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想北平》——對生命意義的探索與追尋

老舍先生是一位蜚聲文壇的小說家、劇作家,也是一位傑出的散文家,在4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他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精美的散文。《我的母親》、《宗月大師》、《養花》、《貓》、《濟南的冬天》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篇。這些散文或談笑風生,或娓娓道來,呈現出與他小說一樣的輕鬆幽默的風格。通讀這些文章,我們可以看到老舍先生的性格、愛好、人生際遇、居住或遊歷過的地方,通過這些毫無遮掩的充滿生活氣息的文字,我們能夠更近的去接觸一個真實的老舍。

《想北平》是鷺江出版社精選的五十六篇堪稱傳世經典的老舍散文集,其中一部分是抒情寫景記人的文章,一部分是幽默散文,另外還收入了一部分文論。書中配有老舍與家人、朋友的合影,還有老舍在英國東方學院的留影,以及當年發表老舍作品的報紙的舊書影和老舍親筆題寫的詩作等珍貴的圖像資料。

語言幽默詼諧、內蘊深厚是老舍散文的特點。他的文字既寫出了對生活的熱愛,也有對現實的無奈,讀者在閱讀中可領會到一代文學大師的人生感悟,使心情在忍俊不禁中輕鬆起來。

老舍散文大都採用平敘的首發,看上去似乎漫不經心,其實在平淡的敘述中,飽含著感情的波濤,流動著內在的韻律。在懷友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他娓娓道來家常式地說著一件件小事,抒發著對友人的無限深情。

《宗月大師》寫「我」從小家貧,上不起學,后得宗月大師幫助上了學。當了學生后,常到宗月大師家裡去,知道他是闊少爺,「但是他不以富傲人」,「他的財產有一部分是賣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騙去了的,他不管;他的笑聲照舊是洪亮的。」「我」國中畢業時,他已一貧如洗,可是他仍然「好善」。

"沒有他,我也許一輩子也不會入學讀書。沒有他,我也許永遠想不起幫助別人有什麼樂趣與意義。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確相信他的居心與言行是與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質上都受過他的好處,現在我的確願意他真的成了佛,並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領我向善。」

可見老舍在記事的過程中,感情的變化形成一種別具風格的憂鬱的情緒節奏,這種情緒節奏通過富有節奏感的語言被表現出來。

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寫到,老舍一歲半時,父親去世,弟兄三人全靠母親獨立撫養。「為我們的衣食,母親給人家洗衣服,縫補或裁縫衣裳」,但母親做事永遠絲毫也不敷衍,還愛花,愛清潔,守秩序,好客,這些好習慣都穿繼給了老舍。更重要的是母親「軟而硬的性格」也傳給了老舍,所以老舍在此文中說到「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見母親對老舍的影響之大。

人對事物感知細微,往往與他的興趣注意有關。老舍從小就喜愛小動物,尤其喜歡貓。他對貓的性格分析得細緻入微——有時候很乖,「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有時候不乖,跑出去玩,整天可以不回來。「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生下小貓后,「它是那麼盡責地看護兒女」。

再比如他寫鴿子,感知經驗十分豐富,像生物學家那樣,對鴿子進行了細緻的分類研究。以顏色說,有灰、白、黑、紫為基本色,「全紫的叫紫箭,也叫豬血」,是最不值錢的,而雜色的鴿子又有高低貴賤之別,比如鐵翅烏或翅烏,「比單是烏又貴重一些」;以頭論,以嘴論,以身段論,都各有描寫介紹,讀了這些描寫,你一點也不會感到他的啰嗦,他把知識性、趣味性、愉悅性熔於一爐,增加了散文的審美效果。

有人評論說:如果說湘西屬於沈從文,上海屬於張愛玲,那麼北京和濟南就應當屬於老舍。老舍散文中有不少描寫北京和濟南生活景緻的名篇。

比如《想北平》一文就是如此作為一個在北平長大的人,在遠離故鄉時對故土的一種依戀和回憶在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故鄉的大街小巷、人情風貌都在他的腦海中浮現,和他融為一體,遙望故鄉的現狀,不能不使他感到悲傷和思念。「我心中有個北平。可是我說不出來!」「我不是詩人,我將永遠道不出我的愛。」「這不但辜負了北平,也對不住我自己,因為我的最初的知識和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和脾氣里有許多地方是這古城所賜給的」。

他最初的知識和印象來自北平,也是北平鑄就了老舍的性格,他感到自己也應該「像杜鵑似的啼出北平的俊偉」,以表達對故鄉的感激和深深的愛。然而,老舍並沒有採用華麗的辭藻,而是採用最直白、最質樸的方式來表達對北平的愛,這才是更為真切的。

走近老舍,走進老舍的散文藝術長廊,奇珍異寶比比皆是。《想北平》一書中的散文是老捨生命生活的記錄,從中可以看到老舍的熱愛生活、外圓內方、不失風趣等。作為一個注重實際生活體驗的人,老舍散文帶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平易近人的市井味道,也許這也是今天的我們喜歡老舍散文的一個原因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