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四川歷史名人杜甫 大半詩歌寫在四川

杜甫畫像

文化傳承讓四川歷史名人「活」起來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一句吶喊,足以彰顯「詩聖」杜甫愛國憂民的熾熱情感和崇高的理想抱負。

在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中,杜甫赫然在列。雖然他並非出生在四川,但長期旅居在蜀地,旅居期間,創作出了人生近三分之二的詩歌。

如今,在成都,還保存著當年杜甫居住的草堂遺址,杜甫創作了千古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集古今詩人之大成,開後世無數之法門,在藝術上繼承詩騷、古詩十九首,爐火純青,登峰造極影響深遠,因此被奉為『詩聖』。」四川省杜甫學會副會長、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吳明賢說,但最難得的是,杜甫的詩歌中始終貫穿了愛國憂民的主線,即使是在個人最困頓的時候,他心裡惦念的也還是蒼生百姓。□李婷 本報記者 吳夢琳

近三分之二的詩歌誕生於巴蜀

杜甫命途波折多舛,出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市),少逢開元盛世,中年遭遇安史之亂,顛沛流離,移家赴蜀。

吳明賢介紹,杜甫初到成都,便賦詩《成都府》寫下了對成都的第一印象。「『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這是杜甫描寫的成都的第一個特點;『但逢新人民』是成都的第二個特點;『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大都會是成都的第三個特點。後來他寫了很多詩,都是這三句的具體表現。」吳明賢說。

後來,這片杜甫眼中陌生卻友好的巴蜀大地,成就了他人生中近三分之二的創作。據統計,杜甫一生寫了1400餘首詩,僅在成都就作了約475首,佔總作品數的三分之一,後到夔州(現重慶奉節),他又做了410首詩,因此在巴蜀,他所創作詩歌總數就佔到了一生詩歌總量的近三分之二。

吳明賢認為,從詩歌選材上看,杜甫在四川時創作的題材範圍也有所拓展,相較於前期的關注時事政治、社會現實,杜甫在川開始創作關注百姓生活的農事詩,比如《為農》《種萵苣》《刈稻了詠懷》等。「入川以後,杜甫創作山水詩也逐漸寄情於名勝古迹,比如司馬相如的琴台、李冰的都江堰。可見,四川的農耕生活和人文景觀,都給他的創作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吳明賢說。

杜甫愛民不是一時而是一世

如今,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綿陽三台杜甫紀念館、南充閬中錦屏杜陵祠,都留下了杜甫的紀念遺存。吳明賢認為,時隔千年,杜詩依然是一座思想寶藏,更是一座藝術寶庫,為後世文學創作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

「杜甫愛民不是一時,而是一世。」吳明賢說,在杜甫自己的生活十分窮困潦倒的時候,已經「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還是能寫出「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這樣的詩句,把自己的艱難困苦,推己及人地去體恤百姓。「這一點,就看出杜甫推己及人的感知力。」

杜詩典範之作還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是他在成都草堂時所寫下的。一句「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足以體現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在那樣的人生經歷下,還能寫下這樣的詩句,這一點,是真的了不起!」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