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葯亦如人有「七情」:中醫大家岳美中中藥「七情配伍」有訣竅

小編導讀

自古以來,中藥組方配伍就有其規律性,古人將其概括為「相須、相使、相畏、相惡、相反、相殺、單行」七種關係,稱為「七情」,亦是中醫遣方用藥的基礎。今天,小編與大家分享中醫大家岳美中談關於中藥七情配伍的文章,可見中藥配伍的玄妙與重要。一起去看看吧~~

所謂「七情配伍」,又稱配伍七情、藥物七情。前人把單味葯的應用及藥物之間的配伍關係概括為七種情況,稱為」七情」。除「單行」外,皆從雙元配伍用藥角度論述單味中藥通過簡單配伍后的性效變化規律。它高度概括了中藥臨床應用的七種基本規律,是中醫遣藥用方的基礎。「七情」首見於《神農本草經·序例》云:「葯……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全和視之。」

藥物相須,乃指同類而不相逆之功效,如人蔘、黃芪與甘草,俱為甘溫葯,按東垣理論,相須為用,可退大熱,為甘溫除熱之聖葯。東垣的這一思路,是從仲景《金匱要略》中悟出。仲景《傷寒論》113方和397法中,未用黃芪。《金匱要略》23篇中卻有未用白通之例,反而有17個方劑用黃芪。是不是仲景不懂黃芪?不是。這裡有很深的道理。黃芪為溫補藥,功效慢些,無撞牆倒壁之功和起死回生之力,不同於附子辛溫劇毒,起效快,這是芪附的不同。

仲景用黃芪的方法見於黃芪建中湯、防己黃芪湯、防己茯苓湯、芪芍桂酒湯、桂枝加黃芪湯中。日人吉益東洞《葯征》、周岩《本草思辨錄》對此頗有研究。黃芪主治皮膚之水,旁治更多。防己黃芪湯治皮水,惡風汗出,有時可退尿蛋白。

相須為用是指兩葯不可相離,如黃柏、知母相須,治下焦有熱,尿黃,腎虛有火,可以滋陰降火。澤瀉、茯苓去上焦水,治欲飲而渴(下焦無熱)。故知柏地黃湯去腎火,茯苓澤瀉湯治上焦渴而欲飲者(不思飲用知柏)。至於五苓散,則治水入而吐。李東垣從精神上繼承張仲景,用甘溫除熱如昇陽益胃湯、補中益氣湯及清暑益氣湯等,即是很好的例子。

相須為用的例子尚很多,如破故紙與胡桃,二者合用力大,青娥丸是一證明。乾薑、附子合用,其功效也大。

藥物的相使,是為之所使之意。相惡者,則為奪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而相反者,乃兩不可合也。仲景於此,有特殊經驗。如甘遂半夏湯,甘草反甘遂而並用,附子粳米湯、小青龍加附子,附子攻半夏而同方。是值得吾人深究的。

本草學中尚有單行葯者,或稱單味葯,其在臨床上的應用有一定歷史性。如獨參湯作用明確,加別的葯作用可能變小。氣陰兩虛臨終者,以6、9、15至30克煎取濃服,可能有起死回生之妙。椿根白皮治腸風下血,也是單味為好。番瀉葉在復方中效果不好,為經驗方也。

余深信古人藥物配伍的經驗。如人蔘、甘草均為甘平葯,一般起協同作用。黃芪配党參甘溫除熱,甘草加入,效果益著,此為東垣獨到之處。作為補中益氣湯,參草芪就不可去。繼承很重要,有現成梯子不上,又何苦去爬牆?

藥物有正作用,有反作用。用藥時當知誅伐無過,否則傷氣、傷血、傷陰、傷陽。所以要講究藥物的相須、相使和相畏等問題。

知識鏈接】

單行:指用單味葯就能發揮預期治療效果,不需要其他葯輔助。

相須:即性能功效相類似的藥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強原有療效。

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藥物配伍合用,而以一葯為主,另一葯為輔,輔葯能增強主葯療效。

相畏:即一種藥物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

相殺:即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相惡:即兩葯合用,一種藥物能使另一種藥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喪失。相惡只是兩葯的某方面或某幾方面的功效減弱或喪失,而不是二葯的各種功能全部相惡。

相反:即兩葯合用,能產生或增強毒性反應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藥物。

其中,相須、相使表示增效,臨床用藥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殺表示減毒,應用毒烈葯時須考慮選用;相惡表示減效,用藥時應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則上應絕對禁止。

推薦書目

岳美中全集

全書分上中下三編。上編分為醫論醫話、論方劑與藥物、臨床驗案及治療老年病的經驗四部分,濃縮了岳美中先生學術思想的精華。中編由醫學筆記、《傷寒》 《金匱》考釋和中醫麻風病學三部分組成,所收均是先生生前未發表過的文稿。目前,麻風病在城市中雖已少見,但從未絕跡。其中諸多方劑,除可用於麻風病 外,更可供中醫外科和皮膚科醫生借鑒使用。下編包括自述文稿、醫事建言、早年詩文、鋤雲詩集、信曾函與序銘五部分,充分體現了先生的醫政遠見和文史成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