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教學教法]討論教學法的正確打開方式

大媛說:怎樣理解討論法,如何把討論法更好的運用在教學中,給夥伴們推薦這篇博文供參考~

一、如何使用討論式教學法

(一)、準備討論

1. 大家提前獲得相關資料

2. 模擬討論

3. 確定討論的基本原則

4. 要求學生系統地、批判地提前閱讀材料

5. 澄清期望和目的(即說明採取討論的原因和目的)

(二)開始討論

1. 討論開始時應當避免的錯誤做法:不要講解,不要模糊不清,不要有任何偏向,不要害怕沉默,不要誤解沉默。

2. 宣布討論原則。

3. 詢問所做的準備工作。

圍成圓圈,讓所有發言者都能聽見(包括看見。圓圈有神奇效果,因為面對面的交流,能讓講者聲情並茂,如臨其境,更能讓聽者專心致志,積極思考。)

(三)通過提問、傾聽和回應來進行討論

1. 提問的類型:要求講出更多證據,要求進一步澄清,開放式,把各個發言聯繫起來,假設,因果相關,概括總結。

2. 傾聽:學生成對傾聽訓練,聽出主題,專門的傾聽。

3. 回應:非提問的回應,肯定,用沉默來回應(遲延回答有益於學生自己開動腦筋)。

學生之間對話訓練。

(四)通過創造性分組使討論持續進行

1.改變小組的大小:鬆散型漫談小組,組織型漫談小組,組織小組討論的一些基本方針。

2.向大組報告的策略。

3.旋轉舞台。

4.扮演不同的角色。

給討論注入活力:戲劇表演式討論,繪畫式討論,電子郵件式討論。

(五)跨越性別差異的討論

(討論中注意男女差異和平等的問題)

(六)讓學生的發言保持平衡

1.當一些學生說得太多時,怎樣算是說得太多,為什麼一些學生會說得太多。

2.當學生默不作聲時,怎樣算是說得太少,為什麼一些學生說得太少。

(七)讓教師的發言保持平衡

1.當教師說得太多時

2.為什麼教師說得太多

3.當教師說得太少時

4.為什麼教師說得太少

二、討論式教學法的心理學依據

1.社會互賴理論

討論式教學法最直接的理論來源是社會互賴理論。社會互賴分為積極互賴(合作)和消極互賴(競爭)兩種。積極互賴產生積極互動,個體之間相互鼓勵和促進彼此的學習努力。合作中的共同目標能促使個體在追求目標實現的過程中保持積極的互動方式和良好的人際關係,共同促進目標的實現。在進行討論式教學法的過程中,每一小組學生都是一個團體,為了維護小組的榮譽,實現小組的共同目標,如爭取第一個發言,獲得老師的獎勵的等,小組成員之間會相互團結,相互依靠,使他們互勉、互助、互愛,增進彼此間的友誼,同時也為個人發展提供動力。

2.需要層次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要包括自我提高、求知慾的滿足等,這是促使學生愛學習的最重要的幾種需要。討論式教學法開展,增加了學生互動,建立了友誼,滿足了學生愛的需要。在討論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自我表現,平等對話,獲得他人認同的機會,滿足了其對歸屬感和自尊感的需要,從而產生學習的動力與興趣,激發了全體學生的求知慾。

3.最近發展區理論

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最近發展區」的概念,將之界定為:「『實際發展水平』(獨立解決問題)和『潛在發展水平』(成人引導或與其他能力較強的同學合力解決問題)之間的距離。」最近發展區」的創造不僅體現在在教師的教學之中,同樣也體現在與較強同伴的合作之中。在他看來,兒童間的合作活動之所以能夠促進成長,是因為年齡相近的兒童可能在彼此的最近發展區內操作,表現出較單獨活動時更高級的行為。在討論過程中,學生之間相互爭論、磋商、討論、協調,討論的結果有可能使原來確定的、與當前所學概念有關的屬性增加或減少,各種屬性的排列次序也有可能有所調整,並使原來多種意見相互矛盾且態度分成的複雜局面逐漸變得明朗、一致起來。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當前所學概念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最終完成對所因此。因此,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討論法進行教學,有利於促進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形成與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4.社會學習理論

班杜拉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強調,學習不完全來源於直接的經驗和強化,也來源於對榜樣的觀察和模仿。觀察學習的一個關鍵機制就是替代性強化,即別人因某種行為受到的外部獎勵激勵了觀察者做出相同的行為、得到強化的意願。這是一種通過認識和個體的能動調節起作用的動力機制。在實施討論式教學法的過程中,每個討論小組內組員的異質性使得每個人都可能在某方面成為其他人的榜樣。這種相互觀察學習和替代性強化達到了使學生相互學的目的,較之傳統的教學法更全面、更現實、更有效。

5.認知發展理論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認知發展理論。這一理論認為,社會經驗知識――語言、價值、規則、道德和符號系統――只能在與他人的互相作用中才能習得。當個體在環境中進行合作時,產生了社會認知上的衝突,進而導致不平衡現象,此現象反過來又激發個體認知上的發展。在討論過程中,學生通過思維的碰撞產生認知衝突,有利於問題的高效率解決以及學生自身思維能力的提高。

如果您有關於討論式教學法在學科教學活動中的實際應用,歡迎在文末留言或者投稿分享哦,期待您的來信哦。投稿郵箱華師田媛:[email protected]

本節摘自:

楊國華.討論式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M].福建:廈門學大出版社,2014.(6):27-31,110-113

伍新春,管琳著:《合作學習與課堂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鄭金洲主編:《教育方法應用指導》,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張景煥主編:《教育心理學》,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本文部分內容轉載自公眾號「北師大教師發展中心」及論文網,酷學實驗室獲授權編輯發表,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其他公眾號和媒體轉載請聯繫作者取得授權。

轉載自公眾號「酷學實驗室」(微信ID:Cool_Lab)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