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你看,你看,黃土高原的「臉」悄悄在改變

原標題:你看,你看,黃土高原的「臉」悄悄在改變

新華社西安9月11日電題:你看,你看,黃土高原的「臉」悄悄在改變

新華社記者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上世紀八十年代,一首風靡大江南北的《黃土高坡》,唱出了西北人的豪邁與粗獷,也讓「黃色」成為描摹大西北的底色。

如今,退耕還林十餘載,曾經「下一場大雨褪一層皮,發一回山水滿溝泥」的「黃土高坡」正漸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滿眼蔥蘢、果實累累的多彩景象。

「美顏」過的「黃土高坡」,可曾相識?

↑ 這是陝西沿黃公路渭南段(8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邵瑞攝

踏上陝北那天起,從成都來延安旅遊的張慶,多少有些恍惚。

站在吳起勝利山頂,舉目四望,他無法將眼前的景象和爺爺曾描述的「山高盡禿頭,黃沙滾滾流」聯繫在一起:初秋天高雲淡,遠處溝壑梁峁間綠意蔥蘢,近處油松沙棘身姿挺拔,腳邊野菊正在怒放。

吳起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因降雨稀少、土地乾旱,被「三口」問題長期困擾:喂不飽「灶口」「人口」和「牲口」。

吳起縣退耕還林辦主任劉生亮介紹,當時,吳起縣水土流失面積一度超過全縣土地總面積的90%,湧入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泥沙不斷淤積,河床抬升,洪澇多發。

西部大開發以來,吳起率先在全國實施退耕還林工程。鄉親們開始打破「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怪圈,探索「造綠」。目前,吳起已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面積超過244萬畝,林草覆蓋率提高到72.9%,「八川兩澗兩大山區」逐漸由黃變綠。吳起也被授予「全國退耕還林試點示範縣」等榮譽稱號,成為全國退耕還林的標杆。

曾經生態惡化的甘肅武威古浪縣,也正發生巨變。

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場長郭萬剛回憶起1993年5月5日河西走廊發生特大沙塵暴時說:「中午時分,我們正在巡查,西邊晴朗的天空突然風沙瀰漫……向我們這裡撲來。風沙停后,找不到回家的路。第二天凌晨一點左右,才被趕來的村裡人找到……」

八步沙位於古浪北部,騰格里沙漠南緣。上世紀七十年代,八步沙周邊村莊的六名村幹部開始治沙,是當地有名的治沙「六老漢」。郭萬剛是「六老漢」之一郭朝明的兒子,1982年就跟父輩一起治沙,從2000年開始擔任八步沙林場場長。如今,昔日的荒漠上,花棒、榆樹、沙棗、檸條等耐旱植物正頑強生長。

↑這是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安置區(2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范培珅攝

在吳起退耕還林國家森林公園的展覽館內,一張照片引人注目:一個陝北年輕人正在執筆勾畫,周圍簇擁著一群鄉親,正商量退耕規劃。照片中的年輕人叫閆志雄,今年已53歲。他參與並見證了家鄉從「黃土坡」到「萬綠園」的變化。

1998年起,閆志雄就帶領群眾上山種樹。「每隔兩米,挖一個育苗坑,當時山上到處都是『土窩窩』,但就是把樹種下了,心裡也放不下,每天都要上山查看,死了的再補種,一棵樹接一棵樹,一片坡連一片坡,一刻都不敢停。」閆志雄說。

就這樣,儘管「早上菜、晌午糠,晚上清湯照月亮」,老閆硬是從自家南溝村的坡地,種樹種滿了吳起縣的山山峁峁。他說:「這是陝北人的使命,為了自己,更為了祖孫後代。」

2000年後,他帶頭成立了吳起縣林海責任有限公司,開始了規模化、專業化的造林之路。「造林隊成員大都是當地鄉親,每年春秋兩季,每一位員工每天可以收入120元,既增加大家的積極性,也提高了樹苗成活率。」老閆說。

黃土坡逐漸「變臉」,一場圍繞綠色發展的規劃也在進行。「村裡正準備打造生態農家樂,還要在幾百畝水塘上搞水上運動。」老閆說,現在日子紅紅火火。

吳起當地的圓方集團公司,將防風固沙的沙棘研發成沙棘茶,出口到馬來西亞等國,年營業額近3000萬元。負責人李富介紹,目前公司和上千戶當地群眾合作,依靠採集沙棘葉,戶均增收三四千元。

郭萬剛也從治沙中致了富。隨著生態修復項目越來越多,八步沙林場先後承接了多項重大工程在古浪境內的生態修復工作。「治沙中積累的技術、經驗和品牌,能夠產生巨大經濟效益。」郭萬剛說,這些年,城市綠化、鐵路公路綠化、農田林網等項目接踵而來,林場都快忙不過來了。

地處六盤山西麓的寧夏固原市西吉縣龍王壩村,綠色生態正讓曾經的「窮鄉僻壤」,成為「最美休閑鄉村」。2010年,29歲的焦建鵬放棄城裡的公司,回到家鄉龍王壩村,流轉了3200畝土地成立合作社,發展林下種養殖,此後又成立了生態文化旅遊公司。如今,龍王壩村已成為寧夏最有影響力的旅遊鄉村之一,年接待遊客超10萬人,帶動幾百村民直接或間接就業。

「生態資源就是發展的潛力,『靠山吃山』一定有出路。」焦建鵬信心滿滿。

「濃妝」黃土高原 靜待春暖花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