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如何看待現在網路平台上一部分人藉由「漢服」所傳達的「大漢族主義」?

• 「我是漢族,我驕傲」——你這是大漢族主義

• 「我是漢族,只希望與少數民族平權」——你是皇漢

• 「我是少民,我很自豪」——好好好!熱愛民族!

• 「我是漢人,我很自豪」——大漢族主義,歧視少數民族,破壞民族團結!

無論是在網路上,還是在現實中,持此種論調的人比比皆是,這是一個令人心碎的結果,更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究竟是從何時開始,我們幾乎忘記了自己是漢族,只有填表格的時候才會意識到,哦,我還是漢族。又是從何時開始,我們幾乎忘記了我們美麗的漢家衣裳,我們忘記了宮商角徵羽,忘記了仁義禮智信,更忘記了我們的祖先叫炎黃……在這個世界上,哪一個民族不在努力發揚自己的民族文化,哪一個民族不在增強自己的民族意識和民族凝聚力,哪一個民族不在增強民族的自豪感、不在一次次強調自己的民族是個偉大的民族?只有漢族,這個古老的、人口龐大的種族,早已失去了民族意識,而其中那極少數的稍有民族意識的漢人只要提出「熱愛漢族」之說,便會如同過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似乎我們身為一個漢人,熱愛自己的民族便成了錯,便成了大漢族主義,便成了分裂國家的大罪。似乎漢族本身就是一個罪責,不能提也不能碰。今天我就要揭開壓在我們漢族同胞身上的這一頂「帽子」——大漢族主義:

【什麼是「大漢族主義」】

百度百科上的定義是:大漢族主義是少量存在的一種民族沙文主義,其宣揚漢族優越論,對少數民族採取歧視、排斥、壓迫等極端行為,以使漢人獲得特權地位。主要表現為歧視漢族以外的各少數民族;限制和剝奪少數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平等權利,踐踏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禁止少數民族使用自己的語言文字,直至武裝鎮壓。主要表現:

1. 不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少數民族,歧視甚至侮辱少數民族。

2. 忽略少數民族的自身特點,把漢族地區的經驗、辦法,簡單粗暴地搬到少數民族地區,強制施行。

3. 輕視少數民族的文化遺產。周總理指出,「歷史上,各民族之間矛盾很大。在漢族同少數民族關係上,是漢族對不起少數民族。今天我們漢族同志要代為受過,向他們賠不是。要多做解釋工作,說明今天和過去不同,不會再去壓迫少數民族了」,要 「凡事『求其在我』,不要說人家錯處」,同時還提出可以談 「還債」問題。」在建國初期,的領導人就狠狠的批判了所謂的「大漢族主義」,並將漢族訂在了十字架上,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的嗎,真的存在大漢族主義嗎?

我們按照對大漢族主義的定義,用從今溯古的方式來追尋其中的蛛絲馬跡……

【從今】

國家在各個層面從來就沒有承認過「漢族意識」、「漢族歷史」、「漢族文化」。甚至連「炎黃子孫」都成為了一個不可言說的名詞,一個「歧視」少數民族的名詞,「漢族」是有其名而無其實,哪裡還來的「大漢族主義」,人們以做少民為榮,紛紛削尖了腦袋改變自己的民族屬性,脫離漢族的身份,又哪裡來的漢族優越論呢?

在民族政策方面:大力培養民族精英,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兩少一寬的民族政策,聯考、研究所考試、公務員的少民加分政策,中央每年撥給少民的大批財政補貼,甚至於春節都要給予回民牛羊肉補貼,以及國家專門為少數民族設立的民宗委,全權由少民把控著,漢人沒有任何話語權和決定權,至於文化方面,國家更是積極宣揚並保護少數民族的文化習俗,尊重少數民族的語言甚至幫助那些忘記了自己語言的民族找回自己的語言,尊重少民的風俗習慣,即使在國家土地資源稀缺嚴禁土葬一律火葬的情況下也依舊允許有土葬習俗的回民進行土葬,春晚更是成為了少數民族展示其風土人情的舞台……又何來「限制和剝奪少數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平等權利,踐踏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禁止少數民族使用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行為呢?

與之相反的是,漢族才更是低人一等,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漢族從來都是被壓制的一方,政治上處於被嚴厲打壓的地位,體制內早已沒有了為漢人謀利益的聲音,因為此話一出,便分分鐘被視為「大漢族主義」將受到嚴厲打擊,此種情況,又有誰敢為漢人說話呢?趨利避害是人之本能。 經濟上,少數民族常常會收到國家的各項補貼,而生活在同一區域,同樣貧困的漢人卻什麼都得不到。漢人超生牽牛扒房、要繳納巨額罰款,而少數民族非但無罰款還有生育獎勵…… 文化上,國家從來未承認過漢文化,漢人優秀的文化都被冠以「中華」之名、似乎從不屬於漢人自身,而漢人糟粕的文化如纏足、男尊女卑等等卻獨獨要漢人背鍋,此種情況下,哪裡還有「大漢族主義」的影子。

或許執政人員到現在還不明白為什麼如此寬大、懷柔的民族政策,卻滋生出越來越激烈的民族矛盾呢?殊不知平等才是團結的前提,以犧牲主體民族的利益來籠絡少數民族的政策註定不會實現真正的團結,它最終會造成少數民族異心、主體民族離心的結果。一視同仁是為政者的明智之舉,巴結、籠絡、區別對待才是製造矛盾的根源。如今,民族政策的惡果已經逐漸顯現,在長期的強化差異、區別對待下,少數民族特權獨大,逐漸形成了強烈的民族內向認同,並且這種民族認同已逐漸高於國家認同;而漢族在受到長期的壓制下,逐漸感受到了不平等的民族待遇,漢民族的民族意識稍有覺醒,這時候,我們作為民族覺醒的漢人,繼承和發揚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意識,增強自己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信心,增強民族向心力,以身為炎黃子孫為榮,爭取平等的民族權利,努力呼籲、爭取與少數民族平權,這是一個民族正當的權利!這是為本民族謀取利益、為本民族謀求發展的正義之舉,沒有任何一個民族願意看到自己的廣大同胞遭受欺壓、遭遇不平等的待遇,這是樸素的民族主義情懷,我們身為漢人熱愛自己的民族有錯嗎?為自己的民族追去平等的權利和地位有錯嗎?漢民族主義不等於「大漢族主義」。如果把漢族為爭取平等權利的努力定性為「大漢族主義」,這是要徹底澄清並堅決反對的。如果這樣,是否漢族只有受到不平等待遇才不是「大漢族主義」呢?

漢族歷經磨難、幾經戰火,繁衍壯大、自強不息,創造了無數燦爛的文明、演繹了數不清的英雄事迹……然而,曾幾何時,優秀和文明成為了負擔,人口龐大成為了罪責,漢族終變為一個有原罪的民族,一個政治不正確的民族。從來就沒有什麼所謂的「大漢族主義」,當今沒有,歷史上亦沒有。

【溯古】

當今有許多不明是非的人,以「華夷之辨」為依據,來指責歷史上漢人對少民的欺壓。這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表現,我們來看看華夷之辨的產生背景:

西周后戎狄崛起於西方,時常寇略周人,懿王被迫遷居。自此以後,狁為首的戎狄對周人的侵擾和掠奪日益頻繁和厲害。「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啟居,狁之故。」正是周人對戎狄的怨恨、恐懼所發出的嘆息與呼號。宣王時,戎狄入侵更加嚴重,到幽王當政,犬戎攻入鎬京,摧毀宗周。無可奈何的平王只好率部東遷洛邑。血與火的嚴酷事實,使人們意識到華夏的生死存亡與周圍的蠻夷戎狄的興衰盛亡有密切的關係。華夏與蠻夷戎狄之間開始出現明顯的界限。春秋時期,夷狄進一步包圍周人,形成「南夷與北狄交」,周王朝處於「不絕若線」的危險境地。華夏的存亡決定於抵禦蠻夷戎狄的成敗。「尊王攘夷」的旗號正是在華夏面臨蠻夷戎狄入侵到了最危險的關頭而高高舉起來的。正是由於蠻夷戎狄對華夏的騷擾侵掠,使得華夏與蠻夷戎狄之間出現了森嚴壁壘的界限。這便是「華夷之辨」「尊王攘夷」的產生背景。

尊王攘夷的倡導者管仲曾言「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這樣的語言在《左傳》、《國語》中更是比比皆是,有人則從中指出這是對少民的污衊,是歧視少數民族、是大漢族主義的體現,以此來宣揚所謂的民族團結和平等。但是在華夏民族面臨生死存亡時,沒有維護諸夏的意識與氣魄,就有可能使「不絕若線」的諸夏的傳承斷裂。也就不可能給我們從容不迫地談論團結與平等的機會。孔子一再強調的「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的思想,從不是所謂的」大漢族主義「,而是維護華夏尊嚴捍衛華夏文化的民族意識,正是有了這種民族意識,諸夏各國才能共同抵禦外族入侵,我們燦爛的華夏文化才能綿延發展。所以說,華夷之辨是一種面臨共同危機時產生的空前民族意識,是傳統意義上的愛國主義情懷,它總是起到鼓舞民族精神、激勵民族鬥志的作用,而絕非「大漢族主義」思想。歷史有確鑿文字記載的有兩千八百多年。自秦漢統一,漢民族的正式形成則為兩千兩百多年。在這此歷史期間,約有百分之三十五的歲月是非漢族對全境或部份實行民族統治。漢民族,尤其是漢族普通民眾遭受著民族、階級的雙重壓迫自不待言,那麼另外約百分之六十五的歲月又如何呢?漢族人當皇帝一般不會明令把漢族人列為下等(當然在某種歪理邪說的煽惑下也有可能)因為無論怎麼說,皇族本身亦屬漢族但卻也引伸不出「大漢族主義」。漢族的中原王朝對境內外少數民族所採取的政策措施大致可分三個時期去考察:一是中原王朝弱勢期,二是局勢相對穩定期,三是中原王朝強勢期。中原王朝弱勢期在歷史上占相當比重,漢初、晚唐、兩宋、明末均屬此類。

【弱勢期】

弱勢期的中原王朝對咄咄逼人的塞外游牧民族大都採取割地、賠款、和親等方法以取苟安。兩宋最為典型,而晚明卻較另類。由於明季有宋亡之鑒,士大夫階級中主戰派成為主流,再加上思宗剛強的個性,使弱勢的晚明仍對強敵採取抵抗態度。但無論如何,弱勢的中原王朝,亦即弱勢的漢民族與「大漢族主義」根本沾不上邊。中原王朝為支付巨額的賠款、歲幣必然向漢族民眾徵收更繁重的稅賦。正是「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盡尚征苗」。從而大大加重了漢族人民的負擔。

【局勢相對穩定期】

局勢相對穩定時期,兩漢的大部、中唐、中明均可屬之。這個時期的中原王朝雖不至割地賠款但大多也以柔性方式取得安寧。主要作法有和親及進貢回賜、開邊馬市。把公主或以宮女冒充公主嫁給番王,構建姻親關係以消彌或減輕、延緩游牧民族的入寇。進貢回賜亦以此為目的。讓少數民族的酋長帶少量土特產進京納貢,然後回以數十倍、乃至上百倍的重賞。這樣一方面可以滿足中原王朝的虛榮心,也可使強悍的少數民族酋長從中獲取物質利益,使並無入主中原大志,只以攫取財富為欲的酋長們樂乎其中。明代中期的倭寇「爭貢案」即是由此發生。為了讓更多的游牧民族中的一般民眾獲得所缺的生活用品,中原王朝在邊境地區開辦一些榷場馬市。此舉也使漢地得到所需的馬匹、井鹽之類。進貢回賞的花費終究還是會轉嫁到漢族人民的頭上,儘管它不及賠款歲幣那樣沉重。安史之亂平定后,中唐局勢相對穩定。而曾助唐平定安史之亂獲大掠京都作酬勞的回鶻,在肆意欺侮、壓榨唐王朝幾十年後終究因內亂和黠戛斯(哈薩克族先民)十萬精騎的攻擊而崩潰。當回鶻部眾解體衰微之時,唐王朝不但沒有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反而以德報怨伸以援手。回鶻散眾分幾支逃亡遷徙。奔西域的一支便成為當今維吾爾族之先民。南下唐境的兩支得到唐王朝的善待。一支唐安置他們在振武、天德一帶。給米二萬五千石,絹三千匹。另一支遷居河西甘州一帶。唐送其絹一萬匹。由此可見唐漢民族的寬厚淳良,哪有「大漢族主義」的行事迹象?

【強勢期】

中原王朝的強勢期當數又如何呢?檢視史冊可知,這個強勢期相當短暫。散布在兩漢、盛唐、明初的強勢期相加也只佔信史的十分之一左右。其所謂強勢,是中原王朝對寇邊的游牧民族出擊並能取勝。這似乎有點「大漢族主義」的嫌疑,頗須探討之。

首先應弄清的是中原王朝的出擊是什麼性質?中外歷史上民族、部族、國家的出擊構成了人類歷史的重要部份。從亞歷山大東徵到十字軍東征直至納粹德國的東征,從大流士的西徵到成吉思漢的西征直至大和武士的西征,都是以侵略征服的形態出現。歷史上歷次中原王朝對塞外游牧民族的出擊則截然不同,它不是以侵略征服為動力,而是自衛反擊。是在以歲幣和親等方式都不能獲得安寧后不得不採取的軍事行動。即所謂「苟能制侵凌,豈在多殺傷」。兩漢擊破匈奴、盛唐打敗突厥的由來與經過都為稍懂古代史的人們所熟知。明初亦是如此。朱元璋恢復華夏后對退往漠北的殘元勢力並不窮追,對元的遺民也宣布「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朱棣經「靖難之役」即位后亦無伐北之心。他致書元主說「相與和好,朕主,可汗主朔漠,彼此永遠相安無事,豈不美哉?」不料元主竟將明使斬殺,朱棣大怒之餘,憶及兩宋慘禍。深知塞外游牧者終為華夏大患。委曲不能求,長痛不如短痛。遂在國家初定百廢待興之時毅然舉兵北擊。十四年之中,朱棣五次率兵親征漠北。最終病逝征途。確實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有明之初造就了近半個世紀的北疆安寧。由此可知,無論兩漢襲匈奴、盛唐破突厥、明初擊殘元都是正義的自衛反擊戰爭。與「大漢族主義」無涉。

其次,還可以檢視一下中原王朝反擊戰取勝后的後續動作。這後續動作可分為以下幾種。一是反擊完成後勢力基本退回漢境。如兩漢之對匈奴,明初之對蒙古。二是留有屯田軍和建立象徵性政權機構。如西漢所設西域都護,唐所設安西、北庭都護府。西域各國奉中原王朝為正朔而仍自理政事。三是建立較正規的行政治理。如明季之於滿州。有明一代,漢人大量移居遼東。至明萬曆年間,遼境漢民已數倍於女真,並建立了數十個直接受明廷治理的城鎮。明廷還在東北全境建立了兩百多個女真衛所,任命女真酋長治理之。這三種形態都說明中原王朝沒有在反擊戰取勝的區域里建立民族壓迫統治。故也不存在「大漢族主義」。

對於境內的少數民族中原王朝又如何對待呢?無論是兩漢時期內附的匈奴,還是盛唐內附的東突厥,中原王朝都善待之。劃出地域給其生息,並提供各種生產、生活用品。如匈奴戰敗後分南、北兩部。南匈奴內附。漢王朝讓他們定居五原、雲中一帶。漢和帝時有人口二十幾萬。漢王朝每年給他們一億九十萬錢,保障他們的生活。如此厚待,連南單于都由衷地說:「生長漢地,開口仰食,慚無報效之義」。初唐滅東突厥後,得降眾十多萬。如何安置這些昔日燒殺擄掠的人群,唐廟堂之上展開了一場辯論。有一種主張是使回漠北。因「留之,有損無益」,「他日將成心腹之患」。另一種看法是,驅回原處,於情理有悖。而孔子有言:有教無類,如善待歸降之眾,曉以教化經年,則可變唐民,何患之有?故亦宜徙於邊境各州。游牧農耕任其所願。唐太宗採納了后一種意見。而且,唐太宗還給眾酋長封以從都督到將軍、中郎將等官爵俸祿。允許入主長安的就有一萬多家。如此仁愛寬厚地對待戰敗了的少數民族,與歷史上各游牧民族入寇得勢后對漢人的血腥屠殺、瘋狂擄掠真有天淵之別!這哪有絲毫「大漢族主義」的影子?

此外,中原王朝又是怎樣對待西南方各農耕少數民族的呢?諸葛亮「七擒七縱」的故事固然未必全部確實,但也反映出漢族對西南少數民族以文化融合為主而不以武力征服的思想主張。四川軍閥劉文輝在主政西康時對大小涼山「素行搶劫、叛服無常」的黑彝奴隸主也是提出以「德化、進化、自然同化」的「三化」政策為主。雲貴和廣西的一部分地區在兩宋和明代逐漸正式併入。中原王朝在那裡建立了許多「羈縻州」。對這些州的少數民族不征或只徵象征性的稅賦。而沉重的稅賦歷來都是落到漢族民眾的身上。「羈縻州」的知州、知縣由當地酋長擔任。謂之「土官」。而所謂「改土歸流」的政策則從兩宋到明季以至清代才完成,其過程長達八、九百年之久。可見中原王朝奉行的是以懷柔馭蠻荒的國策即「修德性以柔遠人」,並無以大漢族去強行壓服少數民族。更與滿清入關后「留頭不留髮」企圖以血腥手段馴服漢族的政策有天壤之別。

中原王朝和漢族人民有沒有作過侵害境內少數民族和侵犯別國的事情呢?檢視歷史長河可以找到這樣一些記錄:公元二世紀初,東漢王朝的官吏豪強壓迫西北涼州地區的羌族,激起事變。東漢王朝派兵鎮壓被擊敗。戰爭持續進行半個多世紀。羌漢兩民族都遭到極大傷害。最後由東漢名將段穎率重兵,以欺詐突襲的方法徹底擊破羌兵。殺羌人四萬。這次漢羌之戰區別於從匈奴、鮮卑到突厥、契丹直至女真、蒙古的民族戰爭,因為它不是由羌族主動入侵引起。但戰爭的性質卻在不停的擺動中。羌人反抗東漢官吏豪強壓迫的起義是正義的。在起義取得勝利后,攻陷東漢城鎮對漢族民眾大肆燒殺擄掠是非正義的。東漢將領皇甫規懲辦欺壓羌人的貪官污吏。在安撫羌人的同時又堅決打擊其焚掠燒殺是正義的。段穎宣稱「唯當長矛挾脅,白刃加頸」才能解決問題。甚至主張殺光羌人,即所謂「絕其本根,不使能殖」而發動的血腥征伐是非正義的。在這裡,羌人的非正義是來自原始的血族報復心理。段穎的非正義是建立東漢王朝對羌人的統治。這個統治是漢族的封建統治者對羌人的統治,而不是整個漢族對羌人的統治。因為這個統治更嚴酷地壓在漢族人民的身上。漢族正式形成后兩千幾百年的歷史中,漢族民眾從來沒有擁有過象金國猛安、謀克戶的女真全民統治權、元蒙四等人制的蒙古全民統治權,和滿清八旗的滿洲全民統治權。故此,從東漢王朝對羌人的征伐中也引證不出大漢族主義。

漢族中原王朝與北方游牧民族鬥爭綿延兩千多年,其中漢族真正佔優勢的時候甚少。唐太宗對民族關係的見解與典型論調大相徑庭。究其緣由是唐太宗時期的中原王朝強盛無倫。漢王朝擊敗匈奴用了兩百年多的時間。唐王朝滅東西兩突厥只用了三十多年。節節取勝的唐王朝收編了大量游牧民族的軍隊。許多番將成為唐軍將領,並確實為唐王朝的征戰盡忠效力,如太宗時期的契必阿力(鐵勒人)、玄宗時期的李光弼(契丹人)、哥舒翰(突厥人)等。武功蓋世的唐太宗被眾多臣服於他的北方游牧民族推舉為天可汗,這一切使之產生了一種天下歸心的感覺。故唐太宗充滿自信,標榜自己與過去的帝王不同。他聲稱自己對華夏和狄夷一視同仁,不取偏見。唐太宗的見解當然正確,但這一正確的觀點是以唐王朝在民族鬥爭中居主導地位、強者地位為依據和後盾。同樣道理,其他居被動防守地位的中原王朝持「華夷之大防」也是有其緣由的,是一種合乎邏輯的弱者心態,無可指責!

沿著歷史的長河檢視,還可以發現,唐太宗「華夷一體」的美好圖景終究被事實擊碎。中唐以後作亂的多為內附番人,755年安史之亂的元兇安祿山、史思明均為雜胡(父母系不同胡族)。764年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鐵勒仆骨部人)叛唐,引數十萬回鶻、吐番大軍進攻長安。781年成德節度使李惟岳(奚人)要求朝廷承認其繼承權,未獲許,遂叛。782年恆、冀二州都團練使王武俊(契丹人)因不滿朝廷封賞過低而叛。784年朔方節度使李懷光(末曷人)叛唐自立.....這一波又一波的叛亂終於拖得唐王朝奄奄一息,直到五代的後晉石敬唐(沙陀人)干下歷史上第一次割讓土地的罪行。

其餘如蒙元、滿清、五胡亂華等外族統治下的時代,漢人的處境更是不言自明,這裡就不一一敘述了,因為我們討論的是「大漢族主義」。

【結論:從未存在過「大漢族主義」】

至此,無論是從古還是從今,漢人從未有過特權獨大,從未產生過「大漢族主義」,即使在漢室王朝相對強盛的時代,我們對待少數民族一律採取的是懷柔政策,這與少數民族統治時期亦形成強烈的對比。

如今我們本著漢本位的立場,站在漢人的角度上去追去民族平等,這是作為一個人、作為民族的一份子的最基本的民族主義情懷,這是正義的訴求。對於那些動不動就扣帽子的逆向民族主義者,我們可以理直氣壯的回問他「你懂的什麼是大漢族主義嗎?漢族作為一個民族是不是只有受到不平等待遇才不是「大漢族主義」呢?漢族難道沒有追求民族平等的權利嗎?」

漢族從未對不起過少數民族,也從未壓迫過少數民族,更從未存在過「大漢族主義」,漢族沒有原罪,無須對少民有著「償債」的心理,誠然,漢族作為主體民族,作為一個強大的先進的民族,我們本著和平友愛的精神自然可以幫助兄弟民族共同走向繁榮富強,但是,這種幫助是建立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的,絕不是以犧牲主體民族的利益、榨取主體民族的血液來謀求的民族團結。民族團結也絕不能依靠消滅漢人的民族意識來維持,前蘇聯、前南斯拉夫已經用血的教訓來告訴我們重少抑漢換來的絕不是團結而是分裂、是滅亡。

從來就不存在「大漢族主義」,自始至終,貫穿古今,我們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我愛漢族,我希望漢族能與少數民族平權」,不要怕那些亂扣帽子的小人,因為謠言始終是謠言,污衊始終是污衊,他們自會不攻自破。

在這裡借用一位朋友的一段話:

「當漢民族從精神上被摧毀的時候,我被迫成為一個民族主義者!當民族主義在西方和被污名化的時候,我決心成為一個民族主義者!當遠未完成民族主義的建構,就想跨入普世主義的時候,我只能成為民族主義者!

在以宗教主義取消民族主義的一盤散沙的,人正在與人為敵,一部分人認麥加為故鄉,一部分人認耶路撒冷為故鄉,他們開始將承繼傳統之的人視作敵人而咒罵和仇恨。

警惕吧,當五胡亂華、安史之亂、靖康之恥、厓山之難、嘉定三屠、同治之亂,不能被提及的時候,就是華夏精神遭到打壓之時。那種妥協的不講道義的所謂團結,已經是與的文明為敵了。只有醒來,只有重塑華夏之民族精神,才有未來! 」

我只是想國家把我們和其他五十五個民族一樣對待,聯考不要給我們「減分」;我只是想在五十六個民族合影的時候讓代表漢族的那位身穿華夏衣裳,在我們穿上自己民族服飾的時候沒有人指指點點;我只是想在宿舍吃豬肉時不被人拍磚、指責破壞民族團結,在食堂可以不因為我是漢民族而分開使用餐具、或者不讓我進入食堂;我只是想讓岳飛成為堂堂正正的民族英雄,李定國不被剃髮易服,衛青墓前不要有太多的垃圾;我只是想國家不要把我們的信仰定義為封建迷信,不要剷除我們的土地廟,不要一邊修著清真寺,一邊逼死楊蘭;我只是想在法律糾紛中,國家能秉公處理,不因對方的民族身份和宗教信仰而有所偏私,民族歧視罪不要僅僅為漢族人量身定製……漢族,也是一個民族!

這很過分嗎?這破壞民族團結了嗎?這就是大漢族主義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