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文化 | 我那些戰火中走過來的首長們

不管時代如何變,不管有多少風風雨雨,我們黨對這支軍隊在政治上的要求,對這支軍隊性質、宗旨、作風等基本的規定,始終沒有變。

1969年,剛滿16歲的我參軍入伍。那時我們部隊營級以上幹部,大都是從戰爭年代走過來或是從抗美援朝戰場上下來的。回顧從軍近50年的歲月,受過許多戰火中走來的首長培養教育。在紀念建軍90周年的時候,想起他們的言傳身教,是那樣親切、那樣深刻、那樣永久難忘。

「革命軍人要懂得革命的道理」

1970年春節,我們全團集合在大操場上,聽蘭州軍區司令員皮定均給我們講話。皮司令當年在中原突圍和孟良崮等戰役中戰功卓著,聲名顯赫,是毛主席的愛將。他個頭不高,聲音洪亮,幽默風趣,口音和我們家鄉差不多,聽起來十分親切。他對我們說,我知道你們有人當兵是為了吃得好、穿得好,也有的是為了個人有出息,想混出個樣兒來。但咱們是革命的隊伍,穿上軍裝就是革命軍人,革命軍人要懂得革命的道理,懂了革命的道理,就要照革命的道理辦。你們在家聽爹的、聽娘的,過年要燒香磕頭,有的還信神信鬼。到了咱們解放軍,就不興那樣了,咱們要聽毛主席的話,要按軍隊的規矩辦,革命軍人要有革命軍人的信仰,不怕神不怕鬼,也不信神不信鬼。

1949年4月皮定均在渡江戰役前夕觀察敵情

後來,我慢慢懂得了,這個隊伍是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這個軍隊的唯一宗旨。我們的隊伍是黨指揮槍,而絕不允許槍指揮黨。毛主席從古田會議開始確定的建軍原則和基本制度,保證了這支軍隊和歷史上一切舊式軍隊,和一切資產階級的軍隊,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按照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原則建設起來的軍隊,永遠不可能成為野心家、陰謀家奪取個人權力的工具,永遠不可能成為謀取一人之私或一家之私的工具。

我入伍時,正是「文革」期間,后經歷了林彪事件,經歷了粉碎「四人幫」的鬥爭,經歷了改革開放的全過程,應該說還是經歷了不少事情。從中體會比較深的一點,就是不管時代如何變,不管有多少風風雨雨,我們黨對這支軍隊在政治上的要求,對這支軍隊性質、宗旨、作風等基本的規定,始終沒有變。這支軍隊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90年前走到現在,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著,一支由共產黨領導的追求光明、追求進步、有崇高信仰的軍隊,永遠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由此也更加堅信,在新的歷史時期,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強軍夢,一定能夠實現。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我剛當兵在六盤山區,那裡是全國聞名的革命老區,當年以毛主席一首《清平樂·六盤山》名揚天下。那裡也是世界有名的貧困地區,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苦,部隊的生活同樣也相當艱苦。零下20多度的嚴寒,因為連隊沒有飯堂,只能露天在地上吃飯,常常一碗熱稀飯沒喝完,碗沿兒上就結滿了冰凌茬。終日教育訓練,爬冰卧雪,行軍露營,緊緊張張。特別是那年中蘇邊境發生了珍寶島戰鬥,蘇聯在我北方邊境陳兵百萬,毛主席發出準備打仗的號召,全國的備戰氣氛濃厚,我們部隊又是地處「三北」的野戰軍,更是天天都綳著一根隨時準備打仗的弦。

那時首長們經常教育我們,現在部隊苦不苦?是很苦,但比起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這已經是不錯的了。當兵就不能怕苦,特別是不能怕流血犧牲。軍人應當崇尚榮譽,崇尚英雄,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要能夠豁出去,「甘灑熱血寫春秋」。那個時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我們軍營最響亮的口號之一。我們團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出了不少英模單位和英模個人。其中最著名的是全國戰爭英雄張春禮,他是我們的老團長。淮海戰役時,張春禮在教導員劉建德的指揮下,帶著一個連向敵人發起進攻,全連最後僅剩下7個人,子彈打光了就與敵人拼刺刀,終於取得勝利。此戰張春禮身上6處負傷,腸子都被打了出來,渾身是血,全然不顧。後來張春禮被評選為全國戰鬥英雄,受到毛主席接見,他帶的那個連被命名為「英雄八連」。「一息當存、絕不後退」的拼刺刀精神成為我們部隊英雄主義的生動教材。對我們這些熱血青年來說,本部隊出了張春禮這樣的英雄,可以說自豪和崇拜得不得了。1973年我調到師機關工作,張春禮那時是我們的副師長,有機會和老英雄經常接觸。老英雄文化不高,念個文件、講個話,經常說錯字,當時部隊流傳一些他念錯字的段子,是他的不是他的,都安在他頭上,老英雄也不生氣。有一次他受到批評,讓他在師機關幹部大會上作檢討,老英雄說:當年我打仗死都不怕,立了功讓我去北京見毛主席,我就去北京見毛主席。現在讓我作檢討,沒啥了不起,檢討就檢討!那真實,那坦蕩,那豪氣,讓人始終難以忘懷。2007年建軍80周年的時候,老英雄再次到北京出席英模大會,會議期間我多次去看望他,老英雄雖然87歲了,但樂觀豪邁依舊,不減英雄風采。可惜老英雄去年離開了我們,不能看到建軍90周年的慶典。

張春禮給八連官兵講傳統

在和那一代軍人的接觸中,他們對生與死的態度,對我們來講是刻骨銘心的。1976年我調到軍機關工作,軍副政委劉建德經常帶著我下部隊,閑談時總離不開過去帶兵打仗的老話題,講他自己的故事,也講劉正昌、王連生、張春禮這些著名戰鬥英雄的故事。他說剛當兵聽到槍響也害怕。但當你經歷過幾次戰鬥,特別是看到身邊戰友犧牲了,看到老百姓遭殃了,就不害怕了,就懂得了當兵不怕死,怕死不當兵的道理,就懂得怕死是一個軍人最大的恥辱,一個軍人一旦被認為是怕死鬼,一輩子沒臉見人。我認識兩位首長,他們的傳奇經歷都足以讓後人尊敬,但他們之間有個一生難解的過節。抗戰期間,他們一個是團長,一個是營長,在一次戰鬥中,團長率兩個營被日偽軍包圍在一個村子里,營長率一個營在外圍也受到敵人攻擊。戰鬥打得非常慘烈,戰果也非常輝煌,給敵人以重大傷亡后,我援軍追到,敵人倉皇而逃。營長的隊伍在牽制敵人和追擊逃敵時也打得漂亮。但事後,身受重傷的團長表揚被圍的兩個營戰鬥作風如何過硬,關鍵時刻沒有人貪生怕死,對外圍的營則肯定不夠。這使營長難以接受。之後營長始終用行動證明著本人和他帶的兵都是視死如歸、敢打硬拼的血性漢子,但也始終對團長難以釋懷。幾十年過去了,當年的營長因為癌症住進了301醫院,將不久於人世。我去醫院看營長,說著說著又舊事重提,營長很專註又有些憂鬱地看著前方,眼睛閃著光,說道:我這個人就是這樣,領導和群眾怎麼批評都行,就是不能說我們怕死,懷疑都不行。這事我知道團長沒有惡意,我也不是記恨他,但我是一輩子都很在意這件事。

一定要有一個好作風

我在軍、師機關工作的時候,軍首長是清一色的老八路,師首長中「解放牌」算是年輕的。後來到西安政治學校學習,校長政委都是抗戰時期在延安工作過的老同志。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調到軍委機關工作,直接為軍委總部首長服務,經常能接觸到開國元勛級的老紅軍老八路。他們身上的好傳統好作風,點點滴滴影響著我們。

比如他們對信仰的堅定,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軍隊事業的忠誠。我曾經服務過劉華清、張震、張萬年、遲浩田等首長。他們一生經歷過很多風浪,不變的是他們的老紅軍老八路本色,他們那份家國情懷。這些人大都出身貧苦,和人民群眾有密切聯繫和深厚感情。記得有一年,我隨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來到山西左權縣西河頭村,那裡曾是劉鄧首長率領的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部所在地。劉華清在村裡東轉西轉,終於找到了他當年的住處,親切拉住當年房東的手,眼含淚珠,噓寒問暖。臨別,劉華清從腕上取下自己的手錶送給那位老鄉,反覆表達對老區人民的感恩之情。還有遲浩田副主席,經常向我們講起沂蒙山的父老鄉親們,他一直和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保持聯繫,也一直牽挂著當年和他一起戰鬥過的那些戰友們。有一位被稱為「保爾」的老英雄叫朱彥夫,戰場上失去四肢,只有微弱視力,是特等傷殘軍人,退伍后當了20多年的村支書,帶領鄉親建設家園。晚年以堅強毅力寫出《極限人生》和《男兒無悔》兩部自傳體小說。《男兒無悔》出版前,朱彥夫請遲浩田作序,我代首長起草序言稿時,遲浩田深情回憶他與朱彥夫的交往,講得最多的是一個共產黨人應該像朱彥夫那樣活著,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奉獻給國家和人民。

1996年6月12日,時任軍委副主席的張震上將視察紅九連。

比如他們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他們的嚴謹和求實精神。張震副主席當年是三野的參謀長,身經百戰,功勞卓著。他治軍嚴格,求真務實,嚴謹細緻,我曾有過切身感受。一次下部隊調研,有個單位彙報自己的先進典型時,張震反覆追問這個典型有哪些問題和不足,他不客氣地說:你這個典型十年一直沒有缺點?我看不見得。要一分為二,不然人家不服。部隊要有一個好作風,敢說真話,不怕暴露矛盾和問題,不然部隊怎麼能帶好?在了解一個單位管理教育情況時,張震讓部隊領導主要彙報存在哪些問題,有針對性地做了哪些工作,對基層士兵情況的掌握是不是準確到位。他要求各級領導掌握情況必須真實細緻,不能「好像」「大概」,胡亂應付。在檢查部隊進駐香港準備工作時,當聽說進港裝備有的超寬超高,通過一些橋樑、涵洞有困難時,張震要求一定要摸清哪些裝備在哪些橋樑和涵洞超寬超高,超了多寬多高,涉及多少裝備,必須清清楚楚,不能大而化之。在視察一支潛艇部隊時,張震執意要下到一艘老舊潛艇內察看,大家想著他80多歲了,又身材高大,艇內狹窄,勸其不要下去了,但張震硬是鑽下去親自觀察了解情況。他還有個特點,一般講話,不讓機關準備稿子,需要時也是自己親自出思想,親自修改。記得有一次他把一個講話稿修改完退給我們,第二天我接到他的電話,指示我把某段中的某一句話,放到某段某句話的後面,當時他手裡並沒有稿子,這件事使我對張震首長的記憶力以及嚴謹認真的程度,感到大為驚奇和十分欽佩。

還比如他們做人的真誠,對下級特別是對士兵的關愛。我們跟隨張萬年副主席下部隊,他經常講,一個領導關鍵是要有一個好德,心眼要好。他說什麼是好德、好心眼?就是看到同事、部下有成績有進步就高興,看到他們有失誤有挫折就心痛。他每到一個部隊都強調要關心基層官兵的疾苦,要隨時知道他們在哪裡,在幹什麼,在想什麼,有什麼困難需要幫助,及時做好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實實在在為他們辦點管用的事。他還特別重視培養良好的官兵關係,堅決糾正個別打罵體罰士兵的現象。有一年我們隨他去山西調研,午飯前他聽說有一名戰士因為受到連長粗暴對待,跑到五台山當了和尚。午飯後他顧不上休息,親自上山找到這名戰士了解情況,並指示總部和有關部隊對這件事做了妥善處理。張萬年說,帶兵要嚴這沒有錯,但首先要知兵愛兵,知兵愛兵,打仗時才有人給你往前沖。人心都是肉長的,愛護士兵就是愛護軍隊的基礎,就是愛護部隊的戰鬥力。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礎實在,部隊好帶。

真正的軍人都崇尚榮譽,遇到急難險重,奮勇爭先,不甘居人後。但軍人崇尚榮譽,追求政治進步,是以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為前提的,而不是處處計較個人名利得失。衝鋒在前,退卻在後;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是戰爭年代過來的前輩們的良好品質。

開國上將張愛萍,是我入伍時所在部隊的創始人之一。我們老部隊流傳著許多張愛萍的故事。張愛萍文武雙全,軍政兼優,為人正直,坦蕩無私。他曾十多次拒絕擔任更高一級領導職務,真誠希望組織上選拔比他更合適的同志去當。相比後來一些人什麼官都想當、什麼職務都敢要的不良風氣,他的這一品格更加值得尊敬。我到北京工作后,因為張愛萍是軍委老首長,也屬於我們服務的對象,加上我又是來自他的老部隊的緣故,和他有了較多的接觸。一次我向他轉告,老部隊邀請首長回去看看。張愛萍拍著大腿說,我的腿「文革」中被「造反派」打壞了,現在也走不動了,但請轉告老部隊的同志們,當官也好,帶部隊也好,不要怕吃虧,千萬不要追名逐利。追名逐利,一時占點便宜,最後總是要吃大虧。他對社會上和部隊中爭名奪利的現象,表達了憂心忡忡和深惡痛絕。他曾經鮮明地提出:「勿逐名利自蒙恥,要辨偽真羞奴顏」。《張愛萍傳》出版的時候,我認真學習領悟老首長豐富而傳奇的人生經歷,寫了這樣一首詩:「少年仗劍出夔門,彈雨槍林百戰身。遇事能謀兼善斷,生性驍勇亦斯文。功高恥作名利客,位尊甘當普通人。一篇讀罷教益多,最是將軍本色真。」我把這首詩送給張愛萍,老首長讀後要秘書放在他的寫字檯上不要收走。他的秘書告訴我,這首詩一直在老首長的桌子上放著,直到他老人家去世。我猜想老首長這裡所希望的,是讓我們認真傳揚一種正氣和骨氣。

第一次核實驗期間,試驗總指揮張愛萍在試驗現場。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部隊一段時間可以經商,帶來了許多消極影響。那些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老前輩們,對此非常著急和擔心。我就多次聽張震副主席講一件往事。淮海戰役的時候,國民黨徐州「剿總」司令劉峙為了自己的幾處鹽店生意不折本,提前泄露軍隊棄守部署,搞得滿城風雨,軍心動搖,實際上未戰先敗。軍隊經商必然會引起腐敗,使軍隊喪失戰鬥力。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黨中央、中央軍委果斷決策軍隊停止生產經營,對保持人民軍隊的性質和本色有著重要作用。部隊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受消極腐敗現象侵蝕也勢所難免,但我覺得那些從戰爭年代過來的首長們,絕大多數都旗幟鮮明、毫不含糊地堅守著一個基本底線,那就是堅決不拿原則和人格做交易。在他們看來,當官先要做人。為追求升官發財,投機鑽營,投桃報李,甚至利用手中權力搞利益交換,是非常可恥的。記得有一次我去一位領導同志辦公室,他正在那裡發脾氣。原來是有人為謀私利,公然想用金錢到他這來打通關節。這位領導聞之大怒,立即指示有關方面嚴肅查處。在他看來,這種行為不僅違反了法紀,也是對他人格的侮辱,是不能容忍的。回味老一輩的教誨和風範,聯想到後來軍隊一些高級幹部集政治蛻變、思想墮落、經濟貪婪、擅權妄為於一身,最後落得身敗名裂、千秋罵名的可恥下場,確實有許多東西值得深思和警醒。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