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敦刻爾克 | 他還是那個很會講故事的諾蘭

「寫在前面」

為了寫這篇文章翻看前年與電影熱戀期時的筆記本,厚厚的A4開本子,三分之二已被填滿。那時的自己在完成每日電影計劃的同時,樂此不疲的啃著各類電影書,算是用力的狂熱的花了心思去熱愛這門藝術。

連續的電影小年將觀影熱情減淡不過是借口,我知道浩瀚資料庫里無數偉大的電影在等待我,但就是很懈怠。雖說如今仍舊喜歡看電影,卻再也找不回2015年的執行力與熱情。

但,即便已是如此懶散的我,見喜歡的導演拍的片子上映了,還是想第一時間飛奔去看。月初,借著出遊專程前往香港看《敦刻爾克》,不怕你們笑話,走進影院時我都一副國小生歡樂搖擺加小跑的狀態,就差沒把「耶我終於又能看諾蘭啦」寫在臉上了。回想起來,這與影片結束時的狀態形成明顯反差。

和友人走出來大廳后,一路下樓沒怎麼說話,關於影片的討論直到拐了好幾個街口才被開啟。她起初是抱著比我高很多的期待去看,語氣中聽出了些許失望:「講真,你感覺《敦刻爾克》怎麼樣?」我彼時還處於對這部電影有點不知所措的狀態,答說:「不驚喜,不失望,但也算不上滿意。」

我一下子說不出個所以然,在街邊石頭板凳上晃著手中的咸檸七,周邊鴿子飛來飛去,略微有些擔憂會有從天而降的鳥屎掉在頭頂。隨即舉起相機喀嚓喀嚓,腦袋裡開始回想剛才電影的細節。

「要是能更好就好了」

戰爭片因板上釘釘的歷史記載,導演們向來得不到太大的發揮空間,玩出花樣都難逃人性光輝」與戰爭殘酷八個字,其宏偉的群眾性與個人主義也不易協調,導演稍不注意立場就會變得模糊,是公認的難拍題材。

諾蘭這次用實驗性手法來拍攝主旋律電影,去繁從簡,去奇觀、去道德批判、去戲劇化、去史詩感、去大場面,甚至去台詞,雖在結構中運用三線平行蒙太奇,音效突出,但總體的呈現仍舊是平鋪直敘,高潮不明,難免使人覺得乏善可陳。觀影后雖覺得這隻能算是他片子里的平庸之輩,不是典型的諾蘭出品,卻也絕不是失手,辨識度仍舊很高。

我也理解為何在觀眾評價上頗有爭議,因為它和李安去年的《比利林恩》一樣都是戰爭片里的另類。都是我非常喜歡的導演,都是兩部戰爭實驗片,觀影都也極其相似的讓我在喜歡的同時夾雜著重重的遺憾。「要是能更好就好了」,一直這樣想。

「會講故事的人」

影迷坊間有一句話「諾蘭從不讓人失望」。《敦刻爾克》雖削弱了戲劇性,可欠缺故事性的說法,我不贊同。諾蘭在講故事方面真的從不讓人失望,這次也是。

他的獨特在於熱愛用諾蘭的方式來講「大故事」,即多以複雜敘事、多層結構等技術為故事發展的依託,少給觀眾「這一秒的感動點」,樂於提供「下一秒的懸念」,而我們也願意跟著他布好的陣走,一次次被吸入他的諾蘭電影世界。

回頭看,克里斯托弗諾蘭以《追隨》出道,非線性敘事的黑白片,剪輯、劇本處處展現天賦。其後無論是《致命魔術》《記憶碎片》《盜夢空間》還是蝙蝠俠三部曲,都延續並放大了這一驚人天賦。這次《敦刻爾克》也是三線片斷的交叉組合而成流暢的時空連續體,最終的交匯卻沒能引出高潮,削弱了前文敘事中的重重鋪墊,是一處遺憾。

「妥協與冒險」

極簡」讓《敦刻爾克》顯得十分克制。導演沉著冷靜的當個旁觀者,摒棄感情的放置是個冒險,觀眾無法產生共情,便較難實現震撼人心的效果。的確,「使觀眾動情」似乎向來就是諾蘭的目的,他看起來更在乎是否產生震撼。

但他真的是做不到才沒有去做嗎,《星級穿越》告訴我們答案是否定的,《敦刻爾克》的「不多言說」顯然是故意的,此次的妥協透露出大師之路的野心。

然而,失去了視覺奇觀后的《敦刻爾克》,動情點也不足以讓人走出影院仍能繼續回味,這也許就是我看完之後感覺悲戚、壓抑,但同時心中空蕩蕩的原由。

不知道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會懷疑我說的挺喜歡這部電影是個假話。

「去感受電影」

這兩年,愈發懂得前蘇聯著名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關於電影的意義的說法:「讓一個人置身變換無窮的環境中,讓他與數不盡的或遠或近的人物錯身而過,讓他與整個世界發生聯繫。」

坐在如黑暗盒子一般的影廳中,我不再糾結於用科學的分析方法(雖然其實只是我一知半解的科學)來解說,努力學會重新沉浸在電影賦予的世界中,感受自己直覺的情感與反應。

《敦刻爾克》用恐懼驅動好奇,在既定的歷史背景中創造出沉浸式觀影體驗,這份實驗性的感受於我而言是首次獲得,如果這是諾蘭的目的,那麼他成功了。

「不說」

影片以喘息、急促、危機四伏開頭,過程中以高強度配樂(略微密集、過火),加之裸眼3D的視覺效果,在悲壯、光榮、四面楚歌,卻是少有出現的暖調里結尾,真實的營造出缺席的在場感」。

片中,沒有出現一個德軍士兵,敵人存在於熒幕空間之外。熒幕之外沒有後台,有的是一種「具備離心力的想象」。數次感受到空中凝聚的窒息感穿透屏幕泄出,絕望之感如鯁在喉,不自覺跟著他們的害怕而害怕。

因此整體觀影體驗是壓抑、悲戚的,即使到了最後我也沒能鬆懈一口氣。但作為觀眾,我喜歡它這份「不說」的客觀,不帶入任何主觀感情,就是冷冰冰的把這個事件展示給觀眾。讓你默默看著,看著,然後被某處突如其來的鏡頭擊中。

「誰都沒能回來」

巨大的熒幕上,藍色的海,墜毀的戰機,躲躲閃閃的目光,碼頭上擁擠的人群,慌亂讓他們失去組織,失去整齊感。撤退是一場失敗,在生與死面前,活下去都已經那麼困難了,回來了,人們歡迎你歸來,你慶幸自己活著,卻從不會將它當作一場勝仗去慶祝,甚至可能要花一輩子去忘記。

這就是我在這片子里看見的——戰爭對於一個人的心理性傷害。當年招兵入伍的青蔥少年,最終一個都沒能回來,全死在了那片沙灘上。

因此在我的認同里,能被「燃」來形容的戰爭片實質是動作片,「熱血」是商業動作片熱愛傳達的感官體驗,打架打得好看的確具備觀影快感,可我就是偏見的認為戰爭片就該讓人直面戰爭的殘酷。在《敦刻爾克》里,我看到了。

「寫在後面」

那是十天前了,在UA isquare IMAX廳的第十排,一個姑娘望著膠片般藍顏色的大海,如同小孩吃到糖果,小心翼翼的,試圖收藏那份滿足的甜蜜。

這份滿足,來源於看電影的美好感受,也來源於對熱愛電影的電影人的傾佩。喜歡的導演們仍在探索未知的電影世界,即使嘗試中充滿缺憾,也絲毫不妨礙我對他們抱有的堅定信任與期待。

只因無數個夜晚里,我裹著厚厚的毯子,躺在沙發上,窩在寢室的椅子上,蜷縮在床上,在這些人的帶領下,曾一次又一次的「置身變換無窮的環境中,與數不盡的或遠或近的人物錯身而過,與整個世界發生了聯繫。」

@風櫃狗妹

仙女愛吃肉 典型水瓶座 Deadline星人

一鍋生活怪味大雜燴

等你給添點柴米油鹽

ID:Winddd1995風櫃來的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