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原作土筆章人談《來自深淵》

作者:izumi

封面:《來自深淵》

立體繪本衍生出的「深層」世界

根據竹書房「WEB Comic Gamma」網站上連載的人氣漫畫《來自深淵》改編的同名動畫正在炎炎夏日熱播中,ねとらぼ採訪到了漫畫原作土筆章人(つくしあきひと)老師,聽他分享本作誕生的經過,以及在莉可、雷格、娜娜琪這些充滿魅力的角色身上,有著他怎樣的情感寄託。當然,對於沒看過漫畫直接追劇的觀眾而言,之後的內容涉及部分劇透,特此告知。原文鏈接

故事講的是,在孤兒院生活的少女莉可,與來自深不可測的迷之大洞穴「阿比斯」的喪失記憶的機器人少年雷格,共同挑戰「一旦下潛到洞穴深處便將難逃一死」的命運的古典奇幻作品。動畫版尚處序盤階段,漫畫已於今年7月底發行了最新的單行本第6卷,據說能讓讀者領略殘酷、更富戲劇化的展開。

此次動畫版製作極其精良,從第1話開始便將漫畫中的一景一物及氛圍還原得相當細緻到位,這與土筆老師事無巨細的指導不無關聯。據老師講,還在開碰頭會的時候,動畫的主創成員們便圍著他刨根問底地問個沒完,就連奧斯小鎮上人們三餐的主食、燃料之類的也一一問起,均是他始料未及的。上述提問令土筆老師格外欣慰,這說明製作方把他設定中「考慮不周」的細節全都考慮進去了。動畫版不僅在情節主線上忠實原著,甚至照顧到了城市風景、家畜等易被人忽視的地方。正因為如此,儘管老師為趕稿不能每次開會都到場,但仍會從百忙中抽空觀摩了所有的後期錄音。

接下來聊聊土筆老師的個人經歷,看過漫畫的讀者一定會感嘆原作的完成度之高,但要是告訴你,《來自深淵》是老師的第一部商業作品,恐怕多數人會料想不到。當年,土筆老師從專科學校畢業后,進入了KONAMI,雖然名義上的頭銜是設計師,但頭3年,他的差事就是導入動作並做調整,之後又做了一段時間的界面(interface)設計。

直到5、6年後,土筆老師才在《Elebits》(エレビッツ,2006年KONAMI發行的Wii遊戲)千呼萬喚地盼到了與繪畫直接相關的工作。而在之前一年,老師還參與制作了名為《OZ -オズ-》(KONAMI 2005年發行的PS2遊戲《魔野仙蹤OZ》)的動作類遊戲。

當老師在遊戲行業整整工作10年,年過而立后,心頭突然產生出了惶恐。一想到,能夠精力充沛全力工作的年頭所剩無幾,且越往後越是光陰似箭。「時日不多」的危機意識的催使,成為了土筆老師下決心從遊戲轉戰漫畫的契機,不久便辭去了原有的工作。

退社后,老師拿起了畫筆,然而,以往對於漫畫,他只在筆記本的一角稍微畫上兩頁就厭倦放棄了,在《來自深淵》開始連載前真正完成的作品,就只有前1年畫的同人短篇《來自星星的弦樂》(スターストリングスより)。後來,讀過那部短篇漫畫的竹書房的編輯,在網路漫畫雜誌創刊之際找到了他。

說起《來自深淵》的創作靈感,老師在漫畫第1卷卷末曾經提過一點,原本,他想將某本「稍稍有別於傳統形式的立體(機關)繪本」以同人志的形式出版。可一旦講明其中的機關,就等於泄露了此後的「天機」,因而,記者也就只能將自己的好奇心苦苦壓制下去。

在製作立體繪本的期間,老師的腦海中突然冒出,「結合挖掘開採的舞台設定應該會很有趣」的點子,於是,就同高中時代至今的朋友兼如今助手的友人商量此方案的可行性,在得到朋友的讚許后,正式拍板開動。

土筆老師書中描繪了七層以上構造的「阿比斯」的情景。包括每一層的風貌、生物的生態、遺物、以及神秘的奈落文字等均有詳細設定。這是由於,故事的舞台被局限於「洞穴」之中,因此,相比將內部世界無限擴大,更為切實的做法是,向狹小空間的內部不斷進行深挖,直到落實到一花一葉。不然,很難向讀者傳達出洞穴世界的存在感,減弱故事的可信度。

在第1卷最初描畫「阿比斯」的地圖時,老師懷著自我解嘲的心情勾勒出連自己都覺著稀奇古怪的幻想式圖景,但畫著畫著,他不由地想,「如果書中的世界真實存在,該會是怎樣的地形地貌?又是從何時起演變成如今的模樣?」,自此便一發不可收了。

於是乎,想象彷彿插上了翅膀,其中的樂趣簡直妙不可言。其實,早在玩Game Boy的《巫術》系列的時候,土筆老師就愛邊看線框模型邊冒險,去體會「透過文字想象角色外形」帶來的享受。

而「阿比斯」之所以被分成若干層,也是拜從前在《魔界村》《OZ》《魔神英雄傳》等作品中體驗到的「闖關」樂趣所賜。查閱地圖,縱觀全局,判斷當下一刻所處的位置,並禁不住幻想將來的劇情,接下來會面臨何種冒險,就像是《銀河鐵道999》里那句經典的台詞「下一站會怎樣?」那樣,描繪著主人公此時此刻的光景,土筆老師的胸中也跟著無比雀躍。光看地圖的詳盡程度,可以想見老師在此之上花費的時間、精力,但老師形容自己在繪製地圖時思若泉涌,樂此不疲。

按說本劇的主人公應該是雷格,但觀眾不由自主就把莉可當成了主人公……對此,土筆老師解釋,按照原先立體繪本的構想,是要寫主人公一人潛入洞穴深處的故事,而漫畫版是將當初一個人的設定拆分到兩個人身上。繪本的主人公為男性,因而,莉可多少給人點假小子的印象,也是基於這層原因,她要比一般的少年更有衝勁。

拿《哆啦A夢》來打比方的話,莉可就是哆啦A夢、而雷格就有點大雄的感覺。不過,在能力方面兩者恰好相反,莉可屬於那種無論何種情況下都「勇往直前」向前沖的類型,而雷格身邊沒了莉可就會無所適從。

最早,土筆老師的考量是將第3話雷格覺醒之際作為故事的開端,從他的視角切入,雷格作為通常意義上的主人公,將之作為讀者情感代入的目標人物。老師心目中認定的「情感代入型」女主,不是那種整天拿棒子戳男孩屁股的類型。因而,故事的發展大致遵循雷格的視點。

為「愛」而逝,無怨無悔

此外,要讓故事順利行進下去,同樣離不開「終極」娜娜琪式的登場人物。自打她出場后,網路連載的人氣一度飆升。早在第2卷畫了雷格與奧森(CV:大原沙耶香)的對決之後,土筆老師稍微找到了感覺。只不過,當時老師一心想把本作畫成令讀者「開卷有益」的作品。後來,因決定要在第3卷推出「黎明卿」這一徹頭徹尾的大反派,為對角色起到反襯作用,娜娜琪便應運而生。

土筆老師坦言,漫畫第2卷的銷量並不盡如人意,以至於在企劃第3卷單行本的時候,不得不考慮如何更為巧妙地設置立體書的折法,而那時候剛好娜娜琪已經出場,所以就想方設法把人物描寫得讓人捧腹。也許是應了那句「皇天不負有心人」,第3卷出人意料地贏得了市場的熱烈反響,這下子,娜娜琪可真成了帶飛作品的「招財娜娜琪」了。

娜娜琪的魅力不僅限於在話尾加上「嗯吶ー」的口頭禪,以及標誌性的可愛外表。其背景身世同樣為人物增色不少……但是,土筆老師當初曾向擔當編輯宣布過「娜娜琪或許會死」的結局。就是為了讓莉可、雷格先脫身,娜娜琪在同黎明卿在戰鬥中兩敗俱傷,不幸犧牲。但作畫過程中,老師突發奇想,認為該角色「尚有生存的可能」。然後,吸取製作《OZ》時的經驗,套用「兩勝一、三勝兩,人多力量大」的思路。記得《OZ》的封套上寫著「為何OZ得要三人結隊」,應該說這款遊戲對土筆老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再有就是,漫畫版的分鏡框里時常出現手繪的痕迹,個別分鏡像是在作畫用紙上描繪出的,帶有溫馨氣氛的畫面。不過,這並不是使用傳統繪畫工具的結果,全篇漫畫皆是標準的全數碼作畫。據土筆老師介紹,清完線稿后,他會像畫水彩畫那樣,用不同濃淡的圖層疊加出想要的效果,再加入高光。而背景圖層則插入掃描作畫用紙的紋理。

手繪分鏡框的視覺衝擊在第2卷雷格與奧森的戰鬥場景中,奧森將雷格踩在腳下的鏡頭裡顯得尤為突出。起先,老師從第2話開始實驗性地嘗試手繪分鏡框線,並感覺效果不錯。多年博覽眾漫畫的老師體會到,漫畫的表現形式本就應該不拘一格。且類似的技法還在對話框及速度線上有所應用。

如果說2年半前,漫畫連載剛開的時候,讀者會因為角色可愛的長相等外在因素一時受到「迷惑」,但很快便會發現,其作品背後蘊含著探討生死的具有現實意義的嚴肅主題。一路之上主人公遭遇的艱險不合情理且殘酷血腥,絕非尋常意義上不痛不癢的「歡樂打怪之旅」。這正是作者想要達到的目的。莉可不斷負傷直至渾身傷痕纍纍,甚至被逐漸剝奪去肢體的自由,但女孩的雙眼始終透出生機。

正像,再微弱的光點放到漆黑的暗夜中會放射出璀璨奪目光芒那樣,生命,唯有置身無邊的黑暗,方能煥發出熠熠生輝的光彩。莉可在地表上的日常表現,至多是個冒冒失失成天闖禍給人添亂的搗蛋鬼,能夠在洞穴探險的過程中發揮出自身的特長不失為一種幸運。在作者眼中,那孩子與其說是個「阿比斯宅」,倒不如說是個「阿比斯呆瓜」。她並非有心想要創造前無古人的歷史,只是單純地樂在其中。

片中,莉可為了不讓劇毒蔓延到全身,沒有選擇肘關節,而是特地要求截去整條手臂,顯露出其想成為「探窟家」的堅定意志。對此,土筆老師講起,自己所看的名為《127小時》的電影,該片根據某登山家的右臂被岩石卡住動彈不得,直至生還脫險的真人真事改編。觀影之後,老師曾一度思索,為何在生死關頭,此人不選擇某處關節,而是毅然截斷了整條臂膀,而在影片中並未正面給出答案,只說傷愈之後,那人裝上假肢,繼續新的冒險。不過後來老師想明白了,「熱衷探險的人本就是一群主動找罪受的傢伙」,本質上同屬於一群無可救藥的人。

還有,人在「阿比斯」深潛之後,想要再次回歸地面必須經受「上升負荷」(「阿比斯」的詛咒)的考驗。這種讓登場人物「有去難回」的「單行道」設定,在眾多漫畫作品中顯得獨樹一幟,讓人不禁猜想,作者是否另行為角色安排了「死而復生」的特殊通道。按照老師原先的設定,下潛的副作用僅會擾亂人體正常的時間感覺,並不存在「上升負荷」的說法。但想到作品的娛樂性會隨旅途艱難險阻及危機感的加碼而增加,便想到了,在明確「從第七層重返地面所承受的負荷會招致必死無疑的後果」的前提下,製造出一個誰也沒見過的世界。誠然,這是一個過於沉重的設定,但在作者看來,人來世上走一遭,不管情願與否,無非是殊途而歸地走向死亡。從這層意義上講,莉可至少對自己未來的人生做出了積極的選擇,是一種滿懷興奮地主動赴死……

老師表示,以上表述絕非想要嘩眾取寵,因為,那些想要尋求安穩地在地表生活的人們,其實是以老老實實守著「平淡無奇的日常」為代價的。而莉可明明清楚「任性」所伴隨的巨大風險,還是執意踏上了「不歸之路」。那麼,假如一路上只是些無關痛癢波瀾不驚的場面,豈不是太對不起她的這份果決、太過無趣?!而且,當那些超越常人理解範圍的事件呈現在眼前時,才會迫使讀者對深層的緣由展開思考。所以,土筆老師筆下的故事的的確確是在向著「無可挽回」的方向發展。

此處話題一轉,聊到對土筆老師產生影響的作品。老師回答,就本作而言,是受《神之山嶺》(神々の山嶺,原作:夢枕獏、作畫:谷口次郎)的啟發。書中自稱「登山族」羽生丈二經常將「『登山族』不去征服山巔,無異於廢人一個」的話掛在嘴邊。也正因為登山是羽生唯一的生存價值,所以,無論怎樣負傷都不可能動搖其繼續攀爬高峰的信念。《神之山嶺》里的最後關卡是挑戰珠峰,據老師形容,其間的精彩無以復加。且需要指出的是,這部漫畫的手法有點像石黑正數老師的《女僕咖啡廳》,鏡頭的分法也中規中矩,故事又大多是1話完結的單篇,可不知為何,就是讓他覺得超級帶勁。

土筆在閱讀原作的當時,對作品的認識還停留在較為淺顯的層次,之後,在最終卷看到作者本人親自解說的作品的時間譜系時,所受的震撼非同小可。讓讀者從作品中真切地感受到讓人躍躍欲試不可抑制的衝動,正是那股來自心底的動力源泉賦予了作品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

另外,動畫版的播出,必定會引發一部分追新番的冬粉倒追漫畫的現象,那原作者又是如何看待漫畫版的看點的呢?土筆老師給出的答覆很值得玩味。說他已經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全統統畫到漫畫里了,因此,無需他本人另行贅述,讀者只管靜心閱讀便可。如果有人讀後感到一頭霧水,則很好地證明了自己的失敗。老師只是提醒各位,要是覺得動畫版有意思的話,也可以通過閱讀原作了解後續劇情。

漫畫原作方面,目前已突入深界的第六層,今後還有一大堆困難等著登場人物去克服。當前能夠透露給諸位冬粉的是,莉可一行人畢竟是人類,或是自然衰老、或是因為別的緣故,總之,遲早會迎來「結局」的一天,至於如何收場……有待日後分曉。

本文僅供Anitama發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