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省政府辦公廳印發《貴州省發展茶產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17—2019年)》

普安縣江西坡萬畝茶園。王俊攝

為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進一步促進全省茶產業轉型升級,助推脫貧攻堅和農村經濟發展,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貴州省發展茶產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17—2019年)》(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組織實施。

《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產業扶貧為根本,以提升質量和效益為核心,強龍頭、創品牌、增效益、促脫貧,突出品質優勢、生態安全優勢,促進生產規模化、質量標準化、營銷網路化、利益股份化,提高貴州綠茶的市場佔有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推進茶產業全產業鏈培育、裂變式發展、泉涌式增長,促進更多農民脫貧致富,實現茶區生態美、百姓富。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推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大力培育市場主體,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推動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產業集中。

——堅持強化規模,促進分工。推動茶產業產量、企業、產能、安全、文化等全面提升,不斷做大規模,發揮規模效應;以規模促分工,加快產業鏈各環節分工分業,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

——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針對制約茶產業發展的瓶頸和薄弱環節,準確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加快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切實提高質量安全、標準、品質、產品等核心競爭力,推動可持續發展。

——堅持各方參與,惠及大眾。調動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推動茶產業整體水平提升,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茶農分享更多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三)主要目標。

1.總體目標。(1)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高品質綠茶為方向,全產業鏈推動茶產業提升轉型,茶園面積穩定在700萬畝,投產茶園面積600萬畝,打造符合歐盟標準的茶葉基地150萬畝以上,茶葉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達100%。(2)茶葉加工企業4500家,年產量力爭達到45萬噸,產值力爭實現500億元,打造10億級大型茶葉企業(集團)2個以上。(3)把貴州建設成為茶葉的原料中心、加工中心,茶葉自有品牌銷售比重達70%,貴州綠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4)出口大幅增長,貴陽海關出口及轉口金額突破1億美元以上,將茶產業打造成為貴州現代農業第一產業、貴州第一出口農產品、茶葉第一大省、茶葉第一品牌。(5)茶產業帶動400萬茶農就業,帶動56萬貧困人口脫貧,成為山區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

2.年度目標。(1)2017年,全省投產茶園面積穩定在525萬畝以上,茶葉總產量31.8萬噸,總產值342億元;茶產業成為全省43個茶葉主產縣主導產業,帶動脫貧14.6萬人,人均增收2530元。(2)2018年,全省投產茶園面積穩定在560萬畝以上,總產量38.5萬噸,總產值430億元;強化43個茶葉主產縣茶產業主導地位,帶動脫貧23.9萬人,人均增收2560元。(3)2019年,全省投產茶園面積穩定在600萬畝以上,總產量45萬噸,總產值500億元;強化43個茶葉主產縣茶產業主導地位,帶動脫貧17.5萬人,人均增收2680元。

二、產品布局

(一)捲曲形綠茶。以都勻毛尖、梵凈山茶(捲曲形)、瀑布毛峰、黎平香茶、鳳岡毛峰、雷山清明茶、晴隆綠茶等為代表的捲曲形名優綠茶和大宗優質綠茶產業帶,覆蓋遵義湄潭、鳳岡、餘慶,安順西秀區、普定、平壩、鎮寧,畢節納雍、金沙、威寧,黔東南黎平、丹寨、雷山,黔南都勻、貴定、平塘、甕安、惠水,黔西南興義、晴隆、普安、興仁等茶葉縣。2019年,產量15萬噸,產值180億元。

(二)扁形綠茶。以湄潭翠芽、鳳岡鋅硒茶(扁形茶)、梵凈山茶(扁形茶)、水城春、務川大葉茶等為代表的扁形茶產業帶,覆蓋貴陽開陽、清鎮,遵義湄潭、鳳岡、務川,六盤水水城、六枝、盤縣,畢節納雍、大方、金沙,銅仁江口、印江、松桃、石阡、德江、思南、沿河等茶葉縣。2019年,產量8.5萬噸,產值128億元。

(三)顆粒形綠茶。以綠寶石、雷山銀球茶為代表的顆粒形綠茶產業帶,以花溪、鳳岡、江口、雷山、開陽為核心產業帶,輻射遵義、安順、畢節、銅仁、黔東南、黔南各大茶葉主產區。2019年,產量6萬噸,產值65億元。

(四)直條形綠茶。以正安白茶、貴州針、鳳岡直條毛峰等為代表的直條形茶產業帶,覆蓋遵義、黔南、黔西南等茶區的部分產茶縣。2019年,產量3萬噸,產值30億元。

(五)紅茶。以遵義紅、都勻紅、普安紅、石阡苔茶(紅茶)、涼都紅等為代表的紅茶產業帶,覆蓋遵義、六盤水、銅仁、黔南、黔西南各大茶葉主產縣。2019年產量9.5萬噸,產值90億元。

(六)其他茶。以黑茶、抹茶、煎茶等為代表,覆蓋遵義、銅仁、黔西南茶區。2019年,產量3萬噸,產值6億元。

三、重點任務

(一)質量安全保障工程。1.優化茶園生態系統。新種或改種茶園行道樹、防護林,套種杉樹等樹木,推行茶園行間空地種草,構建「林—灌—草」立體生態系統。分別在開陽、花溪、湄潭、鳳岡、正安等38個主產縣(區)各建設1—2個面積1000畝以上的示範點,推廣面積1萬畝以上(共建設50個示範點、推廣面積50萬畝以上),3年共建設150個1000畝以上的示範點,推廣面積150萬畝以上。

2.劃定核心保護區。將茶葉主產縣生物多樣性、氣候多樣性、山地多樣性的茶葉生產核心區劃定為核心保護區。每個主產縣劃定2萬畝以上(茶園面積20萬畝以上的縣劃定4萬畝以上),全省共100萬畝以上。有古茶樹的茶葉主產縣要劃定古茶樹保護區,出台具體保護措施,茶園核心保護區和古茶樹保護區禁止建設有污染的項目,合理控制人流、車流量。

3.開展綠色防控。在核心保護區、出口基地、專用基地、產業融合基地、茶旅基地、高速公路沿線茶園基地張貼黃藍板、安裝殺蟲燈、使用性誘劑,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主產縣每縣至少推廣2萬畝(茶園面積20萬畝以上的縣推廣4萬畝以上),全省每年推廣100萬畝。

4.嚴格質量安全監管。針對茶葉生產重點時段,重點在基地規模大、夏秋茶產量多的重要區域組織開展茶葉質量安全專項執法檢查。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查處使用催芽素、除草劑、水溶性農藥等行為,發現一處,查處一處。建設第三方檢測平台,加強檢驗檢測。推動以質量安全雲服務平台為重點的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實現茶葉主產縣全覆蓋,促進各類追溯平台互聯互通和監管信息共享。推行農業良好生產規範,推廣生產記錄台賬制度,實行產地准出和市場准入管控機制。

(二)茶園提質增效工程。1.調整優化種植品種結構。以正安、石阡、貴定、湄潭、鳳岡、甕安等茶葉主產縣為核心,採取改種換植或新建茶園方式,推廣白葉一號、黃金芽、中黃3號等優良特色品種以及石阡苔茶、貴定鳥王種、黔茶1號、黔茶8號等地方自育品種,每年推廣10萬畝(3年30萬畝)。

2.提高茶園肥培管理水平。實施化肥零增長行動,鼓勵引導茶區增施有機肥。在43個茶葉主產縣全面集成推廣測土平衡施肥,大力推廣瓮福、粒滿豐、開磷、金正大等茶葉專用肥,在高效茶園推廣肥水一體精準施肥模式。每個茶葉主產縣每年推廣茶葉專用肥面積1萬畝以上,全省共推廣50萬畝(3年150萬畝)。

3.促進茶園標準化、專業化建設。茶葉主產縣每年新增「三品一標」認證茶園1萬畝以上(茶園面積20萬畝以上的縣認證2萬畝以上),全省共新增認證面積50萬畝。開展茶葉綜合利用,每年每個主產縣建設茶下養雞、茶下種植、茶旅等產業互動融合茶園以及出口基地1萬畝以上。

(三)加工升級工程。1.推進企業集群集聚。舉辦各類招商引資活動,吸引省外優強企業、省內工商民營資本進入茶行業,每年新增茶葉加工企業270家以上,到2019年增加810家(初制加工企業700家,精製加工企業90家,深加工企業20個),全省茶葉加工企業累計達4500家以上。

2.實現初精製分離和拼配數據化。培育企業集團,依託主要區域品牌,推動組建企業集團。茶園面積30萬畝以上的縣依託區域品牌,組建1個企業集團,2019年全省企業集團達到12個。依託企業集團,推動茶葉初精製分離,實行跨區域、跨季節、跨品種的數字化拼配,培育一批年銷售額10億元以上的大型茶葉企業集團。

3.加強標準宣貫。2017年完成貴州綠茶產品標準和加工技術規程的制(修)訂,加大對各茶葉主產縣符合標準條件的企業授權使用貴州綠茶品牌的力度,每年增加授權使用企業300家。加大區域品牌使用企業的授權力度,都勻毛尖、湄潭翠芽、遵義紅、梵凈山茶、鳳岡鋅硒茶、石阡苔茶、瀑布毛峰等區域品牌授權企業數佔到區域企業總數的40%,推動授權企業執行貴州綠茶和相應區域品牌標準,按標生產、對標檢驗。同一品牌授權企業,實施「同線同標同質」工程。積極推動各茶葉主產縣開展新標準宣貫工作,茶農建檔立卡,在茶葉生產季節,每年重點針對建檔立卡的茶農至少開展1次茶葉加工現場培訓,全省每年開展茶葉加工技術培訓100次以上,培訓5000人次以上。以產茶縣為主體,每年春茶、夏秋茶生產前,完成對所有採茶工的採摘標準和技術輪訓。

4.推進清潔化生產。推動辦理SC,開展ISO9001、HACCP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培訓,進一步提高茶葉企業對SC的認識和業務能力,每年各個茶葉主產縣新通過SC企業5家以上(茶園面積20萬畝以上縣8家),全省辦理200家以上。

(四)渠道建設工程。1.鞏固提升本地市場。支持省內湄潭縣茶城、貴陽太升茶葉市場、都勻毛尖茶城、安順大明茶城、黎平侗鄉茶城等5個產地茶葉批發市場改造升級。加快冷鏈物流、檢驗檢測等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各項服務功能,擴大輻射範圍,帶動貴州茶外銷。新建改造產地茶青交易市場22個,支持茶葉全面進入貴州酒店、特色餐飲、高速公路服務站等渠道。以茶葉主產縣為主,貴州茶全面植入貴州3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建立貴州茶營銷窗口。支持茶和水一體化產品開發和銷售,建立營銷網點50個。支持省內牙舟陶、紫袍玉等特色茶具開發。

2.積極開拓省外市場。增加貴州品牌銷售茶的比重,提高產品附加值。力爭貴州品牌茶銷售比例每年提升15個百分點以上,到2019年提升至70%以上。支持以茶葉主產縣為重點的茶區企業抱團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西安、濟南、青島、太原等城市尋找經銷商、代理商或建立營銷窗口,每年新建黔茶營銷窗口100個。嫁接中信國安、沃爾瑪、華潤萬家、吳裕泰等大型連鎖渠道,每年新增營銷網點500個。推進貴州茶進入貴州酒的省外營銷渠道,各個市(州)每年建立5個以上茶、酒銷售網點(遵義、銅仁、黔南10家以上),全省共建立100個銷售網點。推進貴州茶進入貴州煙的省外銷售網點100個,支持企業建立省外茶、煙銷售渠道。

3.加快電子商務建設。加大與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知名品牌電商合作力度,推動「黔貨出山」,進入全國大中城市並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支持農經網、黔茶商城、貴農網等電子商務平台建設。支持建立茶葉電商交易平台,支持大學生入園創業,鼓勵知名電商平台建立產地倉等直采模式,增強線上推廣和線下服務,促進線上線下融合,讓更多市民成為茶園「合伙人」。支持商務、供銷、郵政系統建立覆蓋縣鄉村的快遞物流體系。整合全省各類電商資源,加快縣、鄉、村電商服務中心和站點建設。

(五)出口提速工程。努力打造茶葉出口優質原料基地,建成國家級茶葉出口質量安全示範區6個以上,全省茶葉出口2。5萬噸,出口額8億元。1.市場與產品定位。鼓勵支持出口企業搶抓市場深度調整機遇,主攻歐美、日本、摩洛哥、中東、非洲等出口市場,研究市場消費習慣,對照國際標準,研發生產顆粒形綠茶、眉茶、煎茶、碾茶、片茶、抹茶、紅條茶、紅碎茶、烏龍茶等高品質茶葉。

2.加快出口基地建設。鞏固湄潭、鳳岡、雷山、思南國家級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範區建設,支持普安、餘慶等縣創建國家級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範區,支持甕安、餘慶等縣整體推進歐標茶園基地建設。全省每年打造歐標茶生產基地50萬畝(3年150萬畝)。

3.培育出口企業主體。推動太古、聯合利華、川寧等實力強、渠道暢通的國際企業到貴州建立分公司,盾安、中糧、湖南茶葉、浙江茶葉、安徽茶葉等國內知名出口企業到貴州建基地,培育壯大貴茶、怡壺春等一批本地出口企業,推動出口企業與上游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

4.提升出口能力。鼓勵支持企業和企業集團利用「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參加目標市場的各類茶葉博覽會、貿易洽談會等,積極對接國際市場,搭建出口通道。依託行業組織、專業出口中介,開展出口業務培訓,提高企業拓展市場能力和業務水平。

(六)品牌建設工程。1.確定主推品牌。以「貴州綠茶」引領,各市、縣核心區域品牌整合,企業品牌跟進的方式,構建「省級公用品牌(母品牌)+核心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子品牌)」的貴州茶品牌體系。向國家工商總局申報「貴州綠茶」證明商標,協調推動區域品牌並理清產權關係,建立品牌管理營運制度,確立品牌戰略定位。加快貴州綠茶品牌授權使用力度,推動貴州綠茶地標範圍內的61個縣全面使用貴州綠茶大地標。都勻毛尖、湄潭翠芽、遵義紅、梵凈山等區域公用品牌,實現跨區域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支持都勻毛尖、湄潭翠芽、綠寶石、遵義紅、梵凈山茶、鳳岡鋅硒茶、石阡苔茶、瀑布毛峰等區域品牌製作品牌形象宣傳片,大力宣傳貴州綠茶品牌。

2.加大媒體廣告宣傳力度。組織引導貴州綠茶省重點品牌和主要區域品牌到中央電視台等媒體,目標市場的電視、網路、報刊、戶外廣告、樓宇廣告等主流媒體開展廣告宣傳。在貴州電視台、貴州日報、多彩貴州網、當代貴州、貴州都市報、西部開發報·茶周刊等主流媒體開設茶葉專題欄目、專刊等長期宣傳茶葉品牌。推動各茶葉主產縣和省重點茶品牌和主要區域茶品牌,實施多種宣傳途徑,把高速公路沿線、主要茶區、旅遊景區、賓館和餐飲企業等建成宣傳推廣黔茶品牌的重要窗口。

3.多形式組織舉辦茶事宣傳活動。辦好省內的茶博會、茶人會、鬥茶賽、茶藝大賽等省級茶事活動;開展「五一」「十一」等其他重大節假日景區品茗活動;茶葉宣傳全面植入數博會、酒博會等重大活動;各個茶葉主產市、縣辦好不同層次的茶事活動。支持以省、市(州)、主產縣為單位,組織企業參加(杭州)國際茶博會、海南冬交會、上海茶博會、廣州茶博會、深圳茶博會等活動,開展「絲綢之路·黔茶飄香」推介活動、北京玉淵潭和上海顧村公園品茗等推介活動。支持各茶葉主產縣到省外主要目標市場人流量集中的公園、茶城、社區、商業廣場等地開展品茗推介活動,每年開展30場以上。鼓勵各市(州)、茶葉主產縣到上海、杭州、寧波、蘇州、大連、青島、廣州、深圳等對口幫扶城市開展茶葉推介和招商引資活動。在央視等主流媒體投放茶廣告,多層次、多視角宣傳推廣貴州茶,加深消費者對貴州綠茶的認知。

4.營造良好的飲茶氛圍。開展不同層次的茶文化「六進」(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軍營、進社區、進鄉村)活動,每年各市(州)至少主辦2場以上,各主產縣至少主辦5次,全省共開展200次以上。開展貴州綠茶沖泡大賽,在各市(州)、主產縣政府的大型會議、活動等場合,推行茶水分離的貴州沖泡方法。加快各類茶館建設,發揮茶館在引導茶消費、繁榮茶文化方面的窗口作用。

5.建設茶旅一體項目建設。新建改造茶文化項目10個,新建改造茶葉觀光園50萬畝。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加強和完善省茶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完善省茶辦組織機構,穩定茶產業發展隊伍。各市(州)和茶葉主產縣要建立茶產業發展長效機制,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按照行動方案要求,分解落實茶產業扶貧目標任務,制定切實有效的工作措施和步驟,促進農民增收。進一步落實土地使用證辦理、稅收優惠、出口退稅、電力優惠等政策措施。

(二)強化改革創新。推廣六盤水「三變」經驗,引導農戶茶園通過入股等方式,向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集聚,讓茶園資源變資產,讓茶農變股東。推動發展茶葉採摘、除草、施肥、用藥專業服務公司(協會),培育一大批茶葉農民經紀人,推動茶產業關鍵環節的專業化分工,提高茶葉生產勞動生產率。各茶葉主產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經營性服務公司(協會)從事技術培訓、推廣、新產品研發等服務。適度發展「茶葉莊園」模式,鼓勵龍頭企業流轉茶園、建設茶園,吸引省內外消費者成為「茶園主」,推動茶產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強化資金保障。安排省級茶產業專項資金,整合省扶貧、農業綜合開發、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中小企業發展、市場開拓與電商發展等專項資金,協調省內外金融機構創新茶產業金融產品,支持茶產業經營主體申報省扶貧產業子基金,大力引導其他社會資金投向茶產業。省級扶持茶產業發展的資金,可折股量化為村集體和貧困農戶的股金入股經營主體,獲取股份權益。茶葉主產縣要加大農產品保費補貼力度,支持茶葉企業(合作社)開展茶葉氣象指數、產品價格指數等保險。

(四)強化督促檢查。將茶產業精準扶貧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強化運行監測,形成壓力傳遞機制。對推動茶產業精準扶貧貢獻突出的縣(市、區、特區),在省級茶產業項目和資金安排上給予重點扶持;對因工作不力、重視不夠、弄虛作假、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茶產業發展縣,可在茶產業項目和資金安排上予以調減;對精準扶貧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民就業、增收貢獻突出的茶葉生產、加工、銷售企業,茶館(樓)、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給予適當獎勵。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