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楊泰順看台灣》不分區還有其他排序法 - umedia 優傳媒

國內藍綠兩黨因不分區提名與排序問題鬧得沸沸揚揚,便可以看成是「民主抄半套」的顯例。(圖/翻攝自pxhere)

 

作者/楊泰順(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民主是西方文明的產物,在民主演化的過程中,許多實現民主價值的制度,都曾在西方國家歷經多次的試誤才形成今天的風貌。遺憾的是,非西方國家儘管有成熟的民主制度可以抄襲,但當權者卻總以文化、歷史等理由,在引進制度時刻意扭曲以求得個人私心的滿足。當制度因運作邏輯遭受破壞而產生不如預期的結果時,當權者便又推說,文化、歷史因素使得民主出現水土不服。就這樣,新興民主國家便常在制度失靈與文化魔咒間繞圈,民眾引頸企盼的民主,總是顯得遙不可及。

 

本周國內藍綠兩黨因不分區提名與排序問題鬧得沸沸揚揚,便可以看成是「民主抄半套」的顯例。所謂「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在西方實施已超過百年,今天台灣所看到的政客私心、派系角力等,在先進民主國家當然也都出現過,而它們為了弭平這些負面效果,也早就發展出各種機制,讓民意可以凌駕在菁英的偏好之上。由於這些設計不見得有利於菁英的操控,國內兩黨在引進不分區立委制度時,似乎有意地加以忽略。今天兩黨領袖因不分區名單而遭到支持者反彈,恐怕也只能說咎由自取。

 

不分區立委人數有34人,兩大黨為了顯示企圖心,必然都會提滿。但根據往年得票狀況評估,兩黨安全名單大概落在12至15名間。換言之,34人中有超過半數僅具「陪榜」功能。黨為了證明人才薈萃,這些陪榜者當然不會是殺雞屠狗之輩,他們願意借名給黨已算是一大犧牲。但當選希望既然渺茫,冀望這些略具名望者積極拉票或輔選,似乎又不近人情。此外,誰敢說安全名單上的被提名人一定優於15名後的陪榜者?常說安全名單是為黨儲備戰將,那他們又有是否有機會試試自己的鋒芒?若是被提名人啥都不做,只想靠政黨票黃袍加身,出現爭搶安全席次的醜態便不足為怪。

 

針對這些人性的反應,德國與日本所實施的兩票制,便都採取了區域候選人與不分區名單可以重複提名的設計。舉例而言,某位綠營優勢選區的藍營候選人,可能重複列名不分區名單的前幾名。若一如所料在區域選舉中失利,該候選人仍可憑藉不分區而進入立院,避免遺珠之憾。這位候選人既代表黨到艱困選區打仗,列名不分區安全名單自有其合理性;而他若有幸當選,不分區席次便空出由後列者依序遞補。此一狀況使得排名15以外的被提名人,不敢置身於選戰之外,因為縱使排名20,只要前面5位列名者贏得區域選舉,自己擠進不分區安全名單便非空想。故而,這位排名20的名望之士,可以想見選舉時必會到處站台為黨拉抬選情。當然有可能前15名都全靠不分區名單當選,但此一情況代表黨的地方提名不佳,黨主席自然得為此負責,如此黨內菁英又豈敢拿不分區席次亂送人情?

 

日本政黨的派系情況嚴重,各派系當然都爭取自己的區域候選人能同時列名不分區的安全名單,在席次有限各派爭搶的情況下,日本改良了上述制度,引進所謂的「惜敗率」。根據此一制度,不分區的任一排序可以同列兩位或更多的被提名人。例如,不分區的第5名可能同時列名3位區域候選人。3位中究竟誰能在區域敗選後,取得不分區第5名的門票,便取決於區域選舉中誰落選的得票率最高。如此一來,同時列名不分區名單的區域候選人,自然沒有人以為高枕無憂而對選情掉以輕心。派系想擠進安全名單也得掂掂候選人斤兩,否則可能被其他派系所淘汰,派系權位的分配,因此不完全取決於密室協商的結果,而加入了不少選民的因素。

 

沒有實施兩票制的歐陸國家,許多則採「序位註記法」,讓選民有機會更動政黨名單的排序。例如,選民在投政黨票時,必須同時註記一位或多位自己最支持的名單上人選,而不是只投下政黨票便完成程序。此一設計使得排在後端的候選人,有機會藉由選民的支持移進安全名單內。例如,排名第25名的被提名人若獲得最多註記的支持,他在開票時便會改列為該黨名單的第一名而優先獲得席次。此一制度使得黨的提名排序必須受到選民檢驗,並非黨內菁英說了算,黨提出的名單排序若與選民的偏好出現可觀落差,黨內菁英便可能遭到不接地氣的批判,辭職負責也僅是遲早的問題。

 

選舉制度的設計林林總總,本文所提到的僅是一小部分。但重點是,國內目前所觀察到各種紛爭,民主國家其實早都有了解方,問題只在領導人是否具有改革的誠意與落實民主的願景。領導人如果想的都只是一人一派之私,台灣民眾便只有繼續等著看這四年上演一次的鬧劇,將如何演出大驚喜。

 

作者簡介

楊泰順,1987年獲美國印地安那大學政治學博士,師事選擇學派大師Ostrom夫婦,博士論文於1989年被美國政治學會推舉為該年度全美政治思想類最佳博士論文。其後返國於國立政治大學任教。

1994年當選省議員,1998年底因政府推動精省離開政壇,於次年進入文大政治系及政治研究所任教,自此以公共知識份子為職志,在各媒體撰稿介紹正確的民主政治理念。著有《到憲政之路》、《民主與社會》、《建立遊說活動管理制度之研究》、《利益團體政治》、《被誤解的國會》、《國會政治解析》等書。

國內藍綠兩黨因不分區提名與排序問題鬧得沸沸揚揚,便可以看成是「民主抄半套」的顯例。(圖/翻攝自pxhere)

 

作者/楊泰順(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民主是西方文明的產物,在民主演化的過程中,許多實現民主價值的制度,都曾在西方國家歷經多次的試誤才形成今天的風貌。遺憾的是,非西方國家儘管有成熟的民主制度可以抄襲,但當權者卻總以文化、歷史等理由,在引進制度時刻意扭曲以求得個人私心的滿足。當制度因運作邏輯遭受破壞而產生不如預期的結果時,當權者便又推說,文化、歷史因素使得民主出現水土不服。就這樣,新興民主國家便常在制度失靈與文化魔咒間繞圈,民眾引頸企盼的民主,總是顯得遙不可及。

 

本周國內藍綠兩黨因不分區提名與排序問題鬧得沸沸揚揚,便可以看成是「民主抄半套」的顯例。所謂「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在西方實施已超過百年,今天台灣所看到的政客私心、派系角力等,在先進民主國家當然也都出現過,而它們為了弭平這些負面效果,也早就發展出各種機制,讓民意可以凌駕在菁英的偏好之上。由於這些設計不見得有利於菁英的操控,國內兩黨在引進不分區立委制度時,似乎有意地加以忽略。今天兩黨領袖因不分區名單而遭到支持者反彈,恐怕也只能說咎由自取。

 

不分區立委人數有34人,兩大黨為了顯示企圖心,必然都會提滿。但根據往年得票狀況評估,兩黨安全名單大概落在12至15名間。換言之,34人中有超過半數僅具「陪榜」功能。黨為了證明人才薈萃,這些陪榜者當然不會是殺雞屠狗之輩,他們願意借名給黨已算是一大犧牲。但當選希望既然渺茫,冀望這些略具名望者積極拉票或輔選,似乎又不近人情。此外,誰敢說安全名單上的被提名人一定優於15名後的陪榜者?常說安全名單是為黨儲備戰將,那他們又有是否有機會試試自己的鋒芒?若是被提名人啥都不做,只想靠政黨票黃袍加身,出現爭搶安全席次的醜態便不足為怪。

 

針對這些人性的反應,德國與日本所實施的兩票制,便都採取了區域候選人與不分區名單可以重複提名的設計。舉例而言,某位綠營優勢選區的藍營候選人,可能重複列名不分區名單的前幾名。若一如所料在區域選舉中失利,該候選人仍可憑藉不分區而進入立院,避免遺珠之憾。這位候選人既代表黨到艱困選區打仗,列名不分區安全名單自有其合理性;而他若有幸當選,不分區席次便空出由後列者依序遞補。此一狀況使得排名15以外的被提名人,不敢置身於選戰之外,因為縱使排名20,只要前面5位列名者贏得區域選舉,自己擠進不分區安全名單便非空想。故而,這位排名20的名望之士,可以想見選舉時必會到處站台為黨拉抬選情。當然有可能前15名都全靠不分區名單當選,但此一情況代表黨的地方提名不佳,黨主席自然得為此負責,如此黨內菁英又豈敢拿不分區席次亂送人情?

 

日本政黨的派系情況嚴重,各派系當然都爭取自己的區域候選人能同時列名不分區的安全名單,在席次有限各派爭搶的情況下,日本改良了上述制度,引進所謂的「惜敗率」。根據此一制度,不分區的任一排序可以同列兩位或更多的被提名人。例如,不分區的第5名可能同時列名3位區域候選人。3位中究竟誰能在區域敗選後,取得不分區第5名的門票,便取決於區域選舉中誰落選的得票率最高。如此一來,同時列名不分區名單的區域候選人,自然沒有人以為高枕無憂而對選情掉以輕心。派系想擠進安全名單也得掂掂候選人斤兩,否則可能被其他派系所淘汰,派系權位的分配,因此不完全取決於密室協商的結果,而加入了不少選民的因素。

 

沒有實施兩票制的歐陸國家,許多則採「序位註記法」,讓選民有機會更動政黨名單的排序。例如,選民在投政黨票時,必須同時註記一位或多位自己最支持的名單上人選,而不是只投下政黨票便完成程序。此一設計使得排在後端的候選人,有機會藉由選民的支持移進安全名單內。例如,排名第25名的被提名人若獲得最多註記的支持,他在開票時便會改列為該黨名單的第一名而優先獲得席次。此一制度使得黨的提名排序必須受到選民檢驗,並非黨內菁英說了算,黨提出的名單排序若與選民的偏好出現可觀落差,黨內菁英便可能遭到不接地氣的批判,辭職負責也僅是遲早的問題。

 

選舉制度的設計林林總總,本文所提到的僅是一小部分。但重點是,國內目前所觀察到各種紛爭,民主國家其實早都有了解方,問題只在領導人是否具有改革的誠意與落實民主的願景。領導人如果想的都只是一人一派之私,台灣民眾便只有繼續等著看這四年上演一次的鬧劇,將如何演出大驚喜。

 

作者簡介

楊泰順,1987年獲美國印地安那大學政治學博士,師事選擇學派大師Ostrom夫婦,博士論文於1989年被美國政治學會推舉為該年度全美政治思想類最佳博士論文。其後返國於國立政治大學任教。

1994年當選省議員,1998年底因政府推動精省離開政壇,於次年進入文大政治系及政治研究所任教,自此以公共知識份子為職志,在各媒體撰稿介紹正確的民主政治理念。著有《到憲政之路》、《民主與社會》、《建立遊說活動管理制度之研究》、《利益團體政治》、《被誤解的國會》、《國會政治解析》等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umediaworld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