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磨刀不誤砍柴工 前往嚴寒地區務必準備充足

冬季,自駕車前往寒冷地區,最有可能遇到的是2件事兒:無法啟動、車輪打滑。第一件事兒很簡單,就是發動不了汽車;第二件事兒可能是扭扭屁股,也有可能原地轉個圈兒,或者是上不去坡兒,更為嚴重的,是滑進路旁的溝壑。這些事兒其實並不可怕,單就汽車而言,只要在輪胎、機油、冷卻液、蓄電池四個方面進行了準備,很多意外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

首先,如果條件允許,弄輛四驅車是比較適宜的。四驅車在冰雪路面、尤其是有坡度的冰雪路面上,明顯比兩驅車有優勢。轎車基本上都是兩驅車,在這種路況下,存在著先天不足,幾乎沒有徹底的解決方案,只能保持耐心,小心駕駛。就拿題圖上的這輛四驅皮卡來說,傳說中的世界末日那天,我開著它去鑽山溝,輪胎雖然是普通胎,但憑著四驅,在覆蓋著冰雪的盤山路上,照樣爬了上去。如果換成雪地胎,估計穿越老掌溝都成。不過,需要強調的是,有了四驅也不能忘乎所以,我曾見過一輛翻在溝里的越野車,據駕駛者說,他在彎道處踩了剎車。

其次,不管是不是四驅車,前往寒冷地區旅行,都應該對輪胎、蓄電池、機油和冷卻液有所準備。這裡所說的寒冷地區並非一定就是冬季的呼倫貝爾或漠河,1月5日我從內蒙返回北京,途經懷柔時,溫度表顯示,車外溫度為負25度,而此地距離天安門直線距離不過80公里。在這樣的溫度里汽車於戶外停一宿,蓄電池不給力的話,第二天早上就有可能發動不了汽車。至於北京人開車到崇禮滑雪,汽車無法啟動、啟動后發現水箱已經凍裂的故事,並不鮮見。

那麼,究竟該如何準備呢?

1,冬季胎。

在冰雪中,最麻煩的事兒是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非常小,汽車浮飄飄地呆在路面上,伴隨著每一次轉向,輪胎都有可能出現打滑,打滑加劇的話,就是失控。

在內蒙古克什麼克騰加油站的出口處,有個不大不小的坡兒,我加完油往外走,走到一半車輪便打滑了,沒上去,出溜兒下來。當地的車,甭管是夏利還是小面,都很輕鬆地開了上去。後來一琢磨,才發現,這裡的車主都準備兩套輪胎,春夏秋用普通輪胎,每年入冬時換成冬季胎(見下圖,冬季胎上有個小雪花)。 冬季胎在冰雪路面上的表現,比普通輪胎可強多了。第一是它的花紋能產生更大的摩擦力,第二是膠質能在低溫下保持一定的柔軟度。

其實,除了冬季胎之外,還有雪地胎與釘胎。雪地胎的胎冠上,溝槽比普通輪胎多且深;釘胎則是在胎冠上密布著很多金屬釘,有點兒像田徑運動員穿的釘鞋。

把三種輪胎進行對比,雪地胎與釘胎雖然性能很好,但使用有局限性,冬季胎則能夠實現整個冬季的通用(按照歐洲的觀點,氣溫低於7攝氏度就應該用冬季胎了)。所以,身處北方的車主們備一套冬季胎,還是挺有必要的。如果自家儲物環境不允許,可以與輪胎店商量,將換下來的輪胎寄存在人家的庫房裡。就拿北京來說,如果使用了冬季胎,遇到雪天,車輪打滑、上不去立交橋的情況,基本上可以避免。

2,防滑鏈。

在某些地形中,防滑鏈的作用很顯著。把它套在驅動輪上,可以避免輪胎打滑。常見的防滑鏈有金屬鏈和聚氨酯兩種。金屬鏈一般在80-150元之間,聚氨酯防滑鏈在150-300元之間(見下圖)。

相比較而言,金屬鏈的防滑效果似乎更為明顯一些,但有傷害輪胎的可能;聚氨酯防滑鏈對輪胎沒什麼威脅,安裝比金屬鏈容易(我測算了一下,也就是5分鐘左右),但是,它的效力有局限性。比如,在一條覆蓋著冰和雪的土路上,有點兒坡,但坡度不大(見下圖),當我裝上防滑鏈,滿懷信心地認為肯定沒問題時,卻沮喪地發現,還是上不去。

正當我鬱悶時,當地的一輛夏利駛來,輪胎上沒有防滑鏈,雖然最終也沒上去,但人家僅靠著冬季胎,比我往前多走了10米。

3,蓄電池。

蓄電池在低溫狀態下,電能下降,有時候,可能無法發動汽車。至於什麼樣的蓄電池在低溫下就會失去作用,還真不好說,有人認為3年以上的蓄電池就有危險了。但我覺得,也得看使用環境,如果蓄電池才2年,但每天都是短距離駕駛,估計這樣的蓄電池也不靠譜。

保險起見,準備個電瓶大線(俗稱過江龍)比較保險。萬一因為虧電發動不了汽車,兩車之間可以相互借電。

電瓶線的價格一般在20-50元之間,也有200多塊錢的。但是,多數電瓶線在低溫狀態下,硬的像根棒子,稍一用力就掰斷了。這樣的電瓶線,在寒冷中可能無法起到救援的作用。為了避免在冰雪中抓瞎,自己可以預先做個測試——買來后擱在冰箱冷凍室里,看看它的表現如何。

如果環境溫度很低,比如已經降到零下30度,或者對自己的蓄電池沒有信心,有個很簡單的辦法:晚上停車后,把蓄電池拆下來,擱在屋裡,第二天打算出發時再安上。這個辦法看似簡陋,但行之有效。拆蓄電池只需要一把小板子,隨車工具里有,事先練習一下的話,2-3分鐘就能搞定。

4,機油。

機油桶上有5W-30、10W-40等字樣,這是「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英文縮寫SAE)制定的機油粘度等級。表示的是該種機油在極冷或極熱環境下的粘度特性。這項標準被全世界採用。按照SAE的標準,機油分為冬季油和非冬季油,冬季油有6種型號:0W、5W、10W、15W、20W和25W;非冬季油有4個型號:20、30、40和50。

上述型號都是單一粘度的,會給使用帶來不便,所以,現在的機油都是多粘度的,比如,5W-20、5W-30、10W-40,等等。也就是說,一種機油可以冬夏季通用。

我本人因為冬季經常往北邊跑,所以通常在入冬時更換5W-20或10W-40的機油,夏天則使用15W-50的機油。

不同粘度的機油所適應的溫度

粘度等級 低溫動力粘度(最大) 邊界送溫度(最高)
25W 6000(-5℃) -15℃
20W 4500(-10℃) -20℃
15W 3500(-15℃) -25℃
10W 3500(-20℃) -30℃
5W 3500(-25℃) -35℃
0W 3250(-30℃) -40℃

此外,使用全合成或半合成機油,對於低溫啟動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據我的感受,同樣是10W-40的機油,礦物油與合成油在低溫時啟動的差異很大,合成油明顯更有優勢。

如果沒能換成冬季油,早上發動汽車時,啟動機(俗稱馬達)將要承受很大的阻力,此時蓄電池不給力的話,很有可能無法啟動。解決的方法是,找個鐵盒子(比如把一個鐵質機油桶剖成兩半)、臉盆、鐵盤子、金屬飯盒之類的東西,弄塊碳擱在裡面,放在機油底的下面,給機油加加溫。碳可以到旅館的廚房裡去找,或者自己備一塊,超市裡有賣的,要那種只需一根火柴就能點燃的燒烤碳。以前我在冬季開2020到內蒙、吉林、黑龍江,幾乎每天早上都用這招兒。

5,冷卻液。

入冬前,最好能檢查一下冷卻液的冰點。這次我就吃虧在這上面了。其實檢查的過程很簡單,用個小試管模樣的東西,塗抹一點兒冷卻液,就能察看冰點是多少。

上海大眾的一家4S店員工告訴我,現在工廠送來的冷卻液都是兌好的,北京地區一律是負35的。如果往漠河跑,最好找個日系車的4S店,他們那裡有負50的冷卻液。聞此言我有些迷惑。一直想找個機會證實一下。

冷卻液的冰點,一定要比前往地區的最低溫度低10度,才比較靠譜。

上述幾樣東西都準備妥當了,自駕車前往寒冷地區,汽車方面大致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