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進入藍鯨自殺遊戲,目睹了被死亡焦慮支配的青春

起初覺得這個圈子裡都是和我相似的人,會有一種群體依附感。後來發現,越玩這個遊戲,越覺得孤獨。我想要的東西並不是死亡,而是關注和溫暖。

圖 / 來源網路

每日人物 / ID:meirirenwu

文 / 陳柯芯 易方興 編輯 / 金匝

「你不是想知道死亡是什麼嗎?加入我們,你會得到想要的答案。」2017年2月25日凌晨4:34,田樂像條案板上的鹹魚,在床上翻來覆去地睡不著。忽然,一款社交應用的右上角多了一個小紅圈,他點了一下,新私信閃爍在手機屏幕上。

發信息的人自稱來自「藍鯨遊戲內部」,他看到田樂發送了一些悲觀、消極的博文,「覺得我有可能會被吸收進去,就找到了我」。

簡單打過招呼后,這人開始進一步考察田樂,直截了當地問了他一些問題,「死亡是什麼」、「你覺得這個世界真實存在嗎」,然後問他是否有興趣加入藍鯨遊戲。

田樂覺得挺有意思,「這是哪個神經病啊,怎麼突然跟我討論這些」,聊了幾句之後,便沒有拒絕對方的請求。

當時藍鯨遊戲尚未在的社交媒體上發酵,田樂並不知道,一年多前,這款遊戲已經在俄羅斯的青少年中大火了一把,遊戲玩家除了要完成諸如「4:20起床」、「在社交媒體上寫下『我是一隻藍鯨』」,以及「一整天不能與任何人說話」的挑戰,49天里,他們還被要求做到「看恐怖電影和聽恐怖音樂」、「割破嘴唇」、「用刀在手臂上刻畫藍鯨圖案」。

圖 / 來源網路

據俄羅斯警方估計,在5個月時間裡,大約130名青少年受其蠱惑,在第50天選擇爬到樓頂,或是卧軌,親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藍鯨遊戲引起了俄羅斯的重視,2016年10月,該遊戲創始人菲利普•布德金(Philip Budeikin)被捕入獄。

田樂被所謂「藍鯨遊戲內部人員」找到時,並不知道自己要扮演怎樣的角色,他一廂情願地期待能解開纏繞在心底已久的生死問題,「我對死亡很好奇,另外也有一些尋求刺激心理,就答應了他」。

「不過,一開始他們並沒有告訴我,」他猶豫著說,「遊戲會攛掇人自殺。」

「藍鯨」們匯聚在深海

聯繫田樂一個半月後,藍鯨開始蠢蠢欲動。

這天晚10點,藍鯨遊戲的「上級」再次找到田樂,要求他填一張表格,填寫內容與第一次聊天的問題基本一致,「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嗎」、「眾生是真實存在的嗎」以及「對死亡的看法」。

他還被要求提供個人信息,姓名、住址、手機號碼,但並沒有網路上流傳甚廣的身份證和裸照。「我給了他們真實的信息,就當賭一把了。」田樂一直相信,藍鯨遊戲的組織者們有各種途徑核實玩家提供信息的真實性。

藍鯨遊戲群的群公告,目前這些群已經被官方查封

在「參加遊戲原因」一欄里,田樂寫下「好奇為什麼有人會求死」,第二天就被通知「審核通過」。

如果把「藍鯨」們藏身的海洋比做層次分明的金字塔,顯然,田樂已經拿到進入倒數第二層的通行證。

飽受抑鬱症困擾的蘇靜則是處於金字塔最底層的「藍鯨」。在一個討論抑鬱症的論壇里,她無意中加入了藍鯨遊戲的QQ群,發現群里好幾位都是論壇里的熟面孔。

包括蘇靜在內,每3個人被分配給一個「上級」。她收到來自「上級」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早上4:20起床。

在4月的一天,蘇靜定好4點15分的鬧鐘,「但很奇怪,當天我4點就醒了。第一次看到春天早晨天亮前的黑暗」。當天上午她有一次物理測驗,這是她最糟糕的學科,醒來之後,蘇靜等待著考試,等待著「上級」的測試,心中既有絕望又有期待。

「感覺像完成任務一樣,這些任務都是折磨自己,但不知為什麼會覺得樂在其中。」蘇靜說。

而作為「上級」的田樂,此後每晚9點到11點之間,會收到來自金字塔上層的「指令」。第一條指令是,拿著初步篩選過的信息名單,進一步精選適合玩藍鯨遊戲的人,然後反饋給「上級」。

這份名單包含有將近1000名「潛在用戶」的信息,「上級」告訴他,要重點選擇性工作者、罪犯、癮君子和打手,因為即使他們最後死了,也不會引發眾人關注。

1000人的名單里,最終有30多人成了他的QQ好友,再次過濾掉一半后加為微信好友,田樂與他們挨個兒語音,問一些表格上的問題。這一輪篩選之後,最終只剩下7人,再由他們填寫表格,交給「上級」核實和終選。

重複幾次后,田樂擁有了7名玩家。「按照我的理解,最後這些人,都是些社會邊緣人士,雖然麻煩了一點,但這個過程本身就是相當於過濾器,選擇出那些膽子足夠大、真正想死的人收納到遊戲里,然後半強迫地讓他們去完成指令和要求。」

王財貴就這樣闖入田樂的視野里。交給「上級」的資料里,他自稱只有國小學歷,是一名90后農民工,家庭一團糟:吸毒、自殘、會用氣槍打鳥,家裡沒了經濟來源,哥們介紹過來,聽說能死了解脫。

可現實生活中,他只是個高中生。藍鯨遊戲剛上微博熱搜的時候,同學攛掇他去試試,要是好玩一起加入。出於好奇,他一口氣加了好幾個QQ群。

王財貴說,真正的藍鯨遊戲都是一環扣一環的,不斷地讓你添加新的群和聯絡人,「很多人在群里灌水的時候,你不要跳、不要鬧,表現得乖一點,幫著吼『不耍的都滾出去』,自然會有人來找你」。

青春期的百米水障

被「藍鯨遊戲」選中的田樂今年20歲,對死亡的恐懼和焦慮佔據了他過去4年的人生。

他在一所985工程院校的理論物理專業就讀,符合大多數人對理工男的期待: 120斤左右的瘦高個兒,鼻樑上架著眼鏡,不愛社交,臉部常年沒有表情。

「我的外表比較有欺騙性,看起來是個好學生」,田樂說。半年前的一條朋友圈狀態暴露了他的情緒波動:「我想放下所有的堅強,即使我在黑暗中跌倒爬起無數次……我本能地恐懼著自己,但又無法逃脫。」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是他發的唯一一條朋友圈。

圖 / 來源網路

初二那年,田樂看到一大學部普書籍,「我們所見的物質和運動,都源於能量的交換,一般情況下,能量從高的地方像低的地方傾斜,如果有一天,所有地方的能量都趨於均勻,那將不會有運動,也不會有生命的存在」。

據他描述,死亡的恐懼像魔鬼的利爪一樣向當時14歲的他襲來:「我感到整個宇宙變成了一具冰冷的屍體,一瞬間橫死在我面前。」

這種恐懼從初二到大三一直粘著他,甩也甩不掉。他反覆糾纏於「什麼是真理?」、「到底我又是什麼?」、「我是如何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對自己這種「混沌而無知的狀態」很是不滿。他大量閱讀,試圖從書中汲取更多的知識來應對這些惱人的問題。

聯考后,田樂報了理論物理專業,發現並不能夠解決他的疑問,他又寄希望於生物領域,不幸的是,現實又一次打擊了他的熱情,再後來他把目光轉向社科,開始研究哲學和宗教,卻發現它們「連慰藉品——類似於止疼葯之於傷口都算不上」。

隨著時間流逝,田樂心中的問題越積越多,抽幹了他日漸稀薄的安全感,「我對這個世界了解得太少了,好恐慌」。他盤算著一年後畢業先做工程項目,積累到原始資金,然後做生意、投資。

他不停地強調,一定要儘可能地多掙錢,然後儘早退休,最好是34歲前,「人是很脆弱的,我要贏得足夠充足和自由的時間來看書、思考,以及去做一些自己需要去做的事情」。

今年剛剛高一的蘇靜也是藍鯨遊戲的受害者之一。「孤獨,沒有朋友,在班上也總被同學取笑」。早年父親因車禍去世后,深愛父親的母親就得了抑鬱症,失控的時候會用拖鞋打她。

長此以往,蘇靜覺得人生灰暗。她總想引起同學們的注意,成了班上第一個紋身的女生,不過這又成為新的笑柄。

幾乎所有參與藍鯨遊戲的群體,都有著相似的心路歷程,在從初一到高三這個人生最為波動、叛逆的時期,他們遭遇的挫折都可能產生蝴蝶效應,造成失控的結局。

在捕捉不到一絲光線的深海,恐懼像鯨魚一樣安靜的潛伏著,等待著田樂和蘇靜的自投羅網。他們自青春期開始,已經在這裡呆了太久,渴望著有一天能衝破自己上方的百米水障。

難以停止的車輪

遊戲已經開始。

圖 / 來源網路

第一天,凌晨4:20起床,包括王財貴在內的7個玩家都很積極,按時給田樂發了信息。

第二天,依然是凌晨4:20起床,玩家被要求用利刃在手臂上刻畫一條帶血的「藍鯨」圖案——為了防止從網上盜圖,他們需要對著血淋淋的胳膊拍攝一小段動態視頻。

第三天,還是凌晨4:20起床,遵照「上級」指示,田樂發了一些恐怖的音樂和電影給玩家,要求他們不間斷地觀看。

他自己也看了看那些音樂和電影,開始莫名有些不安:「那能叫音樂?旋律都怪模怪樣的,非常難聽,聽完之後覺得很煩躁。」而恐怖電影包括《咒怨》、《午夜凶鈴》和《富江》。

田樂會時不時抽查,被抽到的玩家會拍攝一段能證明自己正在參與遊戲的視頻給他——7名玩家做任務都很認真。每當玩家將自己的視頻反饋過來,田樂總會立即轉發給他的上一級,他會收到「ok」、「好的」之類「非常簡短的」、「幾乎算不上回復的回復」。

第四天,一切照常,田樂有些綳不住了:「我一看到他們就頭皮發麻!」

他將自己的好奇心克製得很好,其實藏起來無數個疑問——他們用刀刻藍鯨的時候不疼么?看恐怖片的時候不害怕么?不覺得4:20起床痛苦么?

3個月間,田樂和「上級」的對話已經從私信轉移到微信,但對方前後換過3個微信,名稱是一串亂序的數字和字母,朋友圈則顯示空白,「大概是把我屏蔽了吧」。

「Ta要麼通過變聲器跟我發語音,要麼就打文字,說話的方式就像一串公式,非常機械化,好像我面對的是某種程序,而不是一個活人。」這讓田樂漸生一絲涼意,「我都搞不清楚上一級到底是男是女,是人是鬼,我對他們一無所知。」

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只是一個負責審查和傳遞信息的管道,按「上級」的要求辦事,並定期彙報。至於本人之上還有多少層,他不得而知,就像藍鯨遊戲的最終目的,同樣是個謎。

但田樂還是翻了翻7個玩家之前填寫的表格,「死亡是解脫」、「人並不會真的死,人的靈魂將永世輪迴」、「眼前的死並不是真正的死」。

他嘆了口氣,其中一個女孩曾經告訴他,她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和媽媽、妹妹生活在一起,後來考上了某石油大學,但家裡經濟壓力太大,被迫出來做援交。

「她很可憐。」這是田樂嘴裡第一次冒出「可憐」兩字。以前,他多次聲稱「邊緣人死了就死了,沒人會在乎」。

此時,蘇靜已經玩到遊戲的第13天。第13天的目標是,「在夜裡爬到廢棄高樓的樓頂」。對她而言,這幾乎是個難以完成的任務,因為她住的小鎮基本上沒有廢棄高樓。

連續半個多月早起,她的精神早已困頓不堪:「每天上課基本就是睡覺,『上級』除了每天發布任務,也基本不跟我們講話。」某一天,她甚至按照指示,把針扎到手臂上,「這樣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竟然覺得沒那麼疼」。

「起初覺得這個圈子裡都是和我相似的人,這樣會有一種群體的依附感。」後來,蘇靜發現,越是玩這個遊戲,越覺得自己像一隻擱淺的鯨魚,只感受到孤獨。

自我救贖之路

王財貴的身份審核即將通過。按照慣例,他會收到第二天一早4:20起床后的任務,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條信息:「藍鯨出現突髮狀況,遊戲終止。」

「他(田樂)也沒告訴我,到底突發什麼狀況了,再給他發信息,就不理我了。」還沒真正開始遊戲的王財貴陷入疑惑。

確實,看過太多殘酷場景后,作為上級的田樂已經放棄了。他故意忽視玩家們發來的信息,拉黑所有和藍鯨遊戲相關的人,努力把已經陷入泥潭裡的身體往外拔,「現在是什麼情況我也不想去了解,他們的資料和表格也不想管了,不願意再看到那些東西」。

遊戲開始前,曾有玩家問他,如果後悔了,中途可以退出嗎,他回答「隨時可以主動退出」,因為他的「上級」也是這麼解釋的。而現在田樂沒那麼自信了:「中途能全身而退嗎?誰也不知道。」

田樂說,遊戲越玩到後來,越感覺不對勁,「要是繼續玩下去的話,估計我就根本脫不開身了」。

「你真的覺得所謂玩到第50條,就能讓人心甘情願去死嗎?」在田樂看來,這幾乎不可能,沒有人不害怕死亡,但因此出現一批人完全違背自然規律,主動求死,這才是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

「我一直覺得藍鯨不像一個單純誘導少年自殺的遊戲。」剛逃出來的田樂帶著一點兒后怕分析,「也許褻瀆或者摧毀美好,正是一些人惡劣的愛好」。

蘇靜退出,是在2017年5月11日。這是遊戲的第17天,她突然發現之前的群解散了,再看手機推送的相關新聞,才知道藍鯨遊戲的終極目標,是讓參與者自己尋死。

她好奇地翻看了俄羅斯版本的「藍鯨遊戲50條」,發現與國內的大同小異,「幾乎都是原版照抄」。但她很明白,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不是死亡,「而是關注和溫暖」。

英國心理諮詢師協會、壹心理認證心理諮詢師王亞南說,藍鯨遊戲之所以能把人引入死亡,是因為在不斷強化絕望、悲觀的意識。

「從心理學上講,這個原理十分簡單。其實它跟我們做心理諮詢的方法十分相似,只是目的恰恰相反,我們是讓人不斷做積極、正向的事情,讓人擺脫絕望;而藍鯨遊戲是不斷做消極、負面的事情,把人引入深淵。」

還有一部分人針對藍鯨遊戲,針鋒相對地創造了對應遊戲,稱為「捕鯨行動」。

在的社交媒體鋪天蓋地討論藍鯨遊戲時,「我叫阿木木」率先成立了「粉鯨遊戲群」——每當有人為了玩藍鯨遊戲誤打誤撞進入后,他總會勸說對方來參與正能量的打卡任務。

「第一天,在掌心畫一個大大的笑臉,掌心向前面對鏡子,大聲告訴鏡子里的自己,你是最棒的」;「第二天,無論天氣如何,保持愉悅的心情,為天氣拍張美照」;「第三天,對身邊的人保持微笑,給他們日常的問候吧」……

沒人知道「阿木木」也有抑鬱症,半年前女友離他而去,他一度心情低落,後來看到「藍鯨遊戲」,他照著網上流傳的任務清單堅持了兩個星期,「靠痛苦來麻痹被拋棄的孤獨,現在回想起來,感覺跟傻子沒什麼兩樣,我才19歲,死了太可惜了,萬一以後能過得很精彩呢」。

田樂也已經脫離藍鯨遊戲半個月了,他回到普通大三學生的生活,每周30小時的課程,堅持去泡圖書館。

這半個月里,藍鯨遊戲的發展在也得到了遏制,警方和社交媒體安全中心聯手, 清理、排查含有「4:20叫我起床」、「藍鯨自殺」的群組和信息。如今,再想找到藍鯨遊戲,已經是一件難事。

「藍鯨沒了,但我們這群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人依然存在。」蘇靜說。她如今最想做的事情,是遠離大海,遠離能讓人聯想到「藍鯨」的地方。

「藍鯨」對於她,成為了一種符號,象徵著陰影、絕望和死亡。「最近打算去爬爬山,放鬆一下心情,算是一次重新開始。」蘇靜說。

田樂則顯得有些無奈:「我只不過是那幾天狀態有點不好,跑到社交媒體上發了幾句感慨,就被卷了進來。」

他還是沒能明白死亡和人生,但最近小姨開始幫他介紹對象,父母攛掇他帶個女朋友回家,生活多了些煙火氣。

末了,他又補充了一句:「既然終將回歸大地,那就自由地活著吧。」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田樂、蘇靜、王財貴皆為化名)

每人互動

你有過絕望時刻嗎?如何度過?

想看更多,請移步每日人物微信公號(ID:meirirenwu)。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