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冬令進補.如何正確吃補?_中醫養生_文章專區 | 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字體 小中大
冬令進補,如何正確吃補?


文∕黃筱珮

 

 

時序進入冬季,又到了進補旺季,很多人愛吃食補藥膳,這些食療進補方法真的適合每個人嗎?應該怎麼吃才能有效健康補呢?

 

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燒酒雞是國人最愛的食補藥膳,香氣誘人,雖然好吃又營養,但若吃得不當,過了個冬天,不只腰圍大一圈,還會口乾舌燥、便秘、狂冒青春痘,反而適得其反。

 

陽虛體質的人溫補,來年不易生病

中醫師李思儀指出,中國自古流傳「冬天進補」的概念,早在《黃帝內經》就提到「冬至一陽生」的觀念,所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在時節寒冷的冬天進補,吃溫熱溫補的食材,來年比較不易生病。古時除了吃些溫熱藥膳鍋,還有冬天吃臘八粥的習慣,也具有溫潤身體的作用。

 

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指出,冬天寒冷,攝取高熱量食材會讓身體溫暖,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燒酒雞等補鍋富含肉類、麻油,是高熱量、高油脂和高蛋白質料理,加上一些補氣血的中藥材,可達到溫暖身體、增加血液循環的效果。

 

李思儀提到,進補固然對健康有益,但每個人的身體差異性,不見得人人適合。就中醫的觀點,「陽虛體質」即容易手腳冰冷、易受風寒的人,適合吃溫補鍋類;易口乾舌燥、怕熱流汗的「陰虛體質」的人則不適合,這類體質的人,一補就嘴破,適合平補或涼補。建議若是體質合適,一個月吃補23次即可;容易上火的人,一個月頂多吃1次。

 

黃淑惠認為,台灣冬天均溫約20℃上下,並不是冷到天寒地凍,如果要冬令進補,建議寒流報到、氣溫低到10℃以下再吃。而且現代人怕的是營養過剩,不像古代人肉類取得不易,只要平常飲食和營養均衡就好,冬天過度大吃大喝,恐怕更增加身體負擔。

 

上火補鍋排行:

羊肉爐、燒酒雞、薑母鴨、麻油雞

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燒酒雞,可說是台灣人最愛的補鍋,大街小巷都找得到店家飄香。為什麼這4種補鍋這麼受歡迎?李思儀和黃淑惠認為:「因為好吃、食材取得也容易!」李思儀以自己為例,她最愛吃麻油雞,其次分別是羊肉爐、薑母鴨和燒酒雞。

 

黃淑惠表示,4種補鍋都好吃,不過如果不確定自己是什麼體質、是否適合進補,可以選擇吃「麻油雞」,麻油雞的食材是老薑、米酒、麻油和雞肉,沒有溫補的中藥材,比較不會上火。依「上火程度」低至高排序,分別是麻油雞、薑母鴨、燒酒雞和羊肉爐,羊肉爐最補、最容易上火。燒酒雞的酒精含量最高,心血管疾病和痛風的患者不要吃。

 

4大食補的營養價值

●薑母鴨

主要食材是老薑和鴨肉,另加麻油、米酒,而中藥材包括黨參、川芎、當歸、桂枝、桂皮、熟地等,具有補血行氣之效。李思儀說,鴨肉性味甘涼,有治療虛勞、改善肺氣系統、利水氣,排水腫、排便順暢功效,其性味雖偏涼性,加入老薑和中藥材能中和涼性,冬天食用可改善四肢冰冷。

羊肉爐

以黃耆、紅棗、草果、桂皮、草果、花椒、當歸、丁香、甘草、枸杞、熟地黃等溫補藥材,羊肉經過汆燙,加上麻油、薑、八角、茴香等辛香料爆炒,再加入中藥材以小火熬煮。《本草綱目》記載:「羊肉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在冬天進食羊肉爐,有很好的禦寒效果,比較不容易感冒。

麻油雞

主要食材有雞肉、麻油和米酒、老薑等,多半不加中藥材。雞肉性屬甘溫,搭配麻油、老薑和米酒等,可溫暖身體,不只是冬令進補食材,也適合手腳容易冰冷畏寒者或產婦補充營養。

燒酒雞

材料與薑母鴨類似,有雞肉、麻油和米酒,並有溫補中藥材包括當歸、枸杞、川芎、黨參(或參鬚)、甘草、紅棗、桂枝等。一般作法會先把藥材泡在米酒裡再煮,酒精含量高。

 

不可天天吃補,避免上火變胖

薑母鴨等4種藥膳鍋都屬於溫補食療,適合陽虛體質者吃,像是營養不良、氣血虛、常手腳冰冷、血色蒼白、貧血的人都適合吃,這些食療除了行氣血的藥材,還有優質蛋白質、好的油脂(麻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有益身體健康。

 

有人今天吃麻油雞、明天吃羊肉爐、後天吃薑母鴨,以為「每天吃不同口味的鍋沒關係」,李思儀提醒,這些鍋都屬溫補,口味不同但功效雷同,吃多了容易上火,一旦上火會有冒青春痘、便秘、口乾舌燥、不好睡、頭痛、高血壓等症狀。而且這些鍋的熱量都很高,吃太多容易肥胖。如果上火時,黃淑惠建議,吃一點白蘿蔔湯或冬瓜湯,讓火氣降下來。

 

大人吃補,小孩可以吃嗎?李思儀建議,小孩子至少2歲後才適合吃補,因為2歲前的脾胃功能較弱,溫補食材不好消化。而且小孩「少火生氣」,體溫比大人高,就算吃補也久久一次就好,否則易上火流鼻血。這4種鍋類,小朋友比較適合羊肉爐,因為酒精含量最少,黃淑惠也說,給小朋友吃補,建議把酒精煮到完全揮發。

 

哪些人「不」適合進補?

溫補食材僅適合體虛體質,李思儀提醒,身體正在發炎或感染的狀況下,都不適合進補,避免發炎狀況加重。

 

˙感冒、發燒、喉嚨痛、熱咳(黃痰)病人:會讓感冒更嚴重。

˙皮膚過敏、蕁麻疹病人:皮膚發炎不適合溫補,會更紅腫癢痛。

˙懷孕婦女和產後傷口未癒前的人:產後坐月子期間,要等排完惡露,剖腹產傷口癒合,才能吃補。

˙三高病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不宜吃補,熱量太高。

˙痛風病人:藥膳鍋都有米酒,而且肉類普林高,吃鍋喝湯,痛風容易發作,如果真的要吃,吃少許食材就好,不要喝湯。

˙術後病人:傷口未癒合前,不宜吃溫補食材,否則傷口會紅腫。

˙燥熱體質(陰虛內熱)的人:燥熱體質就是怕熱、手心紅,氣血循環好,吃補就像「火上加油」,更加燥熱上火。

˙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類風濕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病人,身體本來就處於發炎狀態,不適合吃補。

 

陰虛體質的人,可平補或涼補

燥熱陰虛體質的人或病人,若想要冬令進補,黃淑惠建議,可採平補或涼補,以達到改善腸胃道功能,均衡營養、身體強健的功效。

 

薏仁、山藥、蓮子、百合等食材都不錯,因此,可多喝「四神湯」,有蓮子、伏苓、山藥和芡實等食材,都是穀類,益於腸胃道健康,健脾促進食慾,不怕上火。或是燉煮「白木耳紅棗枸杞甜湯」、「百合蓮子甜湯」,熱熱喝,既不燥熱,又達到溫暖效果,是安全的冬天食補法。

 

改變食材及烹調法,進補更健康

常有人詢問:「薑母鴨可以換成薑母雞嗎?」「羊肉爐可以改牛肉爐嗎?」李思儀說,當然可以,但要注意每種肉品的藥性,從寒涼到溫熱的排行榜依序是鴨肉、雞肉、牛肉、羊肉,可視本身體質、添加的藥材屬性及多寡加以調配。舉例來說,如果想吃更補一點,「薑母雞」比「薑母鴨」還熱補;如果擔心羊肉太燥熱,用「牛肉爐」取代,會甘溫一些。

 

吃這些補鍋的同時,黃淑惠建議,可多添加蔬菜或菇類,以降低熱量。以麻油雞為例,一碗公的食材(含大雞腿1隻、麵線1把、麻油1大匙、米酒15c.c.),熱量高達1000大卡,若是少肉、多蔬菜,熱量會降低1312

 

黃淑惠並說,不妨可改變烹調方式,先用少許麻油炒肉類,起鍋時再滴一點麻油進去即可,不要一開始就大量麻油拌炒,這樣可少油,麻油也不會高溫爆炒變質。另外,也可用水取代米酒,不要用全酒,雖然酒精煮沸會揮發,但會殘留糖分,熱量還是高。吃素的人可用杏鮑菇、猴頭菇、嫩豆皮或百頁豆腐代替肉類,一樣能吃補。

 

鴨肉有毒性,真的嗎?

被民間認為「有毒」的食材不只鴨肉,還有蝦、蟹、芒果等,其實這些食物並不是真的有毒性,只是會促進血液循環,讓傷口發炎更劇烈,有些則是過敏原,有傷口或處在皮膚發炎、發癢的病人應該避免食用,一般人並無影響。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93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ttvc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