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趙薇:全盤皆輸的「母儀天下」,多半是太把孩子當回事

趙薇語錄:「不能太把孩子當回事兒!」

有沒發現?好閨蜜總是實力相當,趙薇和王菲就是這樣的典範。

她們不僅在事業上一路比肩攀登,就連育兒帶娃,都是一等一的智慧媽媽。

最近趙薇在她的真人秀節目中說出了上面的這句話,就值得我們豎起大拇指!

1

在綜藝節目《中餐廳》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家客人吃飯,媽媽說,「孩子說,再也不出來和我玩了」。

趙薇問:「為什麼,他看不上你哪裡?」

男孩媽媽接著說:「他哪裡都看不上我,我在家裡的地位被排到最後,他奶奶太寵孩子了,孩子覺得自己在家裡的位置是第一的!」

對著這位失落的母親,趙薇說道:「你不能讓兒子有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將來你老了,他也覺得你沒那麼重要,不能太把孩子當回事兒!」

她接著說:「有些孩子,不給買個平板電腦,就當街抽媽媽耳光這種,就是因為從小把他太當回事了。」

媽媽們當即表示贊同趙薇的說法。

如今的孩子家庭地位都很高,家裡有什麼好玩的好吃的先讓給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便認為這是他本該享受的特殊待遇,甚至恨不得地球都得圍繞著他一個人轉。

漸漸地,孩子越來越自私,大人越來越沒有威信。

其實,這樣的家庭真不少:

● 特彆強大,儘力給孩子創造了衣食無憂的條件。

● 源源不斷地給孩子零花錢。

● 什麼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盡量去滿足孩子的需求。

● 為了給孩子最好的吃穿,最好的學校,最好的房子,讓自己累死累活,卻忘了讓孩子們和自己一起分擔責任。

● 不是自己包辦一切,就是花錢找保姆包辦家裡的一切家務。

這樣做直接導致孩子們:

● 養成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並沒有意識到掙錢是個辛苦的過程。

● 習慣了媽媽的付出,卻並不會感恩。

● 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好吃懶做。

● 一旦滿足不了他們,容易做出過激行為:機場弒母的留學生汪某,留日五年,從未打過工,學費和生活費都靠母親每月7000元人民幣的收入來出。母親四處舉債,實在拿不出錢,他在機場捅了前來接機的母親9刀。

● 一旦讓他們改變,讓他們承擔責任,他們就變得百般挑剔和逃避,是十足「白眼狼」。

2

英國的利斯說過,溺愛的雙親應該記住:每樣事都替孩子做,不希望孩子做什麼事,這是對他有害的。孩子通常不需要嬌養,他們要能盡職負責,過度的溺愛與嬌養其結果是侮辱。

想起有一次我去朋友朱莉家吃飯。朱莉在廚房忙著做飯,她七歲大的女兒艾米會主動幫忙打下手,擇菜、洗菜,拿小刀切胡蘿蔔丁,幹得有模有樣。

吃飯前,艾米就擺好了碗筷,幫大人一一盛飯,我問會不會燙到孩子的手,艾米說,不會的,我經常給爸爸媽媽盛飯。

看到我驚訝的眼神,朱莉笑著說,艾米一歲半開始自己拿勺吃飯,兩歲半學會了洗菜,四歲開始就是小幫廚了,吃完飯她會自己洗小碗。

飯後,艾米用抹布擦乾淨桌子,然後自覺地去房間做作業,全程主動自覺,不需要朱莉催促完成。

我對朱莉的教育理念佩服得五體投地,朱莉說,培養艾米的獨立性很重要,艾米從小到大都是自己吃飯,摔倒了也是自己爬起來。

家裡所有的事情他們都和孩子商量著來,而不是讓艾米優先,絕不給艾米特殊待遇。

朱莉告訴我:如果真的愛孩子,就不要太把他們當回事,應該讓他們學會承擔,這樣才能更好地成長。

3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喜歡一家人全部圍著孩子轉。我記得有一次逛街的時候看到一家五口人,媽媽抱著孩子,所有人以孩子為中心,圍成一個圓形走著。

爺爺負責遞塊餅乾給孩子,奶奶負責喂孩子喝水,爸爸負責逗孩子開心,一家人聽從孩子的指揮。

若不是親眼看見,我不會相信有家長在孩子面前這麼低姿態。

我身邊有百分之六十的朋友在啃老,房子車子都是老人買的,孩子出生后也是老人帶。

如果老人身體不好,也必定要拿出錢來幫忙養孫子,不然就是狠心、自私、冷漠,所以的老人也很無奈。

的啃老族越來越多,啃老族其實就是長不大的巨嬰。他們從小到大的所有事情都是父母一手操辦好,就連婚事也是父母託人找關係介紹的好姻緣。

當父母年歲已老,再也不能庇護孩子的時候,這時候孩子就會反過來埋怨父母,為什麼不幫忙帶孩子,為什麼不幫忙還房貸?為什麼不關心年輕人?

我們曾經做過這樣一組隨機調查。只有16%的人記得父母的生日、愛好、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有48%的人認為父母就該幫兒女,不然就是不仁不義。還有34%的兒女對於啃老一說保持中立的態度,認為年輕人的壓力也很大。

隨著上世紀八十年代獨生子女政策實施,孩子變成了稀缺物種,兒童的地位顯著提高,也為如今老人的養老問題埋下了隱患。

這些被兒女精神遺棄的老人們年輕的時候犯過同樣的錯誤,就是太把孩子當回事,家裡永遠是孩子第一。

教育就像投資,你對孩子前半生的教育,決定你後半生的命運。就像趙薇說的,一個家庭孩子的地位不能第一,千萬不要太把孩子當回事。

等你老了,就會嘗到自己種的苦果,因為你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就會有什麼樣的晚年。

4

完美的母女關係,母子關係,應該是同甘共苦、及時互動的,需要雙方心裡有一桿秤,時刻保持愛的平衡,而不是一方一味付出,一方盡情接受。如果長期失衡,那麼種下的不是愛和希望,而是白眼狼和毀滅。有這麼幾個關鍵,值得思考:

1「不管」是最好的「管」

要從內心認識到兒童成長需要「試誤」。孩子從生活中汲取的經驗與教訓,比母親口頭講一百遍道理都印象深刻。

「犯錯誤」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只有修夠一定「課時」,他才能真正獲得舉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長要理解「過失」的價值,看到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他的「過失」與「成就」具有同樣的正面教育功能。

2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要讓孩子獨立面對問題

孩子真正的成長,都是從獨立生活的那一刻開始的。第一次獨自睡覺,第一次自己洗澡,第一次做家務,第一次做小義工……讓孩子體會到獨自生活的艱辛,從中學會自己出主意,自己解決各種問題,這樣才有可能讓其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溫迪莫格爾就曾說過,當父母傾盡全力不讓孩子體驗到不適時,他們長大后,反而不知道如何面對正常的挫折。

3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從承擔家務活開始

根據德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論」,孩子從1歲起,就會形成關於自我的觀念,3歲就會進入自尊期,開始尋找自我價值。

孩子為了尋找存在感,會試圖去幫媽媽洗碗洗衣服拖地……那麼,只要他們樂意,有什麼不可?

● 擔心孩子太小,怕磕傷?那洗碗的凳子放穩點唄!

● 擔心孩子洗不幹凈?過後悄悄再洗一遍就是!

● 體力勞動浪費孩子時間?拜託,這是在教孩子自食其力好嗎?

4向孩子示弱,讓孩子幫助你

養育孩子,不僅需要鬥智斗勇,它更需要時刻保持平衡,既不能對孩子不管不顧,也不能對孩子溺愛得太深。

楊瀾談自己的教育經歷時,曾說:別把勁兒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實、快樂,有責任感,有情緒管理能力,孩子會模仿你的。

還有一種聰明的做法,就是向孩子示弱,讓孩子懂得去理解和尊重父母,體驗生活中的不容易。否則孩子們心安理得享受著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體貼父母。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