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虧損19年卻越辦越大,重慶這家書店為什麼「能」?

新華社重慶4月23日新媒體專電題:虧損19年卻越辦越大,重慶這家書店為什麼「能」?

新華社「網事」記者谷訓周文沖劉恩黎

在重慶,有一家叫做「精典」的書店,光鮮亮麗又不失氣質。有人說,在這裡可以看到最美的江景;也有人說,在這裡拍照發朋友圈的人比買書的人還多。創辦19年來,書店連年虧損卻越辦越大,這是什麼?老闆怎麼想的?記者帶你一起探秘。

記者探訪精典書店

位於重慶南濱路上的精典書店,面朝長江,夜幕降臨,對岸高樓林立的解放碑、朝天門燈火輝煌。臨江的大落地窗前,打扮入時的重慶女孩黃雨萱一邊喝著卡布奇諾一邊翻著小說。「我喜歡這裡的氛圍,每周要來兩三次,讓心情沉澱一下。」黃雨萱說。

也許正是為了「迎合」更多年輕讀者,在精典書店1600多平方米的空間內,巴渝傳統的吊腳樓式建築設計、牆上徐克的照片、大師製作的武夷岩茶,處處體現著文藝范兒。

「環境舒適會吸引更多人,來的人多了,看書的人也會慢慢多起來。」書店創辦人楊一說。

文藝書店背後——初心、苦心、野心

54歲的楊一畢業於四川大學數學系,後來辭去高校教師工作,棄筆從商,是知識分子中最早下海的一批。「賺錢之後就想回饋社會,而開一家好的書店就是我選擇的方式。」楊一說。

讓更多人喜歡閱讀,甚至希望書可以改變某個讀者的命運,是楊一創辦書店時的「初心」,也是他堅守實體書店的「苦心」,更是他這份事業最大的「野心」。

楊一和書有一段難解的情結。「我小時候其實是一個很不安分的人。」一次偶然,母親把楊一領進圖書館。那年他13歲,第一次走進圖書館。望著一排一排高大的書架,楊一一下子就被震住了。

「那一瞬間我覺得自己身上的野性在消失。我開始愛上閱讀,慢慢地開始讀書,成績也一點一點好起來。有這個經歷以後,我就覺得是書改變了我,所以我也希望用書改變更多人的命運。」楊一說。

「理科生」楊一給書店注入了自己的個性標籤,突出科學類圖書的地位,是精典書店最大的特色。楊一最愛的科普書《從一到無窮大》,莫比烏斯環、克萊因瓶、超級立方體等科學裝置也擺在書店最顯眼位置。經過多年力推,現在精典書店的暢銷書排行榜里有了科學類書籍。楊一說,這在國內的書店是很少見的。

4月23日這天,記者看到精典書店裡「人滿為患」,大部分都是時尚的年輕人,還有幾個網友在做網路直播。

楊一欣慰地對記者說,通過對精典書店讀者群多年的觀察,讀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很多90后、00后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連年虧損為何能越辦越大

書店自1998年創立以來,掙錢時少,虧損時多。當代人娛樂形式多樣,電子閱讀激增,網購書籍興起,精典書店跟大多數實體書店一樣,都面臨經營困局,僅去年就虧損一百多萬元。

19年來,楊一一直是靠其它生意賺錢來補貼書店。

很多人不解,一個商人為什麼要堅持做一門「虧本生意」。楊一的解釋是情懷和夢想。因此,儘管虧損嚴重,精典書店仍辦得更大更好。

去年,精典書店從駐守了18年的解放碑商圈搬遷到南濱路,楊一投資500萬元,帶來了一次重要升級。不僅面積從500平米猛增到1600平米,圖書量從15萬冊增加到20萬冊。功能也大大拓展,書店成為了一個「城市文化客廳」。書店門口,一座古希臘柏拉圖學院風格的半圓形梯級劇場,演講、話劇、音樂會、詩歌朗誦、新書發布會等文化活動時常在這裡舉行。新增的茶室、咖啡館、書房形式的小會議廳,在滿足讀者更多需求的同時,也給書店帶來一些營收。

楊一的堅守得到了政府支持。精典書店獲得重慶市文化產業和實體書店的扶持資金支持,南岸區政府也向其購買服務,由精典書店承接活動,藉以培養全民閱讀氛圍。

精典書店遷址南岸區,還與南岸區圖書館碰撞出了火花。從書店中央的吊腳樓拾級而上,是重慶市南岸區圖書館的一個分館。讀者可以在這裡閱讀,也可以到書店收銀台辦理外藉手續,看完后可在市內任何一家公共圖書館歸還。

見過圖書館里開一家小書店的,但書店裡「藏」著一家公共圖書館,的確罕見!

重慶市南岸區文化委主任李永文說,把公共圖書館植入書店、咖啡館、文化機構等社會單位中,是政府為市民提供更優質服務的一種創新,圖書館和社會經營場所的合作可以把有限的政府圖書館資源向社會進行無限的延伸,讓更多年輕人走進讀書空間,喜歡閱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