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南亞社會主義運動的現狀、貢獻和前景

導語

南亞社會主義運動歷史悠久,各國共產黨的理論和實踐探索獨具特色,影響深遠,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思想理論、政治實踐和社會影響三方面看,南亞社會主義運動大體有三大流派,其興起、發展和壯大一直受國際國內因素雙重影響,形成了獨特的發展歷程,也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理論觀點和政治實踐。當前各國共產黨的組織、群眾基礎尚在,並努力加強黨建、調整發展策略。

文章載於《當代世界》2017年第7期

王正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亞洲一局

南亞社會主義運動歷史悠久,各國共產黨的理論和實踐探索獨具特色,影響深遠,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蘇東劇變后,南亞社會主義運動在逆境中站穩腳跟,一枝獨秀。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南亞各國共產黨不畏挑戰,堅持奮鬥,積極進取,進一步豐富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理論和實踐經驗。

1主要流派

社會主義思潮在南亞的影響較大,信仰社會主義或奉行社會主義政策的政黨數量眾多。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三國憲法中有「社會主義」字眼,尼泊爾新頒布的憲法提出要「努力創建社會主義基礎」。從思想理論、政治實踐和社會影響三方面看,南亞社會主義運動大體有以下流派。

一、信奉科學社會主義並且走議會鬥爭道路的政黨

這是當前南亞社會主義運動的主流,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簡稱印共(馬)〕、印度共產黨、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簡稱尼共(聯)〕等各國主要共產黨都持此主張,一度搞武裝鬥爭的尼泊爾毛派共產黨後來也走上這一道路。其理論淵源是馬克思、恩格斯特別是恩格斯後期所強調的「和平過渡」思想。這些黨認為不應放棄任何和平奪權的機會,在和平沒有可能的情況下進行暴力革命。其基本思想是「把群眾運動與議會鬥爭結合起來,是否和平向社會主義過渡,留給階級敵人去選擇」。在政治實踐上,表現為參加多黨選舉和議會政治,自稱要實現兩個目的:一是暴露資產階級民主的階級壓迫實質,如尼共曾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參加評議會以摧毀評議會制度」的口號;二是利用執政機會給民眾以及時的救助。實踐成就方面,體現在印左翼政黨在西孟加拉邦等三邦多次執政,尼兩大共產黨先後多次執政,斯、孟各左翼政党參加執政聯盟,以及各黨推行了一些具有社會主義性質和色彩的經濟社會政策。

二、信奉科學社會主義但走武裝鬥爭道路的政黨

這一派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發展壯大,起先多在黨名后加「馬列」,如印共(馬列)等,后多自稱「毛派」,在印度和尼泊爾影響最大。其思想淵源主要來自革命,大都認為在以農業、農村、農民為支柱的東方國家,既不能走蘇聯式的城市暴動路線,更不能走議會道路成為修正主義者,只能開展土地革命以發動「持久的人民戰爭」,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其鬥爭方式主要是在國家和軍隊難以有效管控的農村、山區、部落建立武裝革命根據地,發動人民群眾,開展武裝鬥爭。主要實踐包括印度納薩爾巴里農民武裝起義後印共(馬列)的武裝鬥爭、尼共(毛)發動的十年人民戰爭,印共(毛)至今依然在印東部山區進行鬥爭。

三、信奉「民主社會主義」和「本土社會主義」的政黨

前者在各國民族民主政黨中頗為流行,印度國大黨、尼泊爾大會黨、巴其斯坦人民黨、斯里蘭卡自由黨和統一國民黨、孟加拉國人民聯盟等均宣稱以社會主義為奮鬥目標。後者起源於南亞農村、部落和宗教中的經濟公平、社會正義、互助互愛等傳統思想,受到「聖雄」甘地、斯里蘭卡佛教徒及各國伊斯蘭教徒等本土知識分子推崇。但這兩派最終目標指向並非一般意義所講的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社會,一般不列入社會主義運動範疇。

2發展階段

南亞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發展和壯大一直受國際國內因素雙重影響,形成了其獨特的發展歷程。

一、爭取民族自由獨立時期

十月革命振奮了東方國家爭取民族和社會革命的信心,也催生了印度等國的共產黨。1925年印度共產黨、1935年蘭卡平等社會黨、1943年斯里蘭卡共產黨、1949年尼泊爾共產黨分別成立,這些黨將馬列主義與工人運動、民族解放運動、民主革命運動(如尼泊爾反拉納家族獨裁世襲統治)等相結合,逐步成長壯大。受共產國際和蘇聯的影響,這些黨的鬥爭策略轉變較大,在民族解放鬥爭或舊民主主義革命中並未成為領導力量。

二、深受國際共運發展影響時期

冷戰時代,各國共產黨前途命運深受國際共運的影響,國際共運內部的分歧和分裂也觸發南亞各國共產黨的爭論和分裂。分裂潮始於中蘇論戰,1964年印共(馬)從印共分裂出來,尼泊爾共產黨、孟加拉國共產黨、斯里蘭卡共產黨也出現親中派和親蘇派。印度納薩爾巴里、尼泊爾賈帕農民運動爆發后,親中派內部一部分人主張走武裝革命道路,形成「革命左派」。在此背景下,印共(馬列)、孟共(馬列)等共產黨紛紛成立。

三、自主探索發展道路時期

冷戰即將結束之際,各國共產黨開始主動、大規模、創造性地將馬列主義和國際共運經驗與本國條件相結合。當時走議會道路的共產黨如印共(馬)、尼共(聯)積極進行理論和實踐探索,形成「人民民主革命」、「人民多黨民主」等理論,在中央和地方的執政實踐也各有特色。尼共(毛)等走武裝鬥爭、暴力革命道路的共產黨,將馬列毛主義列為黨的指導思想,推翻了國王統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國。各國共產黨在蘇東劇變后的國際共運低潮中保存了力量,並不斷壯大。

四、應對全球化和新自由主義挑戰時期

全球化進程和新自由主義對南亞的滲透相對遲緩,南亞社會主義運動受到的衝擊起初沒有像歐洲和拉美那樣嚴重。進入21世紀,南亞各國加速捲入這一進程,印度總理莫迪上台、斯里蘭卡拉賈帕克薩政府倒台,各國左翼政黨將之視為新自由主義在南亞大面積蔓延的標誌。南亞各黨領導人紛紛開始強調要應對全球化和新自由主義的衝擊,包括在意識形態、政治政策、階級基礎、黨員隊伍等多方面的挑戰。

圖為2017年3月5日,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小城聖迪尼克坦,人們臉塗顏料,慶祝灑紅節。西孟邦位於印度東部地區。1977年,印度共產黨領導的左翼政黨聯盟獲得該邦政權,直至2011年在邦議會選舉中落敗,創下在民選選舉體制下共產黨連續執政長達34年的奇迹。

3實踐特色與貢獻

南亞各國共產黨在長期探索中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理論觀點和政治實踐,豐富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

一、獨具特色的執政實踐

印共(馬)領導的左翼陣線曾在西孟邦、喀拉拉邦、特里普拉邦長期執政,制定並執行了一系列社會主義性質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喀拉拉道路」、「西孟邦執政實踐」等共產黨在資本主義國家體制內執政參政的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由印共(馬)等社會主義性質政黨領導的左翼政府推出一系列具有社會主義性質和色彩的經濟社會政策。

(一)實施了有效的土地改革。西孟邦政府實施了「租佃運動」,保護佃農的永佃權和繼承權等土地權利,后根據土改法律收回地主富餘土地,無償分配給窮苦農民和無地農民。這樣徹底的土改在印獨一無二。據統計,2003年西孟邦小農佔地達全邦總面積的84%,而印全國水平僅為43.43%。

(二)採取了親人民的社會福利政策。推出了有利於工農、婦幼的福利措施,率先組建由平價商店組成的公共分配網路,發起全民識字運動,為普通民眾提供醫療、教育機會。喀邦和西孟邦長期在位居印度死亡率最低、人均壽命和識字率最高的邦之列,喀邦某些人文社會發展指標甚至達到了人均收入2萬美元以上的發達國家水平。

(三)推動社會公平,保護弱勢群體。地位低下的賤民和部落民是西孟邦土改的最大受益者,登記佃戶和分配的富餘土地分別佔到總數的42%、55%。特里普拉邦在部落民聚居地實施區域自治制度,涵蓋68%的面積、31%的人口和76%的部落民。左翼政府還為婦女、少數民族等推出組建合作社、發放特別補助和貸款、提供獎學金、平等對待民族語言等特殊政策措施。西孟邦在印巴分治時曾發生嚴重的教派流血衝突,可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印教派衝突滋長之際,該邦卻極少發生類似事件,這證明左翼政府的民族宗教政策是卓有成效的。

左翼政府還注重結合國情和傳統,探索推進政策創新。

(一)推行基層自治,深化民主權利。「潘查亞特」是印特有的鄉村自治傳統,西孟邦和喀邦率先將其制度化、民主化、法制化,設立三級潘查亞特自治體系,權力下放,讓民眾及其基層代表決定如何分配資源、實施項目,極大地調動了民眾參加政治和經濟活動的積極性。

(二)應對全球化挑戰,探索推行「新工業化」政策。20世紀90年代起,西孟邦主動制定新產業政策,在繼續促進公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的同時,大力吸引民資、外資。雖然後期因工作方式等問題,推進「新工業化」政策過程並不順利,但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大方向是正確的。

(三)開展「人民計劃」運動,推進多層次發展對話。喀邦政府將邦發展資金的40%直接劃撥給各鄉村,民眾直接討論提出方案,決定如何使用經濟資源。開展從下到上的多層次發展對話,讓老百姓提出攸關切身利益的問題;舉辦「國際喀拉拉研究大會」,邀請國內外專家共同制定發展戰略。這種注重結合黨的路線、民眾需求和專家建議的決策和執行模式得到民眾的認可和擁護。

尼共(聯)、聯合尼共(毛)均曾在中央執政;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的社會主義政党參加了執政的中左聯盟,提出過一些有社會主義傾向的、親人民的政策,雖然任期短暫或不掌握實權,但這些政策的推出也起到了宣傳和宣示社會主義的作用。

二、內容豐富的理論探索

冷戰時期,南亞各國共產黨普遍認同「兩階段革命論」,主張先完成工人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然後推進社會主義革命。蘇東劇變后,各國黨獨立自主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理論探索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尼共(聯)提出「人民多黨民主」理論,認為在尼建設人民民主專政要搞「人民的多黨民主制度」,倡導憲法至上、多黨競爭、依法治國和維護人權。聯合尼共(毛)提出走「普拉昌達道路」,主張武裝鬥爭並不完全排斥議會道路,以及要「發展21世紀民主」。印共(馬)也進一步完善了「人民民主革命」理論,提出建設「人民民主國家」,主張擴大統一戰線,成為非國大黨、非教派主義印人黨的「替代政治力量」;反思蘇東劇變,強調民主和民主集中制,並對市場和社會主義的關係進行了新的探索。

三、共產黨之間競爭合作、多種鬥爭形式共存的獨特經歷

南亞一些政黨在蘇東劇變前就相互諒解並開展合作,相互關係經歷了勢不兩立、競爭共存、聯合鬥爭三個階段,比如印共和印共(馬)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一直在西孟邦聯合執政。與此同時,思想運動、議會鬥爭、群眾運動、游擊戰爭等多種鬥爭方式在各國同時存在,各有擁躉,各有影響,成為南亞社會主義運動的特色。

南亞一些共產黨認為,出現多黨並存的原因一方面是共產黨歷史上的分裂,另一方面是不同地域、不同群體的人民群眾思想認識水平各有不同。他們強調,國際共運史表明,強求一致只會導致黨內矛盾尖銳化;分裂和另立新黨,獨立自主地尋找合適的理論和道路,在實踐檢驗的基礎上再尋求共識,達成合作甚至合併,也是可接受的。

四、議會內外鬥爭相結合的探索

恩格斯等所設想的「和平過渡」,是根據當時歐美髮達國家的實際情況提出來的。對發展家的共產黨如何走議會道路進而實現社會主義沒有現成的理論答案。而南亞各國的共產黨曾多次通過選舉獲勝上台執政,形成了一些經驗:議會鬥爭是暴露敵人、救助民眾的重要途徑,要重視議會工作;選舉不是政治工作的全部,要把議會鬥爭和群眾運動結合起來;選舉策略必須服從政治策略,選舉聯盟不應妨礙黨壯大自身力量,不應影響黨的意識形態和政治獨立性;要防止選舉導致派系之爭等等。這些探索雖然是初步的,也有曲折反覆,但畢竟為發展家開闢了一條暴力革命之外的政治鬥爭方式,也保存和壯大了社會主義力量。

五、應對宗教、種姓等特殊社會因素的探索

南亞宗教、種姓影響深厚。宗教和種姓矛盾常常超過階級鬥爭,群眾很難形成一貫的階級意識,各國共產黨的發展長期受此影響。印共(馬)前總書記卡拉特稱之為「身份政治」現象,認為這使民眾無法認清壓迫的真正根源,分散了反對剝削階級的力量,影響了黨的發展。南亞各國共產黨長期應對這一挑戰,提出要「將黨的長期奮鬥目標與當前反對民族歧視、種姓歧視和性別歧視的運動相結合,爭取將其融入階級鬥爭」,「還要積極教育群眾,提高其覺悟,投入到更廣泛的爭取民主與階級解放的運動中去」。在國際共運中,各國共產黨也遇到許多歷史的、民族的、具體的挑戰,而南亞各國共產黨應對種姓和宗教問題的經驗不無借鑒意義。

4當前挑戰和發展前景

從政治實力消長看,南亞各國共產黨近年來普遍遭遇發展困境。一是在全國層面的實力下滑。兩次執政的聯合尼共(毛)從制憲會議第一大黨淪為第三大黨。十年前印共(馬)和印共是印度議會第三大力量,2014年大選所獲議席已低於2%。二是地方選舉連敗,根據地丟失。印度左翼陣線痛失執政長達34年的西孟邦政權,控制的地方市政機構從四分之三以上銳減至10%以下。

南亞左翼政黨對當前挫折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為國際共運處於低潮,全球化進程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實施影響著各國經濟基礎和階級關係,給南亞社會主義運動帶來衝擊。而南亞各國共產黨也急需進行理論和實踐探索,加強黨的建設,以妥善應對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比如,印共二十二大組織報告指出,該黨僅有30%的黨支部在認真履行職責,僅有50%的黨員全力以赴參與黨組織的政治活動,必須大力加強黨的組織建設。

雖然南亞各黨當前遇到了種種挑戰和難題,但是從客觀條件看,南亞社會主義運動有長期歷史積澱和豐厚社會土壤。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南亞16.7億人口中四分之一生活在貧困線以下,20%的富人佔有60%以上的社會財富,而20%的窮人卻僅佔不足10%。隨著經濟自由化進程加速,社會貧富差距繼續拉大。「城市中產階級的突然出現和窮人及下層階級的失敗,已經在農村人口和城市窮人當中點燃了嫉恨之火」,這為各國共產黨動員群眾提供了社會土壤。

當前,南亞各國共產黨的組織、群眾基礎尚在,並努力加強黨建、調整發展策略。印度左翼政黨黨員合計在200萬以上,附屬群眾組織合計在4000萬以上,依然是除社會主義國家外實力最強的共產黨之一。尼泊爾主要共產黨在政治格局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各國民眾大都認同共產黨擁有能力和品格傑出的領導人,例如,印共(馬)之所以能在特里普拉邦執政,原因之一是其首席部長有「無可辯駁的道德品質」。2015年上半年,印共(馬)和印共分別召開第二十一次和第二十二次黨代會,在政治路線、組織作風建設、議會鬥爭策略方面進行了調整,提出要在政治和政策上更多體現獨立性。印共將2015年定為「組織工作年」,強調要下大力氣解決黨內執行難、基層散的突出問題。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主管·研究國際問題的必讀期刊

《當代世界》雜誌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月刊。作為中央級外事部門主管的權威媒體,她依託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和中央其他外事機構,薈萃眾多知名國際問題專家,以海內外國際問題智庫豐富的人脈和信息資源,宣介與共產黨的對外方針政策,權威解讀對外戰略,深度剖析國際關係和世界政黨政治的演變和發展,聚焦世界熱點、難點,全方位、多角度地評析世界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等方面的最新發展趨勢和事件,是廣大讀者特別是領導幹部了解世界的一個重要渠道,同時也是世界了解的一個重要窗口。

【中文刊】18元/期,216元/年

郵發代號:82-723,國內統一刊號:CN 11-3535/D

國際標準刊號:ISSN 1006-4206

【英文刊】80元/期,320元/年

郵發代號:80-270,國內統一刊號:CN 10-1398/D

國際標準刊號:ISSN 2096-1596

地址:北京市復興路4號中聯部

訂購電話:010-83908408

投稿電話:010-83908407/9012

新春特惠 微信訂閱《當代世界》精美雜誌

關注當代世界!

與您分享最權威的國際時政文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