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正念冥想為什麼有助解除壓力、憂鬱?答案是… | 華人健康網

正念冥想有佛教和醫學兩大根基,理念和手法奠基於佛教流傳的佛陀冥想,以及以各種冥想為基礎所開發的醫學性療程。

佛教基礎

佛教教義中的佛陀冥想廣泛流傳。經由印度到中國,甚至傳到了日本。正念療法基本上沿用了佛教的教義和術語。

醫學基礎

佛教的冥想經由印度和斯里蘭卡,一直傳達到了歐美。麻薩諸塞大學的喬恩 卡巴特 津恩博士以佛教冥想為基礎,創建了醫學性的療程。此後正念冥想的效果才廣泛擴及全球。

佛教的冥想傳統和由此發揚光大的醫學療程互相影響,構成了現代的正念療法。

根源於佛教冥想

佛教的創始者佛陀在各式各樣冥想的過程中,獲得了開悟,隨後又將他的經驗傳給了後世。佛陀的冥想可以使心靈開放,從煩惱中解脫。這就是正念冥想的骨幹。

美國的醫學性療程

由於佛陀的冥想能夠整備心靈,在世界各地和各個領域都有人在運用。美國將其中的一部分引入醫學界,將正念療法作為解除壓力的方法。冥想雖然已經不同於原先的面貌,但是也更加貼近生活所需。此外,人們也從佛教和醫學雙方的觀點進行綜合性的研究。

兩者重視的地方不同

佛教基礎和醫學,兩者使用正念冥想的目的並不相同。佛教主張「無我」「醒悟」的教義,醫學則著重減輕壓力和治療疾病。

醫學上的正念冥想

以研究為基礎所建構的制式療法。卡巴特金恩博士的方法中,目標是在八週內降低壓力。另外還有十二週的療程,無論何者都以改善實踐者的健康狀態為目的。

佛教中的正念冥想

遵從佛陀的教義,透過冥想來到達沒有煩惱與痛苦的醒悟狀態。基本上實踐者只有佛教徒, 他們會建立目標,不劃定明確的冥想週期,終身施行。

在佛教的寺廟,一開始會先聆聽佛教徒的法語,之後會遵循佛陀的訓示進行冥想。是一種宗教儀式的實踐。

冥想也能消除抑鬱與不安

針對憂鬱等症狀也有進一步研究。在醫學的領域中,卡巴特金恩博士首先將冥想轉變為緩和慢性疼痛的方法。效果獲得實證以後,研究繼而進一步發展,如今人們多以憂鬱和不安等精神症狀的治療方法為方向展開研究。

佛教的傳統冥想

1.冥想的主體,MBSR

Mindfulness Based Stress Reduction, 正念減壓法。由卡巴特金恩博士開發, 一種受到認定的慢性疼痛治療法,對於多種精神疾病具有效果。

2.冥想和認知療法, MBCT

Mindfulness Based Cognitive Therapy, 正念認知療法。治療憂鬱和不安等精神症狀的方法。認知療法的專家以MBSR 為基礎,為預防憂鬱症復發而開發的療法。

認知療法旨在調整患者的認知(思考)。MBCT結合了冥想和認知療法,以與思考拉開距離的「去中心化」為主要目標。

利用冥想治療心靈

罹患憂鬱症、進食障礙等精神疾病後,生活需要再度經過評估,同時必須接受藥物療法和精神療法。恢復平穩狀態的手段非常重要。正念療法在精神療法的部分領域受到重用。

針對憂鬱症,逐步改良

眾所周知,正念冥想的功能是消除煩惱;另一方面,正念冥想在醫學上的功能則是治療慢性疼痛。腦部電腦斷層檢查的結果顯示,採納冥想的療程確實可以緩和疼痛。治療的範圍逐漸擴展到憂鬱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療,以及紓解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壓力。

冥想本來的目的是重整生活的心理狀態,目前則逐漸在醫學的領域受到重用,用以緩解疾病和疼痛造成的壓力、舒緩精神失調。

心理疾病的處理與治療方法

改善生活:如果發病的其中一個背景因素生活充滿壓力,改善生活也被視為治療的其中一環。

藥物療法:透過抗憂鬱和消除不安的藥物,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精神療法:患者必須以醫師和心理諮商師的談話為基礎,加深對於自己狀態和疾病的理解。

透過改善生活、服用藥物和冥想可以緩和精神症狀。獲得充分的休息也非常重要。

本文摘自《圖解7種不被情緒綁架的煩惱整理術》一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top1healthcom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