受傷:資深心理諮商師分析精神案例,全面梳理關係中的傷口》一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top1healthcom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