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母親·典範·二二八 - umedia 優傳媒

王津平先生追思會。(圖/翻攝自YouTube)

 

作者/王津平(1946~2019)遺作

 

〈編輯人語〉

知名社會運動領袖王津平先生,於今年9月7日病逝北京,享年73歲,他的門生故舊在11月10日為他舉行了追思會,同學、好友、教育界、文化學術界、社會運動界、統派團體、全球和平運動組織等約四、五百人,以講述行誼與獻唱歌曲的方式追念這位值得尊敬的人道主義者,為時四個多小時,場面溫馨感人。

 

他以悲天憫人的情懷,一生從事鄉土文學運動、勞工權益遠動、無住屋者運動、老兵返鄉運動、黨外民主運動、拯救雛妓運動、和平統一運動,是社會進步運動的重要推手,並且永遠將身上僅有的送給比他更需要的人。

 

津平父親早逝,深受母教薰陶。他的母親王碧霞女士胸襟開濶、慈悲善良、心存大愛。《母親·典範·二二八》一文是他為紀念母親而寫,從中看到二二八的另一個切面,以及影響他一生的基因,特予刋載,藉表追思。

  ★★★★★★★★★★★★★★★★★★

 

母親在她的生活範圍內都用行動來表現她的博愛與勇敢,

而那超越省籍矛盾的胸襟,樹立了一種人格典範,

和許多其他我所敬仰的人格典範一樣,

一直是照亮我前進的力量。

 

小孩子「有耳無嘴」!

 

回顧我的童年成長,已不在人世的母親,是我的典範,而她影響我特別深遠的一件事,竟是她與眾不同的「二二八經驗」。

 

五歲那一年的某一天,在張學良被幽囚的「禪園」,我被拿槍的特務嚇哭,落荒一路哭回幽雅路30號丶母親經營的興友旅社,正在忙著招呼一大群服務生做好的清潔工作的母親和大夥兒都跑過來圍著我,忙著安慰我。

 

「夭壽短命喔,這款人!連這麼古錐的小孩子也要欺負!」

「聽說他們不喜歡于右任住到我們興友這裡來,一定要住在他們17號房,那個兇巴巴又都不講話的客人,就是派來監視他們兩個人(于右任和張學良)的…。」

 

原來如此!17號房本來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房間,因為它可以居高臨下看到遠方的青山綠水又可以爬出窗外,輕輕踩過屋頂和正在修剪花木的園丁老伯捉迷藏!兩天前就是那個滿臉陰沉怪嚇人的傢夥闖進來!本來那些服務生個個都疼我,一向都讓我這間看看丶那間玩玩,甚至讓我放我的書和文具,默認17號房就是我的專屬臥房。那個胂秘怪客一來,就賴著不走,還每天用那特大號的望遠鏡,也不知道在看什麼束西。

 

「二二八……國民黨……」突然那幾位跟媽媽差不多年齡的女中(服務生)每個都把聲音壓低,還一邊東張西望。

「二二八?什麼二二八?」那是我第一次聽到「二二八」。

「小孩子,有耳無嘴!」

 

調皮的我馬上就抓著我自己的耳朵和嘴巴頂嘴過去「我還不是有耳也有嘴?」

 

「好啦!出去別亂說!知道嗎?」慈祥的母親輕輕地提醒我一下,而大夥兒就七嘴八舌地打開話匣子,高談闊論起我母親的「二二八」了。

 

而母親的「二二八」,應該可以說是影響我生的「政治啟蒙」吧!

 

「我們是做生意的,這種事不需要出去外面亂臭彈,有聽到無?」我正聽得入神,那個年紀最大的服務生領班突然想起,年紀最小的服務生阿娥也是「有耳無嘴」的小孩子,才14歲。阿娥趕緊找個藉口走開,聽都不敢聽。果真是「有耳無嘴」呢!

 

你一言,我一語,一大幫資深的興友旅社服務生爭先恐後地把「二二八」在我家興友旅發生的「連續劇」說得可真傳神!原來,讓大家噤若寒蟬的「二二八」還有這樣的故事。

 

事發那一天,首先是一群講國語的、有十幾個人慌慌張張地跑到北投半山腰我家鬥口,說後面有人要追打他們,「趕快跟你們頭家娘講,借我們躲一躲。」「快!再慢,我們都會有危險!」

 

我母親聽到外頭吵雜的聲音,馬上出來,把這些嚇呆的人從花園的邊門睛進去,親自把他們帶到後花園去躲藏起來。他們才藏好身後面要追殺他們的人就到了——他們每個人手上都拿著「傢夥」,沸沸揚揚地,神氣得不得了,嚷著要搜査我們旅館,還作勢要衝進來。帶頭的叫「阿龜」,個子特別小,嗓門卻特別大,聽人家說北投一帶的老人們都怕他番亂糾纏,只好處處讓他,他也就自以為「最大尾」了。服務生們平時就怕他,這時候更是避之唯恐不及,紛紛躲到帳房和廚房去——凖備隨時往山上竹林小路逃命。我母親不慌不忙地現身,反過來指責阿龜別來人家做生意的地方吵吵鬧鬧,會把客人趕跑……據說,阿龜天不怕地不怕,有一次在他的酒宴上發酒瘋,拿起刀子就要砍他懷孕的太太,我母親一下子把他那把刀子給奪過來。從那以後,他看到我母親出現的場合,一定自動把嗓門降低,講起話來也真有那麼一點點書卷氣哩。

 

十多年以後,阿龜據說喝酒喝得酒精中毒,臥病在床上,我去探望他,打破砂鍋問到底!他到底知不知道那些外省人就窩藏在我家?已經不太有力氣的他居然哈哈哈地大笑起來,「我這種人沒人教示你媽媽敢教示我,我就服她就怕她。那天,你媽媽還假仙說沒看到『外省』人,還叫我們快回去睡覺,睏眠睏給他飽……哈,笑死人了,我從你們旅舍服務生臉上的表情就知道,『外省』人一定躲在你家,錯不了。可是我怎麽能和你媽媽撕破臉呢?」

 

「二二八」的第一幕就這樣和平落幕了。躲在我家那十幾個人先在我家舒舒服服地泡了北投最好的溫泉,才又回到各自崗位;他們之中有鎮公所的主管、警察局長,幾乎每個都或大或小有點來頭。

 

母親親歷的「二二八」的第二幕:同樣的場景,只是追殺人的和被追殺的互相換了角色。那一天,「阿龜」帶著那十幾個「兄弟」氣喘不停丶狼狽不堪地又奔向我們興友旅舍——國軍上岸了,聽說要抓人了,名單都開好了……母親二話不說,就把他們引領到上回「外省人」窩藏過的地方,而且馬上要求所有旅館的工作人員封口。這一次可比較安全舒適了。因為上回那些「外省人」才躲進去就發現千人宴會廳榻楊米地板下,置放台灣啤酒瓶的地方,還老神在在地窩著兩窩蛇。這次可把蛇清乾淨了(我有時候不免納悶:園丁老伯怎麼那麽厲害,一點都不怕蛇!)這一回,躲到我家的「本省人」也可以在比較不那麽恐怖的氣氛中,還每天三餐都可以吃到我們大師傅親自操辦的美食。不過,老藏在我家也不是辦法。於是我母親就親自出馬去找她曾搭救過的那些人,得知只要沒有殺人,就不會有事。那些被我母親搭救過的「外省人」這下回過頭來保證:之前那些要追殺人的,這次只要出來結個案子就可以沒事。

 

據我所知,「二二八」在我們北投並沒有留下任何悲劇。母親那種早就超越省籍矛盾的胸襟也在我的生命史上留下了很多痕跡。

 

以行動展現博愛與勇敢

 

最近原住民詩人莫那能(阿能)口逃了一本自傳《一個台灣原住民的經歷》,由人間出版社出版。想當年,我把尚未失明的阿能請到家裡來,我明白地告訴母親,台灣原住民應該有一個高爾基來為他們自己講話。母親深深點了個頭表示支持。每個週末,阿能來我們家在我的書房住一個晚上,母親都特別準備最營養 的食物給阿能吃。他們兩人可以說像是「忘年之交」一樣。曾經無法信任漢人的阿能常對朋友們說:「不是王老師改變了我,真正改變我的是津平的媽媽。」

 

當我們家有錢時,每個妹妹都有一個南部來的小保姆,別人家的女兒,母親都像疼自己的女兒一檬,最後都一一陪她們回到自己的家,給她們每人一筆豐厚的獎學金,讓她們在家鄉既可以讀好書,又可以跟自己家人團圓。

 

在我們三重的老家,我也曾聽到鄰居竊竊私語:「這個王碧霞什麼都好,可是為什麽會把女兒嫁給『外省人』呢?」母親在她的生活範圍內都用行動來表現她的博愛與勇敢。

 

當年,把莫那能的妹妹從人口販子手中救出來,黑社會的黑色車子在後面狂追的情況下把人接到我們北投山上的家來,二哥跑來跟我說:「你做這些好事我全都贊成,可是,你不要把危險帶到家裡來嘛!」母親豪氣千雲地說:「怕什麼!他們欺人太甚!他們敢來,就不怕我們『竹竿套菜刀』跟他們拚!」

 

在淡江教書的歲月裡,我每個月都會把我三份「歸國學人」薪水的半份拿來孝敬母親;但是,母親總是在開學時問我:「你幫助很多學生,支持他們註冊,我都知道。你給我的錢我都沒有用,你拿回去,給那些好學上進的窮人家孩子念書吧!」

 

每年,我都會關注「二二八」帶給台灣的傷痕好些了沒有?在「二二八」紀念公園,我總會特別想起母親留給我們的典範。

 

母親與眾不同的「二二八」經驗給我啟示,貫穿地影響了我這一生;母親樹立了一種人格典範,和許多其他我所敬仰的人格典範一樣,一直是照亮我前進的力量。

(原載文訊雜誌)

王津平先生追思會。(圖/翻攝自YouTube)

 

作者/王津平(1946~2019)遺作

 

〈編輯人語〉

知名社會運動領袖王津平先生,於今年9月7日病逝北京,享年73歲,他的門生故舊在11月10日為他舉行了追思會,同學、好友、教育界、文化學術界、社會運動界、統派團體、全球和平運動組織等約四、五百人,以講述行誼與獻唱歌曲的方式追念這位值得尊敬的人道主義者,為時四個多小時,場面溫馨感人。

 

他以悲天憫人的情懷,一生從事鄉土文學運動、勞工權益遠動、無住屋者運動、老兵返鄉運動、黨外民主運動、拯救雛妓運動、和平統一運動,是社會進步運動的重要推手,並且永遠將身上僅有的送給比他更需要的人。

 

津平父親早逝,深受母教薰陶。他的母親王碧霞女士胸襟開濶、慈悲善良、心存大愛。《母親·典範·二二八》一文是他為紀念母親而寫,從中看到二二八的另一個切面,以及影響他一生的基因,特予刋載,藉表追思。

  ★★★★★★★★★★★★★★★★★★

 

母親在她的生活範圍內都用行動來表現她的博愛與勇敢,

而那超越省籍矛盾的胸襟,樹立了一種人格典範,

和許多其他我所敬仰的人格典範一樣,

一直是照亮我前進的力量。

 

小孩子「有耳無嘴」!

 

回顧我的童年成長,已不在人世的母親,是我的典範,而她影響我特別深遠的一件事,竟是她與眾不同的「二二八經驗」。

 

五歲那一年的某一天,在張學良被幽囚的「禪園」,我被拿槍的特務嚇哭,落荒一路哭回幽雅路30號丶母親經營的興友旅社,正在忙著招呼一大群服務生做好的清潔工作的母親和大夥兒都跑過來圍著我,忙著安慰我。

 

「夭壽短命喔,這款人!連這麼古錐的小孩子也要欺負!」

「聽說他們不喜歡于右任住到我們興友這裡來,一定要住在他們17號房,那個兇巴巴又都不講話的客人,就是派來監視他們兩個人(于右任和張學良)的…。」

 

原來如此!17號房本來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房間,因為它可以居高臨下看到遠方的青山綠水又可以爬出窗外,輕輕踩過屋頂和正在修剪花木的園丁老伯捉迷藏!兩天前就是那個滿臉陰沉怪嚇人的傢夥闖進來!本來那些服務生個個都疼我,一向都讓我這間看看丶那間玩玩,甚至讓我放我的書和文具,默認17號房就是我的專屬臥房。那個胂秘怪客一來,就賴著不走,還每天用那特大號的望遠鏡,也不知道在看什麼束西。

 

「二二八……國民黨……」突然那幾位跟媽媽差不多年齡的女中(服務生)每個都把聲音壓低,還一邊東張西望。

「二二八?什麼二二八?」那是我第一次聽到「二二八」。

「小孩子,有耳無嘴!」

 

調皮的我馬上就抓著我自己的耳朵和嘴巴頂嘴過去「我還不是有耳也有嘴?」

 

「好啦!出去別亂說!知道嗎?」慈祥的母親輕輕地提醒我一下,而大夥兒就七嘴八舌地打開話匣子,高談闊論起我母親的「二二八」了。

 

而母親的「二二八」,應該可以說是影響我生的「政治啟蒙」吧!

 

「我們是做生意的,這種事不需要出去外面亂臭彈,有聽到無?」我正聽得入神,那個年紀最大的服務生領班突然想起,年紀最小的服務生阿娥也是「有耳無嘴」的小孩子,才14歲。阿娥趕緊找個藉口走開,聽都不敢聽。果真是「有耳無嘴」呢!

 

你一言,我一語,一大幫資深的興友旅社服務生爭先恐後地把「二二八」在我家興友旅發生的「連續劇」說得可真傳神!原來,讓大家噤若寒蟬的「二二八」還有這樣的故事。

 

事發那一天,首先是一群講國語的、有十幾個人慌慌張張地跑到北投半山腰我家鬥口,說後面有人要追打他們,「趕快跟你們頭家娘講,借我們躲一躲。」「快!再慢,我們都會有危險!」

 

我母親聽到外頭吵雜的聲音,馬上出來,把這些嚇呆的人從花園的邊門睛進去,親自把他們帶到後花園去躲藏起來。他們才藏好身後面要追殺他們的人就到了——他們每個人手上都拿著「傢夥」,沸沸揚揚地,神氣得不得了,嚷著要搜査我們旅館,還作勢要衝進來。帶頭的叫「阿龜」,個子特別小,嗓門卻特別大,聽人家說北投一帶的老人們都怕他番亂糾纏,只好處處讓他,他也就自以為「最大尾」了。服務生們平時就怕他,這時候更是避之唯恐不及,紛紛躲到帳房和廚房去——凖備隨時往山上竹林小路逃命。我母親不慌不忙地現身,反過來指責阿龜別來人家做生意的地方吵吵鬧鬧,會把客人趕跑……據說,阿龜天不怕地不怕,有一次在他的酒宴上發酒瘋,拿起刀子就要砍他懷孕的太太,我母親一下子把他那把刀子給奪過來。從那以後,他看到我母親出現的場合,一定自動把嗓門降低,講起話來也真有那麼一點點書卷氣哩。

 

十多年以後,阿龜據說喝酒喝得酒精中毒,臥病在床上,我去探望他,打破砂鍋問到底!他到底知不知道那些外省人就窩藏在我家?已經不太有力氣的他居然哈哈哈地大笑起來,「我這種人沒人教示你媽媽敢教示我,我就服她就怕她。那天,你媽媽還假仙說沒看到『外省』人,還叫我們快回去睡覺,睏眠睏給他飽……哈,笑死人了,我從你們旅舍服務生臉上的表情就知道,『外省』人一定躲在你家,錯不了。可是我怎麽能和你媽媽撕破臉呢?」

 

「二二八」的第一幕就這樣和平落幕了。躲在我家那十幾個人先在我家舒舒服服地泡了北投最好的溫泉,才又回到各自崗位;他們之中有鎮公所的主管、警察局長,幾乎每個都或大或小有點來頭。

 

母親親歷的「二二八」的第二幕:同樣的場景,只是追殺人的和被追殺的互相換了角色。那一天,「阿龜」帶著那十幾個「兄弟」氣喘不停丶狼狽不堪地又奔向我們興友旅舍——國軍上岸了,聽說要抓人了,名單都開好了……母親二話不說,就把他們引領到上回「外省人」窩藏過的地方,而且馬上要求所有旅館的工作人員封口。這一次可比較安全舒適了。因為上回那些「外省人」才躲進去就發現千人宴會廳榻楊米地板下,置放台灣啤酒瓶的地方,還老神在在地窩著兩窩蛇。這次可把蛇清乾淨了(我有時候不免納悶:園丁老伯怎麼那麽厲害,一點都不怕蛇!)這一回,躲到我家的「本省人」也可以在比較不那麽恐怖的氣氛中,還每天三餐都可以吃到我們大師傅親自操辦的美食。不過,老藏在我家也不是辦法。於是我母親就親自出馬去找她曾搭救過的那些人,得知只要沒有殺人,就不會有事。那些被我母親搭救過的「外省人」這下回過頭來保證:之前那些要追殺人的,這次只要出來結個案子就可以沒事。

 

據我所知,「二二八」在我們北投並沒有留下任何悲劇。母親那種早就超越省籍矛盾的胸襟也在我的生命史上留下了很多痕跡。

 

以行動展現博愛與勇敢

 

最近原住民詩人莫那能(阿能)口逃了一本自傳《一個台灣原住民的經歷》,由人間出版社出版。想當年,我把尚未失明的阿能請到家裡來,我明白地告訴母親,台灣原住民應該有一個高爾基來為他們自己講話。母親深深點了個頭表示支持。每個週末,阿能來我們家在我的書房住一個晚上,母親都特別準備最營養 的食物給阿能吃。他們兩人可以說像是「忘年之交」一樣。曾經無法信任漢人的阿能常對朋友們說:「不是王老師改變了我,真正改變我的是津平的媽媽。」

 

當我們家有錢時,每個妹妹都有一個南部來的小保姆,別人家的女兒,母親都像疼自己的女兒一檬,最後都一一陪她們回到自己的家,給她們每人一筆豐厚的獎學金,讓她們在家鄉既可以讀好書,又可以跟自己家人團圓。

 

在我們三重的老家,我也曾聽到鄰居竊竊私語:「這個王碧霞什麼都好,可是為什麽會把女兒嫁給『外省人』呢?」母親在她的生活範圍內都用行動來表現她的博愛與勇敢。

 

當年,把莫那能的妹妹從人口販子手中救出來,黑社會的黑色車子在後面狂追的情況下把人接到我們北投山上的家來,二哥跑來跟我說:「你做這些好事我全都贊成,可是,你不要把危險帶到家裡來嘛!」母親豪氣千雲地說:「怕什麼!他們欺人太甚!他們敢來,就不怕我們『竹竿套菜刀』跟他們拚!」

 

在淡江教書的歲月裡,我每個月都會把我三份「歸國學人」薪水的半份拿來孝敬母親;但是,母親總是在開學時問我:「你幫助很多學生,支持他們註冊,我都知道。你給我的錢我都沒有用,你拿回去,給那些好學上進的窮人家孩子念書吧!」

 

每年,我都會關注「二二八」帶給台灣的傷痕好些了沒有?在「二二八」紀念公園,我總會特別想起母親留給我們的典範。

 

母親與眾不同的「二二八」經驗給我啟示,貫穿地影響了我這一生;母親樹立了一種人格典範,和許多其他我所敬仰的人格典範一樣,一直是照亮我前進的力量。

(原載文訊雜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wwwumediaworld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