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家人被焦慮綑綁.如何幫忙解開?_生活保健_文章專區 | 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字體 小中大
家人被焦慮綑綁,如何幫忙解開?


養兒防老、有子嗣送終,是傳統的觀念,但現今的社會,不結婚、不生小孩的比例愈來愈高,甚至頂客族、不婚族也成為時代演進的新名詞。面對子女不婚與不生,老媽媽心裡可急了,擔心久了,卻悄悄讓焦慮症上身。但不只有老人家容易罹患焦慮症,現在焦慮症也逐漸侵襲年輕一族。

文/王忠芳

個案故事
快80歲的楊婆婆有3個小孩,50出頭的大女兒沒結婚,二兒子結婚20年沒生小孩,只有小兒子結婚生了2個孫女。年紀愈大,楊婆婆對於女兒和兒子不結婚或沒生小孩,以及家族沒有男孫接承香火非常介意,擔心小孩老了沒人奉養,也擔心楊家這脈香火,傳到台灣這代就傳完了。因此,楊婆婆常常託人幫女兒找對象,要女兒相親;也常向三姑六婆尋求生子偏方,逼兒子、媳婦吃。幾年下來,小孩都不願回到有壓力的老家,久而久之,楊婆婆開始失眠、晚上沒法睡覺,她想的都是小孩老了以後怎麼辦?楊家的香火怎麼辦?

<楊瑞玉諮商心理師解析>
很多在三從四德教育下成長的傳統老媽媽,都和案例中的楊婆婆一樣,對於傳宗接代,甚至未來祖先牌位的安排,都視之為生命終老前的重要大事。因此,對於小孩有沒有結婚、祖先牌位如何傳承等未來之事,念茲在茲。
 
但是,時代社會不同了,台灣不婚與不生的人口比例愈來愈高,「身後事」的安排不見得能盡如人意,很多老媽媽,尤其是鄉下地區的老媽媽,總為小孩們的「不懂事」擔憂再三,甚至怕進棺材後愧對祖先。如果再加上老年生活沒有多元的人際網絡,久而久之,就容易像楊媽媽這樣,除了將自己陷在緊張無力的氛圍中,也帶給兒女壓力,再再都造成親子關係的壓力與疏離。

「人,為什麼會情緒焦慮?」通常是面對壓力,再加上對未知的恐懼以及自信不足,彼此的交互作用,久而久之,焦慮就悄悄上身。長期的焦慮會導致身體的神經系統產生過度反應,進而讓身體器官功能異常,愈焦慮則自律神經就愈失調,身體就愈不舒服,於是就形成惡性循環。

很多老人家離開職場愈久,生活範疇愈來愈窄,或者是只和固定的老朋友碰面,所以談話內容或觀點都一樣,較難聽到不同的觀點。於是心中的掛念與擔憂,容易被無限放大,如果再加上體力日衰以及對生命終了的恐懼不安,就容易像楊媽媽這樣,或許一開始是想藉由更強烈的情緒影響孩子,但是當影響無效時,就會開始覺得自己說的話沒有用、不被重視、不被需要,便漸漸的開始鑽牛角尖,也讓情緒壓力愈來愈無限上綱,終將影響睡眠,交互循環之後,焦慮與憂鬱的症狀就通通上身了。

焦慮,有年輕化的趨勢
焦慮症是美國最普遍的精神性疾病,容易發生在上了年紀的女性身上,但現在很多年輕人也有焦慮症上身。根據國外最新的調查研究,罹患焦慮、憂鬱等病症,有年輕化的趨勢,在國外甚至有10幾歲的青少年,就罹患憂鬱、焦慮、躁鬱等精神性疾病的案例。台灣近幾年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尤其當企業將裁員、減薪、無薪假視為是企業瘦身的「正常手段」時,許多承擔家計的20餘歲到50餘歲的青壯男性一族,也加入焦慮的行列,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求診的比例也逐年升高。

一位將近30歲的碩士畢業生吳先生,對於就業極度的惶恐,明知自己不喜歡唸書,但礙於大學畢業生只能拿到22K的低薪,在父母的期望與要求下,大學畢業後他繼續念碩士,但畢業後,非常茫然、焦慮恐慌,因為他不知道唸完這個沒有興趣的冷僻學術研究所後,能做什麼工作?頂著碩士高學歷的帽子,踏入職場之路卻不順暢,他曾一度想擺地攤、賣雞排,但卻換來父母失望與不解的眼神。現在吳先生每天都混在學校裡、家也不回,以逃避父母的壓力。對未來熱情的消失、自我認同的迷惑,讓一個擁有碩士高學歷的青年,被焦慮緊緊捆綁。

另一位參加公務人員考試及格的菁英張先生,被分發到人才濟濟的外語單位,在這個單位裡,通曉中英文只是基本能力,很多同事都同時精通數種語言。這位才剛畢業新進的菜鳥,看到單位裡的前輩一個比一個優秀,擔心份內工作做不好,造成別人的負擔,讓人說閒話,每天戰戰兢兢加班到很晚,甚至連週末假期,也主動加班。但久而久之,緊繃的情緒卻造成更大的工作壓力,雖然求好心切,但錯誤卻總是悄悄呈現在長官面前。長官數度叮嚀與要求,結果半年不到,張先生出現身體僵硬、眼睛恐懼直視、無法思考等的焦慮症狀,嚴重影響工作的品質,壓力與焦慮兩條繩子緊緊的在他身上交互綑綁,形成惡性循環。

焦慮似乎已不分年紀、不分男女的侵襲台灣社會。年輕族群對外來建議的接受度較老年人為高,同時較無生理機能老化的問題,只要適當從旁協助紓解壓力的來源,增加對自我的認同與信心,焦慮是能夠被緩解與克服的。

遠離焦慮5大錦囊
1.覺察焦慮,給自己一個「中斷思考」的剎車提醒
有過焦慮經驗的人就知道,焦慮的念頭像粽子一樣,剛開始時只是看到一個線頭,慢慢的沿著線下去,就發展出許多跟焦慮有關的失敗經驗與對未來的擔憂。要在這個當下馬上轉換想法心情,往往不太可能成功,這是由於大腦的警戒機制,一旦偵測到危險,就會產生焦慮的反射動作,讓腎上腺素升高、坐立不安,思考無法停歇。這時候需要主動給大腦「中斷思考」的提醒,讓自己在混沌的焦慮前止步。  有些人會在手腕上綁一條橡皮筋,狠狠拉起橡皮筋彈打自己;也有人捏痛自己的大腿,用「痛覺」來中斷及轉移停不下來的焦慮思緒。

2.穩定靜心,讓自己深深呼吸並放鬆
將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生理訊號上,焦慮不安時的生理訊號,包括心跳加快、手心冒汗、肩頸緊繃、腸胃不適,以及平常少見的肢體小動作(如拉手指、抓頭髮等)。此時,讓自己專注於深呼吸、放鬆身體、緩和自律神經,讓焦慮訊號穩定下來,包括靜坐、瑜伽、唱歌等,都是情緒轉移與身體放鬆的好方法。

3.轉換心情,給自己一段休閒片刻
當心情稍稍穩定後,別急著解決問題,給自己一段時間放鬆休閒,幫助自己持續穩定靜心。運動,常常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有幾位知心朋友可傾吐內心垃圾更棒,運動與朋友的陪伴,可以增加情緒穩定力量。

4.儲備能量,幫助自己轉換不同觀點
在焦慮情緒強烈時,會缺乏思考能力。當學習到前述的穩定靜心與轉換心情後,才有能量讓自己面對焦慮發生的原因。找到焦慮的根源後,與朋友或專業的心理諮商師討論,在不同的正向觀點中,協助自己慢慢脫離焦慮的陰霾,迎向陽光。

5.開始行動吧!從簡單的目標做起
改變目前的生活狀態,讓自己有新的寄託與改變,如學才藝、運動、逛街或與親朋固定相聚等,從訂定一個簡單的目標做起,可以協助脫離焦慮的氛圍與環境。

從旁協助家人解除焦慮
很多人都曾遇到家人情緒波動的歷程,舉凡生病、考試、工作、退休或親人離世等,都有可能造成情緒的大波動,從而焦慮症上身。很多焦慮症患者的家人一開始都會傾聽與安撫,但往往經歷一段時間與壓力後,就會逐漸不耐煩,出現打斷、制止、嫌惡煩躁,甚至用攻擊怒罵的方式,希望病人能自己停止這樣的焦慮思緒。但這樣的行為非但對病人的情緒疏導沒有幫助,反而更讓病人把話藏在心裡,沒辦法抵抗焦慮的思緒,因此,若您的家人或朋友為壓力與情緒所苦,呈現焦慮的症狀時,建議可以採取以下方式從旁協助:

◆穩定病人的情緒,比病人更相信這只是暫時的情緒波動的過程。
◆長時間的支持與陪伴,展現不離不棄的力量。
◆協助病人轉換心情,主動安排休閒運動、出遊等行程。
◆傾聽與回應,傾聽病人心裡的話,協助病人找到思考固著的癥結。
◆積極肯定,當病人狀況正向恢復時,要給予肯定。
◆不要急於改善病人的狀況,而否定病人的焦慮感覺,協助病人循序漸進找出情緒焦慮的出口。

每一個人都可能有過焦慮的經驗,就像人都難免有心情好或心情不好的時候。焦慮症就像感冒一樣,每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都有罹患的可能,但只要能掌握情緒的紓壓、身心的放鬆、建立多元的人際關係網絡,以及正向的思考,必要時找專業醫療人員協助,焦慮症對於身體的干擾將大幅降低。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67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ttvc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