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切片檢查 加速癌細胞轉移?_聰明醫療_文章專區 | 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字體 小中大
切片檢查 加速癌細胞轉移?

 

文∕洪文嵐

 

64歲的方太太因為健檢X光肺部有異常影像,再接受進一步的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後,醫師懷疑是惡性腫瘤,建議進行切片檢查,確認是良性或惡性之後,再討論後續的治療方針。但她心想,萬一是惡性腫瘤,進行切片可能會破壞腫瘤,或是在切片過程中讓腫瘤擴散,實在擔心到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在癌症診治上,切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以判定腫瘤究竟屬於良性或是惡性,甚至能確認癌症的細胞型態、惡性度及基因是否有突變等。

 

從切片判斷良性、惡性

義大癌治療醫院外科系副院長、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鄭裕仁指出,切片對於癌症診治是個重要且必備的做法,未經過切片檢查,醫師不敢斷言所看到的組織究竟屬於良性還是惡性?又該如何進行最完善的處置?

 

科技發達、影像學進步,對醫師的臨床診斷具有高度的參考價值,有些從影像學檢查中,即可看出是哪一類異常的反應,但有些則不然,一旦懷疑有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即需藉由切片進行確診。

 

鄭裕仁舉肺癌為例指出,若是病人高燒不退,且白血球指數偏高,在影像檢查中看到整片的異常表現,與腫瘤影像表現有明顯差異,即可研判是肺部感染。但若影像檢查中發現,有一塊異常圓形組織且內部化膿,病人又有發燒的情形,初步研判是膿瘍,先投予抗生素治療;若抗生素治療仍無法緩解症狀,就得懷疑並非單純膿瘍,而有腫瘤的可能性,這時必須接受切片檢查。

 

良性、惡性腫瘤處置大不同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處置方式大不相同,所以,透過切片來判斷非常重要。若為良性腫瘤,未必需要接受手術切除,即使腫瘤過大,已影響正常組織,一般只需切除腫瘤,讓其不影響週邊組織即可。但惡性腫瘤要考慮的層面更多,除了病灶可否完全之外,還要評估是否有擴散之虞,並決定輔以化療或放療等方式。這些後續醫療計畫的擬訂,一定得以切片檢查結果做為基礎。

 

切片檢查與惡性腫瘤的診治有密切的關聯性,除了確認腫瘤是否為惡性之外,也可判斷細胞型態與基因突變等相關資訊。

 

以肺癌為例,可分為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癌又有腺癌、鱗狀上皮細胞癌等,不同細胞型態的肺癌,治療方針不同。從切片檢查中可以釐清相關資訊,讓臨床醫師依據切片的結果,擬訂後續的治療方針。

 

切片檢查讓癌細胞擴散機率低

切片檢查是癌症診治的重要先決要素,但很多人卻擔心切片檢查會破壞腫瘤組織,或是進出腫瘤組織的過程,讓癌細胞擴散;在早年或許切片檢查的確存有此風險,但隨著科技進步,這個擔憂可是多慮了。

 

早期是以手術方式進行切片,以取得檢體,侵襲性比較高。現今則大部分經由內視鏡檢查切片,或使用超音波、電腦斷層定位腫瘤位置後,以細針經皮膚進入腫瘤取得檢體,再進行檢驗。

 

鄭裕仁指出,早年從體外將細針刺入體內的切片技術較不成熟,抵達腫瘤位置進行切片之後,將組織抽出體外。由於帶有腫瘤組織的細針在抽出體外時,會經過正常組織,因此,被懷疑這些腫瘤組織可能在此過程中,沾染到正常組織,這個疑慮一直受到病人的關切。

 

但其實早在1942年醫學界即已發現,腫瘤可能沿著出針管道而散布的風險,且很多腫瘤都有類似報告,只是機率非常低。

 

新式工具杜絕癌細胞擴散風險

有鑑於風險的存在,切片器械的套組已經有所精進,改進後的切片器械是一個具有內外套的套組,外套包覆著帶有吸針的內套進入體內,抵達腫瘤位置後,由內針進入腫瘤組織進行切片,之後縮回外套包覆住,再抽出體外,可讓帶有腫瘤組織的吸針完全與正常組織隔離,杜絕傳統方式可能出現的風險。

 

藉由改良式的套件組合,讓正常組織不致於有接觸到腫瘤組織之虞,而有些組織的切片則因方式不同,原本即不存有腫瘤擴散的疑慮。例如呼吸道或是腸胃道腫瘤,因位於表層,可直接以支氣管鏡或是胃內視鏡進行切片,取得組織後,器械直接縮回內視鏡中,並不會經過正常組織。

 

在臨床醫師取得檢體後,交由病理科進行檢驗。收到檢體後,經由一連串的程序處理組織後,最後經由顯微鏡檢查做出診斷,再由臨床醫師根據病理科的報告,與病人共同討論後,擬訂最適切的治療方針。

 

梅約研究:切片檢查癌患預後較佳

切片方式與器械的改良,有效改善切片檢查導致癌細胞擴散的風險。鄭裕仁直言,惡性腫瘤的生長速度很快,病人要擔心的是惡性腫瘤能否治癒,而非保護惡性腫瘤不受到碰觸。

 

若是惡性腫瘤,即使不進行切片,一樣會轉移或擴散,經由切片檢查結果擬訂後續的治療策略,即早介入,在惡性腫瘤尚未擴散前即加以處置,才是有效控制腫瘤威脅的做法。

 

切片檢查是癌症診治的重要依據,對病人預後更有明確的助益。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即曾發表研究證實,接受切片檢查的癌症患者,預後普遍較佳,存活期也較長。

研究團隊將胰臟癌患者分為接受切片檢查與未接受檢查兩組,並觀察其病情變化。研究結果發現,接受切片檢查的病人死亡率是57%,平均存活期為22個月;未接受切片的患者死亡率則為76%,平均存活期約為15個月。

 

要注意切片併發症

鄭裕仁指出,切片的風險並非在於腫瘤本身,而在於出血或是相關的併發症,以肺部為例,切片檢查可能導致氣胸、咳血,即使比例不高,但風險還是存在,不可不慎。

 

有鑑於可能的風險,切片會配合於病人住院期間進行,若病人沒有住院的必要性,也會要求病人接受切片後仍需在院觀察1~2個小時,確認沒有任何問題後再離開醫院,且會讓病人留下醫院的緊急聯絡電話,若病人返家發現有異,可即刻與醫療人員取得聯繫,進行處置。

 

影像檢查與切片檢查各有其角色,配合影像結果、病人臨床症狀與血液檢查等,可做為疾病類型的判斷依據,不致於只要出現異常症狀的病人,都得接受切片,但若懷疑是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切片介入是不可或缺的,在健保的給付上也是必要的條件。

 

與癌症這個大敵相比,切片的風險是可控制的,當醫師告知需接受切片檢查時,千萬不要因為擔憂切片可能的風險,反而延誤癌症診治的時間。

 

 

切片檢查 可避免不必要的手術

 

切片檢查可避免不必要的手術,研究即發現,以深部腫瘤的胰臟癌為例,約有9%的患者開刀後,才發現是良性病變而非惡性腫瘤,若可事先經由切片檢查得知,即可不必急著手術,甚至不需接受手術。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99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ttvc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