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使女的故事》是女性版《1984》?

文明遭遇浩劫,在極端父權社會「基列共和國」,女人淪為生殖工具,尊嚴、自由和權利都喪失殆盡……你以為故事發生在幾個世紀前,其實它說的是未來,但仔細看看,又或許是當下某處的現實。

《使女的故事》無疑是今夏影視圈最熱門的話題之一,雖然第一季已播完,但它引發的話題仍在持續發酵。

該劇改編自加拿大著名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1985年發表的同名小說,從使女奧芙萊德的視角,描述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未來社會:環境污染嚴重,人類生育能力大幅下降,社會陷入混亂,極端教派由此崛起並最終取代美國政府,建立了高度父權社會「基列共和國」。這裡是宗教極權主義分子眼中的完美世界,卻成為普通女性的煉獄。她們被剝奪權利和資產,按照剩餘價值分配不同職務。

比如,使女奧芙萊德(offred),作為有生育能力的婦女,她被分配給統治階級大主教,用於繁衍後代。使女們統一戴著白色檐帽,身著猩紅長袍,連名字都被抹去,「奧芙+主人名」(XX人家的)就是唯一代號。

她們是「行走的子宮」。

本劇說的就是奧芙萊德如何在這個煉獄里艱難求生,並企圖挑戰禁忌、逃出生天的故事。「堪稱最恐怖電視劇之一!」有評論驚嘆,《使女的故事》沒有過於血腥暴力的鏡頭,但緊張、揪心和悲傷的感覺幾乎貫穿每一集。

這是最純粹意味的恐怖。

使女們所處的環境令人恐怖。隨處都是宛若戰場的廢墟,圍牆上吊著反抗者的屍首,四處潛伏著暗探「眼目」。連超市都令人厭惡,整潔單調得如醫院病房,使女們兩兩而入,憑票購物。

使女們的生活也叫人害怕。沒有娛樂,沒有交流,當然更不可能有感情。她們只是生育機器,定期參加「受精儀式」,與大主教、主教夫人一起,肢體僵硬,面無表情,像極了一個個物品。

更可怕的是「基列共和國」的洗腦方式,宗教和暴力雙管齊下。使女被分配前都要進入紅色感化中心,每天誦讀教義並聽從嬤嬤們的訓導——生育是神賜予的能力,生孩子就是你的義務。有人無法忍受逃跑了,但下一個鏡頭就是她們又被抓回,失去一隻眼或者一隻手,或者被迫接受某種手術。有時候單是綁著厚厚綁帶的雙腳鏡頭,就足以叫人寒氣徹骨。

莉迪亞嬤嬤是這麼冷笑著安慰的:你們只是過渡,到了你們的下一代就好了,因為他們沒有記憶,沒有任何其他生活方式的記憶,就不會想要得不到的東西。

記憶,劇集中不斷穿插的奧芙萊德的回憶,令人窒息。原來,「基列共和國」不是一日建成的,生活也曾經「正常」過。人們上班工作,談情說愛,訪友娛樂,一如當下最平凡的一日。那這種平凡是如何失去的?女性先是被剝奪了工作權,接著資產被凍結……一步一步的,如女主角的經典台詞所述:「沒有什麼會一瞬間改變,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在你還未發覺時已經被燙死了。」

有批評者認為《使女的故事》過度宣揚女權,但「基列共和國」的體制豈只踐踏女權?在這個世界里,男性也同樣是受害者。各種權利被取消,同性婚戀被禁止,下等階層喪失配偶獲得權。即便是特權階層,涉及情感也是禁忌。

還有人認為,這部「女性版《1984》」危言聳聽了,社會是不斷發展的,文明怎可能倒退?但翻看各種新聞,類似的電視劇情節,正在現實社會裡的某處發生著,或者曾經發生過。

歷史並非一往直前,如果我們不警醒,也可能會倒退。這或許是《使女的故事》,這部反烏托邦寓言故事引發激烈討論的最主要原因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