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愛吃甜食.糖化食物.小心高血糖_透視疾病_文章專區 | 常春月刊--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字體 小中大
愛吃甜食、糖化食物,小心高血糖

 

文∕衛允琳

 

人只要一肥胖,就會產生胰島素阻抗,胰島素分泌的品質會變差,但為了維持血糖平衡,胰臟就得不斷加倍做工分泌胰島素,最後日漸衰退,再也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血液中的血糖會因此上升,糖尿病就來報到了。

 

典型症狀:多喝、多吃、多尿、體重減輕

很多糖尿病是吃出來的!近10年來,因飲食引起的糖尿病年齡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台北榮總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石光中表示,現在門診中偶爾可看到1112歲的糖尿病患,主要因為青少年偏好高熱量飲食,愛吃炸雞、薯條等油炸食物,也愛吃蛋糕、喝含糖飲料等甜食或糖化食物,還有在電腦前久坐、少運動,造成過度肥胖,因而年輕小胖子得到第2型糖尿病的人數是第1型的6倍之多。

 

糖尿病的血糖通常都是慢慢高起來的,如果血糖只是超過到126mgdl,身體多半不會有不舒服的情形,也因此大多數糖尿病初期病人是沒有症狀的,不少人還是經由健檢才發現自己已經罹患了糖尿病。

 

如果血糖沒有好好控制,當血糖值超過200300mgdl時,由於血糖逐漸上升又無法充分利用,腎臟於是會忙著將無法利用的糖分排到尿液中,連帶體內的大量水分也被排出,就會出現多喝、多吃、多尿及體重減輕「三多一少」的嚴重糖尿病典型症狀。

 

台灣150160萬人得糖尿病

根據統計,國人糖尿病的盛行率約為8.2%,約有150160萬人罹患糖尿病。糖尿病又可分為四型,其中又以第2型最為常見。

 

●第1型糖尿病:多因自體免疫疾病及病毒等因素,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需要終生依賴施打胰島素補充,一般這類病患的年齡都比較小,其占所有糖尿病患比例約為0.7%,病患數約在1011萬人左右,且都領有健保的重大傷病卡。

 

●第2型糖尿病:病患人數則較多,主要為遺傳和飲食所引起,占糖尿病患的大宗,在糖尿病患當中,約有97%~98%是屬於這一型糖尿病,以國內人口計算,大約有140萬人左右,如果再加上20多萬已有初期糖尿病而不知自知的病患,大約共有160多萬人左右。此型糖尿病可透過飲食控制及運動來改善,如果仍無法改善,就要口服抗糖尿病藥物,或是注射補充胰島素,現在也有非胰島素注射針劑的藥物。

 

●第3型糖尿病:是因內分泌疾病所引起的血糖過高,或是器官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劑所引起的糖尿病,約占糖尿病患1%左右。

 

●第4型糖尿病:指的是妊娠糖尿病,主要為懷孕所引起的糖尿病。

遺傳+飲食失控,易得第2型糖尿病

 

多數民眾認為,糖尿病與遺傳有關,這必須要看是那一型的糖尿病,第1型的糖尿病不會遺傳,因為其主要為病毒及自體免疫疾病短時間內攻擊所致;第2型糖尿病則會遺傳,如果父母都有糖尿病,子女很難躲得過,對糖尿病來說,基因是可怕的因子,罹病只是遲早的問題,只要活得夠久,都會有這個問題出現,但飲食控制及運動可以延緩糖尿病的發生,例如原本40多歲就會出現的糖尿病,可以因而延後到5060歲才出現。

 

雖然第1型糖尿病並非因飲食所引起,但仍需要飲食控制,但有些病患發病時年齡還小,若正值青春期發育需要營養,這時多不會在飲食上限制太多,可以靠打多一點劑量的胰島素來平衡。第1型糖尿病如果控制得不好,較會出現糖尿病急性併發症的症狀,最怕酮酸中毒,這是一種代謝性的酸中毒,當人體無法使用血糖時,脂肪會大量的分解作為能量,導致副產物酮體的大量製造,同時體內因脫水無法有效將這些酮體排出,導致濃度變得過高因而中毒,嚴重時會有致命的危險。

 

相較之下,第2型糖尿病比較不易有急性症狀出現,不致於突然出現酮酸中毒的情形,而是易有慢性症狀,例如剛開始會口乾舌燥、體重減輕、多喝、多吃及多尿等,但如果處理不當,嚴重時仍會引起高血糖高滲透壓症候群,進而導致電解質不平衡、心律不整、意識喪失,甚至會休克。

 

糖尿病易併發全身性疾病

除了這些症狀之外,石光中指出,糖尿病還會併發全身性疾病,因為血糖的升高對身體的影響是全面性的,高血糖不僅會使得醣類代謝產生不好的物質,還會跟大蛋白質結合破壞人體小血管及大血管,而破壞跑到哪?,就會在那個器官引起病變。

 

●視網膜病變

如果組織破壞跑到視網膜微小血管,就會引發視網膜病變,導致視力模糊,其為糖尿病患最早出現的病變,病患大約罹病7年就會出現視網膜病變,因此,導致失明的機率是沒有糖尿病者的17倍。

 

●腎臟病變

若微小血管併變發生在腎臟,會破壞腎臟、引發腎臟疾病,病患往往需要洗腎,而腎臟病變也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現在每2個洗腎病患當中,就有1人是因為罹患糖尿病所引起。

 

●心血管疾病

如果組織破壞發生在大血管,就會造成心血管硬化、引起心肌梗塞、心絞痛及心律不整,甚至是中風。

 

●末稍神經病變

糖尿病也會引發末稍神經病變,造成腳趾發麻,喪失對溫度及疼痛感覺,同時也會因為免疫力下降,使得細菌容易在人體皮膚孳生,一旦皮膚有傷口,就很不易癒合,尤其是腳部,最後產生組織壞死、潰爛,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糖尿病患,到後來會面臨下肢截肢的原因。

 

糖尿病的治療,除了口服藥物及針劑的給予外,衛教也很重要,尤其是飲食控制,病患多可經由醫院門診獲得諮詢,唯有了解糖尿病更多,才可以把糖尿病控制得更好。

 

如何預防避免低血糖發生?

「低血糖」是血糖低於60mgdl,無法供應身體細胞在正常生理活動所需的能量,患者會出現發抖、顫動、冒冷汗、心悸、脈搏加速、皮膚濕冷、臉色蒼白、有飢餓感、頭暈、全身無力等症狀,甚至昏迷,嚴重的低血糖會產生永久性腦損傷及後遺症,例如記憶力喪失、學習能力差等,還會致命,所以,不可輕忽低血糖帶來的危險。

 

要預防低血糖,首要找出原因,探究是否口服降血糖藥、胰島素使用過量?延誤用餐時間、運動過度未補充食物、罹患腎臟及肝臟等疾病?或是為了減重而減少攝取熱量,而沒有同時減少口服降血糖藥及胰島素?石光中建議,糖尿病患最好隨身帶著血糖機,隨時注意自己的血糖狀況,有助於找出低血糖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加以預防。

 

糖尿病平時也要注意不可空腹運動,如果大量或長時間運動前,需要進食點心,像是水果1份或土司1片,吃東西也要定時定量,7點就7點吃,12點吃就12點吃,不要間隔太久,熱量也吃得差不多最好,吃完東西後量血糖,看吃進東西是高GI值(升糖指數)還是低GI值,並記錄下來,做為飲食參考。

 

另服用降血糖藥後不可相隔太久時間進食,生病時,如果食慾不好,飲食攝取量不足,需以補充水分及碳水化合物為主,記得隨身攜帶方糖或糖果,以備冒冷汗、全身無力,低血糖時服用,床頭也要放些糖,以備夜間低血糖時使用。

 

糖尿病患不要害怕低血糖,重要的是要認識低血糖的症狀,而且可以快速地用正確方法處理,即可避免發生更大的傷害。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89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ttvccomtw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