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環保不分區/陳椒華 環境運動的苦行僧 - umedia 優傳媒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陳椒華歷經20多年的環境運動吃了不少苦。(圖/記者湯佳玲攝)

 

優傳媒記者湯佳玲/專訪

陳椒華,一個在環保界毫不陌生的名字,這次名列時代力量不分區第一名,令環保界十分振奮!如果說林義雄是台灣反核運動的神主牌,那麼陳椒華絕對是環境運動的苦行僧。

 

20多年前,一場台灣教師聯盟舉辦的志工培訓,讓陳椒華一腳踏進環境運動領域,從宣傳核四公投開始,慢慢接觸各式環境議題,「環保」從此在她生活中佔了重要區塊。

 

陳椒華除了本身在嘉南藥理科技大學食品科技系擔任副教授外,每每利用半夜時間研讀一份又一份十分專精難懂的環評案,找出不足或可以翻案的關鍵,每週自掏腰包花3000元從台南坐高鐵北上,參加環保署的環評會議。

 

陳椒華以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堅韌毅力,擋下台塑六輕擴廠開發案,也使歷經10年抗爭的永揚垃圾場環評最終撤銷。

 

期間陳椒華罹癌兩次,一次子宮頸癌,一次乳癌,但病魔沒有打擊她對環保的使命;她也曾遭訴訟纏身、黑道襲擊,也未因此讓她退卻對環保的熱烈關切。

 

陳椒華表示:「還沒接觸環保前,我一直覺得我的人生成長過程好像缺少了什麼,如今,環保已經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她也坦言,在面對訴訟時,心理恐懼害怕,卻也更加堅定她要繼續當一個環保義工的決心。

陳椒華曾經罹癌、被黑道襲擊,卻澆不熄她對環境的熱切關心。(圖/記者湯佳玲攝)

 

陳椒華說,她最早是在居住地台南推動廚餘回收,當時台灣廚餘回收的觀念並不盛行,他去台南市政府遊說並身體力行。

 

長達5、6年時間,陳椒華挨家挨戶親收廚餘。過年期間沒有垃圾車,她也未曾停歇,把自己的車當作廚餘回收車,將收來的廚餘載到有機農場當肥料。

 

陳椒華坦言:「後來實在是太累了,就把老公也找來一起做。」

 

陳椒華回憶,2014年,六輕4.6期擴廠正在進行環境差異評估審查,當時台化擴廠要增加20萬噸的一級致癌物苯,因此她開刀前非常擔心。

 

陳椒華表示,「很怕如果不順利,以後就沒有機會去參加六輕會議,無法監督六輕,這是最痛苦的事,讓我非常擔心!」

 

這場刀開了13個小時,所幸算是順利。開刀完第二天,她還不能下床,適逢全國區域計畫正在討論水源區議題,她先前研讀的資料還來不及寫成意見,只好孱弱地躺在病床上,把兒子叫來,一字一句寫下環評攻防的關鍵,轉發給其他團隊成員,請他們代為發聲。

陳椒華關心水質、水資源保育。(圖/取自陳椒華臉書)

 

而這場大病初癒後,陳椒華參加的第一個環評就是六輕4.6 擴廠審查,會議中她無意間拿到六輕的資料,但那些資料不是給他們的,而是要給環評委員的。

 

陳椒華從資料中抽絲剝繭,發現健康風險評估不是沒有做,就是不完整。譬如應該要做5種污染物評估,但其實只做了2種,「當然風險看起來比較低」。

 

此外,在污染減量的部分,陳椒華發現,工廠往往減的是「環評量」,而不是污染「總量」。

 

她舉例,譬如環評許可排放100噸,工廠實際排放20噸,但他在環評裡說他會減少50噸,「減少的量比他自己實際排放的還多,但其實他的排放並沒有減少,減的是當初環評給得太多的『環評量』,而不是排放『總量』。」

 

掩埋場也是相同的情形,陳椒華說,從2011年永揚案撤銷到現在,陸續發現原來掩埋場都沒有在監控地下水。

 

她最後得出結論,工廠為什麼無法降低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三:一、環評一直讓工廠擴廠。二、環保署、環保局沒有能力管制工廠降低污染。三、經濟部沒有在管,只著重招商。

 

陳椒華說,如果有機會進入立法院,將從她熟悉的領域著手,推動水源區增列巡守的相關法規,以及推動空污要有總量風險評估與總量管制機制,而非如現行環評僅規定在「增量」風險。

 

陳椒華強調,環評除了沒有管制總量風險外,也未落實流行病學調查,「藍綠兩黨都要打屁股,否則人民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她還說,老舊燃煤發電廠、中鋼煉焦爐等都應該趕快淘汰,「但目前藍綠沒有這個決心,因為短期會造成失業、可能會流失選票。」

陳椒華這次名列時代力量不分區第一名,環保界大為振奮。(圖/取自陳椒華臉書)

 

陳椒華說,若她進了立院後,雖然明白要解決沒那麼容易,但她一定會多去遊說,讓問題凸顯出來。

 

約訪當天,陳椒華拉著她的行李箱,裡面裝了滿滿資料,再度搭高鐵北上開會。

 

陪同前來的友人說,陳椒華的家就像是一座小型的「六輕圖書館」,每一本資料都5 、6公分厚。她不僅將所有六輕案子的來龍去脈、從環評到環差的發展、對照表等文件都影印出來,花了不少錢,也印給團員研讀,「真的是非常具有研究精神」。

 

友人還說,陳椒華不只是從環評中找問題,還要教別人怎麼陳述問題,把完全外行的人從不會教到懂,時常半夜用Skype討論案子。友人都催促她趕快去休息,明天還要上班。

 

陳椒華說,她每次花3000元去台北參加環評會議,「如果沒有準備好,我來幹嘛?我必須提出有力證據,才能擋下開發案。」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陳椒華歷經20多年的環境運動吃了不少苦。(圖/記者湯佳玲攝)

 

優傳媒記者湯佳玲/專訪

陳椒華,一個在環保界毫不陌生的名字,這次名列時代力量不分區第一名,令環保界十分振奮!如果說林義雄是台灣反核運動的神主牌,那麼陳椒華絕對是環境運動的苦行僧。

 

20多年前,一場台灣教師聯盟舉辦的志工培訓,讓陳椒華一腳踏進環境運動領域,從宣傳核四公投開始,慢慢接觸各式環境議題,「環保」從此在她生活中佔了重要區塊。

 

陳椒華除了本身在嘉南藥理科技大學食品科技系擔任副教授外,每每利用半夜時間研讀一份又一份十分專精難懂的環評案,找出不足或可以翻案的關鍵,每週自掏腰包花3000元從台南坐高鐵北上,參加環保署的環評會議。

 

陳椒華以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堅韌毅力,擋下台塑六輕擴廠開發案,也使歷經10年抗爭的永揚垃圾場環評最終撤銷。

 

期間陳椒華罹癌兩次,一次子宮頸癌,一次乳癌,但病魔沒有打擊她對環保的使命;她也曾遭訴訟纏身、黑道襲擊,也未因此讓她退卻對環保的熱烈關切。

 

陳椒華表示:「還沒接觸環保前,我一直覺得我的人生成長過程好像缺少了什麼,如今,環保已經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她也坦言,在面對訴訟時,心理恐懼害怕,卻也更加堅定她要繼續當一個環保義工的決心。

陳椒華曾經罹癌、被黑道襲擊,卻澆不熄她對環境的熱切關心。(圖/記者湯佳玲攝)

 

陳椒華說,她最早是在居住地台南推動廚餘回收,當時台灣廚餘回收的觀念並不盛行,他去台南市政府遊說並身體力行。

 

長達5、6年時間,陳椒華挨家挨戶親收廚餘。過年期間沒有垃圾車,她也未曾停歇,把自己的車當作廚餘回收車,將收來的廚餘載到有機農場當肥料。

 

陳椒華坦言:「後來實在是太累了,就把老公也找來一起做。」

 

陳椒華回憶,2014年,六輕4.6期擴廠正在進行環境差異評估審查,當時台化擴廠要增加20萬噸的一級致癌物苯,因此她開刀前非常擔心。

 

陳椒華表示,「很怕如果不順利,以後就沒有機會去參加六輕會議,無法監督六輕,這是最痛苦的事,讓我非常擔心!」

 

這場刀開了13個小時,所幸算是順利。開刀完第二天,她還不能下床,適逢全國區域計畫正在討論水源區議題,她先前研讀的資料還來不及寫成意見,只好孱弱地躺在病床上,把兒子叫來,一字一句寫下環評攻防的關鍵,轉發給其他團隊成員,請他們代為發聲。

陳椒華關心水質、水資源保育。(圖/取自陳椒華臉書)

 

而這場大病初癒後,陳椒華參加的第一個環評就是六輕4.6 擴廠審查,會議中她無意間拿到六輕的資料,但那些資料不是給他們的,而是要給環評委員的。

 

陳椒華從資料中抽絲剝繭,發現健康風險評估不是沒有做,就是不完整。譬如應該要做5種污染物評估,但其實只做了2種,「當然風險看起來比較低」。

 

此外,在污染減量的部分,陳椒華發現,工廠往往減的是「環評量」,而不是污染「總量」。

 

她舉例,譬如環評許可排放100噸,工廠實際排放20噸,但他在環評裡說他會減少50噸,「減少的量比他自己實際排放的還多,但其實他的排放並沒有減少,減的是當初環評給得太多的『環評量』,而不是排放『總量』。」

 

掩埋場也是相同的情形,陳椒華說,從2011年永揚案撤銷到現在,陸續發現原來掩埋場都沒有在監控地下水。

 

她最後得出結論,工廠為什麼無法降低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三:一、環評一直讓工廠擴廠。二、環保署、環保局沒有能力管制工廠降低污染。三、經濟部沒有在管,只著重招商。

 

陳椒華說,如果有機會進入立法院,將從她熟悉的領域著手,推動水源區增列巡守的相關法規,以及推動空污要有總量風險評估與總量管制機制,而非如現行環評僅規定在「增量」風險。

 

陳椒華強調,環評除了沒有管制總量風險外,也未落實流行病學調查,「藍綠兩黨都要打屁股,否則人民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她還說,老舊燃煤發電廠、中鋼煉焦爐等都應該趕快淘汰,「但目前藍綠沒有這個決心,因為短期會造成失業、可能會流失選票。」

陳椒華這次名列時代力量不分區第一名,環保界大為振奮。(圖/取自陳椒華臉書)

 

陳椒華說,若她進了立院後,雖然明白要解決沒那麼容易,但她一定會多去遊說,讓問題凸顯出來。

 

約訪當天,陳椒華拉著她的行李箱,裡面裝了滿滿資料,再度搭高鐵北上開會。

 

陪同前來的友人說,陳椒華的家就像是一座小型的「六輕圖書館」,每一本資料都5 、6公分厚。她不僅將所有六輕案子的來龍去脈、從環評到環差的發展、對照表等文件都影印出來,花了不少錢,也印給團員研讀,「真的是非常具有研究精神」。

 

友人還說,陳椒華不只是從環評中找問題,還要教別人怎麼陳述問題,把完全外行的人從不會教到懂,時常半夜用Skype討論案子。友人都催促她趕快去休息,明天還要上班。

 

陳椒華說,她每次花3000元去台北參加環評會議,「如果沒有準備好,我來幹嘛?我必須提出有力證據,才能擋下開發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umediaworld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