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從「狗皇」到「盤古」、「伏羲」

「Canis Major」是「獵戶(星)」的「大犬」,它是個單獨的星座,「大犬星座」。這個星座中的「天狼星」是全天第一亮星。它的光芒是太陽的20倍,距離地球只有光年。

在某些道觀里供奉的第一大神叫「盤古」,然後才是「帝星」與「后星」。許多南方人的祖宗廟宇里也供奉「盤古」,與「盤瓠」或「盤王」是同一人,如畲族、壯族、苗族、瑤族等認為「盤王」是他們的祖先。「盤王」狗頭人身,又謂「狗皇」。

這個傳說至少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許多人研究盤王現象,至今沒有揭開盤古起源的秘密。假如沒有「文明同源說」這個秘密將永遠無法揭示。結合宗教、神話與天文,確切地說「狗」尾巴已經被我牢牢抓住。我相信,解開「盤古」之謎也是揭開「道教」起源之謎,解開中華文明起源的一把鑰匙。

神話傳說里「盤瓠」是個半犬半人的形象,這是公認的事實,南方少數民族有歌謠《狗皇歌》唱的就是「盤王」。我認為南方道觀里的「盤王」對應的正是這個全天第一大星:「大犬星座」里的「天狼星」。為什麼道教對於這顆星情有獨鍾,原因它是除了日、月之外天上最亮的一顆星。換句話說,道教隱含著的天體崇拜對象不是日、月,而是日月之外的第一亮星。古代產生的宗教幾乎每個流派都會把某個天體作為崇拜對象,比如猶太教是太陽,伊斯蘭教是月亮,而道教卻獨樹一幟是「金狼星」。

的「狗皇」盤古與「天狼星」所在的「大犬星座」有關。文化系統的「狗皇」與西方體系中的「大犬星座」有關,這本身將證明中西方文明的部分「同源」關係。他們在何時同源、以及如何走向同源,是個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天狼星」的名字叫「Sirius」,它屬於「大犬」(Canis Major)星座之內。天空中還有一個星座叫「小犬」(Canis Minor )。「日食」人通常將其描述為「天狗吃太陽」,很可能就與這些「犬」星座的古老傳說有關,那麼多兇狠的食肉動物為什麼獨獨挑選了「狗」做象徵,因為它在天上最突出。很可能又因為「狗」連「日」「月」也能吃掉,所以「狗」是最有威力的,所以崇拜「狗」是個正確的選擇。但這個前提是,人很早就知道「犬」星座的存在。這個時間可以推斷為,在道教確立之前這些星座的潛在秘密就有人知道,也就是說,最起碼兩千年前人,準確地說是有一些人,已經了解了西方的星座體系與名稱。但到底星座傳入的時間有多早,恐怕還是一筆糊塗賬,但並非完全無跡可尋。上海交大人文學院院長江曉原「較為保守的結論」為:「古代天學起源甚早,它在較晚時期(例如戰國時期)才從西方傳入的可能性可以排除。」這就是說起碼在春秋之前。

「天狼星」在英語中叫「Dog Star Soths」。它的拉丁語 「Srius」源自希臘語 「Seirios」。「seirios」的意思是「燃燒」,意義延伸到「火」。在這個嫌疑對象里我們要及時添加上一個元素:「拜火教」,也就是祆教,它起源於希臘與之間的古波斯,時間在大約2600年前。

這顆「天狼星」對於紅海西岸的埃及人也特別重要。一些廟宇里會專門敬奉「天狼星」,比如建立在Denderah的「伊西斯神廟」。據說每天「天狼星」的起落徵兆都會預示尼羅河的漲落,而尼羅河是埃及人的命脈。的道教同樣把「天狼星」(盤王)放在首位敬拜。假如我們說「王母娘娘」給我們指明了道教與「薩巴」的聯繫,那麼這個「天狼星」所提示給我們的則不僅僅是古埃及文明在傳播的痕迹,其中所涉之複雜遠遠超出我的想像。

有個俗語「三伏天」,這也不是個純粹的土生土長的概念,它與「天狗」有著類似的起源。的「三伏天」在國外叫「狗天」,英語表述為「dog days」。看來這是一個自古以來的全球概念。

的「伏」有「狗」的含義:一半人、一半犬。「伏」就是半人半狗的「狗皇」盤古。同時我認為「天狼」就是「狗」。「天狗」以某種還不清楚的天文邏輯導致了夏天的熱,故而在西人的語言體系中同樣有「三伏天」(dog days)。這個傳說的體系開始得非常早,傳播的根源既不在也不在英國,初步判斷起源仍然在中東或者附近地區。

以上的這個分析,可能暗示了文化的另外一個重要秘密:「盤古」這個「天狗」就是「伏羲」。「伏」就是「狗」。這個開天劈地的神仙,在南方叫「盤古」,在北方叫「伏羲」。這個差異的原因很複雜,但與道教在南北發展的不平衡導致的地域差別極有關係。從後面的研究看,簡單地說,民風淳樸的南方人使用了「盤古」的音譯,改動不大,其原形是個大名鼎鼎的舉世聞名的人物,否則他就不會影響如此大了。而「伏羲」則採取了意譯,文字選取了「象形」的「伏」字來體現最初的含義。請注意「伏羲」文化的發祥地在甘肅,它與四川道教發源地(青城山一帶)基本等距於西藏昌都地區幾百公里,那裡的苯教文化很昌盛。這之間的關聯不能小覷。

與「盤古」不同的是,「伏羲」在北方成為人首龍身,脫離了「狗」形。但兩者依然保持著眾多聯繫,並且通過道教傳遞了這一信息。伏羲文化所在的甘肅天水一帶是北方道教的發祥地,那裡附著的其他文化符號有「鶴」,比如有「來鶴亭」等。「伏羲」的「開天明道」不過是「盤古開天地」的另外一個版本。它們兩者間有明顯的差異也不必「友邦驚詫」,因為實在是太大了,南北方語言的差異相互聽起來幾乎像外語一般,所以經過幾千年的分化嚴重到南轅北轍也是可以想像的。

由於北方為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伏羲」這一符號在北方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文明化」和本土化發展,最終使「伏羲」這一形象進入道教並出於道教,成為北方的祖先神。所以我們還是應該把重點放在盤古身上,「伏羲」太洋氣了,「使用」起來還原的工作量太大,不方便。簡單了解「伏羲」的一些特點就可以了。

「伏羲」的文化傳說主要也在漢晉時期興起,「伏羲」居「三皇」之首。這些看來都與盤古傳說大同小異。

一般認為「伏羲」是這樣出生的:伏羲的母親華胥氏在雷澤中無意中看到一個特大的腳印,華胥氏用她的足跡丈量了巨人的足跡,感應受孕。懷胎12年後,伏羲降生。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太昊帝庖 氏,風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於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於成紀。」這裡再一次透露出與「風神」的可能關係。

東晉王嘉《拾遺記》:「春皇者,庖 之別號。所都之國有華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繞神母,久而方滅,即覺有娠,歷十二年而生庖 。」

唐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太 包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注意「蛇」身開始出現。

記住上面的「處女感應受孕」以及「巨人」、「十二」、「半人半獸」、「鳳鳥」等文化符號,這些我們都會在後面尋找到他們的出處。也注意神話傳說一代比一代有新發展,新材料添加使原本的簡短故事看起來越來越「文明」。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注重早期原始形象的原因,最初的形象距離它們的根源最接近,後來的故事化會讓人眼花繚亂。

歸結起來「伏羲」的功勞主要有這些:嘗百葯,制九針,創立醫學;立占筮之法,創立占卜學;立九部,設六佐,分部管理部族事務。仔細看與盤古還是差別不大。注意其中的「6」、「9」以及占卜的薩滿教特點。尤其不要忘記,最初「伏羲」叫「庖 」,後來為「包犧」,最後為「伏羲」,暗示了這是一個外來語翻譯的不確定性。在什麼時候改為「伏羲」是比較關鍵的,為什麼要改,其中包含著許多玄機。翻看「伏」這個字,從一開始到現在都沒有什麼變化,一直就是「從人從犬」。假如還是不好接受從「盤」之「狗皇」到「伏」的變化,那麼到從「伏羲」之「庖」(Pao)到「盤」(Pan)就比較好理解了,這說明它們的根源是一個發音為「P」的人或神仙。

假如有人拿出關於「伏羲」「最早」的文獻記錄,要細心鑒別原著的確切時間,考證一本記載「伏羲」的著作年代可能本身就成一門學問,比如《周易》。

對於「盤古」,我們在天上可以找到有關他的神話傳說的所有人物:國王、王后、公主,還有他自己這隻「天狗」,其他的物品也全部能在天上找到。包括人的「鳳凰」天上星座都有――我說過其實「鳳凰」與「龍」都不是人獨有的文化,早在幾千年前就出現於中東。但是人一直不知道這個事實,。

現在我們去找找盤王故事裡最主要的其他兩個角色,一個是把「盤王」給罩起來的「鍾」,另外一個是「伏羲」之「龍」。這可以驗證的神話故事是否與西方的星座故事有關。

我們找到了:「龍星座」,「Draco the Dragon」;「鍾星座」,「The Pendulum Clock」。甚至天上還有神話中常見的動物「狐狸」(Vulpecula the fox),當然也有與「牛郎」有關的「牛星」(Taurus the Bull)。只要道教神話里有的,天上基本都有。

這裡的「龍星」與「天狼星」和「盤古」之間的關係,或許還連帶印證了「伏羲」與「龍」之間的特殊關係,看誰選取哪一部分了。北方黃河流域的政客多、文化人多,文明人大概認為「狗皇」不好聽,所以就選取了「龍」圖騰,這大概就是「伏羲」與「蛇」(小龍)與「龍」之間的一個淵源。最終「伏羲」從蛇身人首演變為「龍」身人首的,「狗」的老故事就徹底不講了。還是南方人樸素老實,至今都在真誠頌揚原原本本的「狗皇」。北方人歧視豬、狗,僅一句罵人俗語「狗娘養的」也讓「狗皇」進不了文明祠堂。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確實有著明顯的差別,暫且不說強弱與文明愚頑,政治中心多在黃河流域是個不爭的事實。這個特點會導致許多南北文化的差異。

不過,「狗」轉化為「龍」很可能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很可能在春秋時期人部分接受了波斯祆教尊崇「狗」的習俗。比如在老子的時代「狗」就是受到崇拜的。祆教把狗當成「天狗」,在祆教影響的地區實行「天葬」就是讓「天狗」吃掉死者,還有一種方法是讓天鷹吃掉死者。後來祆教的式微又讓人難堪於「狗」的存在,但經過幾百年傳播「狗皇」地位在已經根深蒂固,甚至轉為祖先神,總不好把祖先說扔就扔,所以只好將其巧妙地「伏」了下來。

「伏羲」與「盤古」的傳說歸一,說明了中華民族有共同的文明淵源,不管這個根源在哪裡,它們都在東亞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新文化。儘管南北文化有差異,但它們確實應該看作一體的新文明。我認為中華文明有多長,「伏羲」與「盤古」的傳說就有多長。一個倉促的看法是,這個傳說的根源應該有3000年左右的歷史,他們可能超出了祆教的存在。但「伏羲」與「盤古」作為文化符號頻繁出現卻應該是在漢朝前後,這個傳說的發展借了道教的東風。文/蘇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