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40年前香港拍的一部抗日神劇,當時最紅的功夫明星都來了

張徹是電影圈裡公認的武俠電影宗師。由他執導的《大刺客》、《獨臂刀》、《殘缺》和《五毒》等等,絕對稱得上是武俠電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除了以上類型作品以外,張徹生前還拍攝了五部抗戰題材電影,這些影片無一例外地將目光聚焦於日軍侵華期間,軍隊和民眾是如何抵禦外侮,保家衛國的。

張徹之所以挑中了抗戰題材電影,與他年輕時的經歷有著很大關係。

早在30-40年代,正在念中學的張徹便隨同學投入了抗戰救亡運動之中,可以說少年時期的張徹是一位懷有強烈愛國之心的熱血青年,而抗日戰爭這個重大的歷史事件,也在其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所以在他後來拍攝的電影作品當中,其中不乏暴力和死亡等等元素。

1976年的《八道樓子》,是張徹拍攝的第一部抗戰電影。

本片集合了當時張徹最得意的幾位愛將,個個都是當年紅遍香港影壇的功夫明星——其中包括了狄龍,姜大衛,傅聲,戚冠軍和陳觀泰等等。

影片根據抗戰期間一段可歌可泣的忠勇事迹改編而成:

1933年4月,日軍攻佔北口,七位軍人以無比頑強的精神,對配備飛機、坦克和大炮的日軍聯隊進行了奮勇的抵抗,並用鮮血和生命守住了軍事要點——八道樓子。

儘管七人已經身負重傷,但他們仍然堅持戰鬥長達五個晝夜,但終因寡不敵眾,先後壯烈殉國。面對誓死抵抗的七位戰士,日軍將領亦為之肅然起敬,並設立了「七勇士之墓」,以作紀念。

在張徹的把握和控制之下,影片情節緊湊,毫不拖沓。

開頭,張徹以一場與日軍的大規模鏖戰拉開了故事序幕,中間和後半段,分別穿插了七人擊退偽蒙軍兩次偷襲的戰役,和兩次與日軍之間展開的大決戰。

導演在刻畫七個英雄人物時,並沒有重點凸出其中某一個,而是用穿插閃回的方式,分別向觀眾一一闡明了七位英雄的身份、背景,以及他們前來參戰的原因。

因此在影片即將接近尾聲時,當七位英雄都倒在了敵軍的刺刀下,即便犧牲也要立起旗幟的決心和舉動,有著極其悲壯的感染力。

《八道樓子》既有宏大的戰爭場面,又不失張徹以往作品中的「武俠英雄本色」。

雖然影片里男性主角們使用的是現代化武器,但在最後一刻往往都是掄起刀劍和敵人決鬥,最終血灑疆場。

張徹心裡很明白,只有藉助冷兵器的動作設計才會把男性陽剛的一面發揮到極致。

可以說抗戰電影給張徹提供了一個能投入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和愛國情懷的大好機會。

同時,張徹又非常擅長藉助男性的陽剛之美和英勇之舉來酣暢淋漓地傳達這種情感。

《八道樓子》公映之後 , 於同年斬獲了台灣金馬獎「優秀劇情片獎」,本片也為後來張徹拍攝出《海軍突擊隊》、《上海灘十三太保》、《大上海1937》和《過江龍》這4部同類題材影片奠定了拍攝風格,而它們也和《八道樓子》被並稱為張徹的「抗戰五部曲」。

在張徹過去的武俠電影中,觀眾往往看到的是表面上的刀光劍影和那些給觀眾帶來強烈感官刺激的「盤腸大戰」,但他的抗戰電影,卻讓觀眾見識了張徹將男性、英雄、生死和忠義等元素完美融合一起的表達能力,所以我們也不再難以理解,為何擅長拍攝武俠電影的張徹會屢屢涉及抗戰題材電影了。

《八道樓子》秉承了張徹武俠動作片的陽剛和暴力之美,因此這部作品也與香港同時代的其它抗戰電影有著截然不同的特色。從本片中,我們能夠明顯感受到張徹對家國情懷的關注、對男性英雄主義更深層次的刻畫。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或許《八道樓子》中所營造出的暴力氛圍會被人們認為這是一部「抗日神劇」,但這些元素的運用並不是為了「娛樂觀眾」,而是為了將男性英雄的抗戰形象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它與如今那些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劇」相比,其實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