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七夕節變成情人節之前,你可知道古人是這樣過節的?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乞巧》唐 林傑

七夕節由來

七夕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七月七日。發源於,是傳統節日之一。七夕也是一年之中姑娘們最重視的日子,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也稱七夕節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

其實在古代「牛郎織女」的故事在七夕這天重點在於織女,織女被古代女子視為紡織業的守護神,也是浪漫愛情的開拓者,因此古代女子會在七夕夜,通過一系列活動祈求自己有織女織作「天衣」般的高超手藝,和浪漫的愛情,並非情人節。而真正的情人節是在上元節,即是元宵節。古代女子平日不被允許自由出行,而在這一天卻可以結伴遊玩。元宵燈會為古代男女提供了相識、約會的契機,廣為流傳的」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便是以上元節為背景的。

拜織女

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夜晚,邀約好友或鄰里,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瓜子等祭品,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齋戒一天,沐浴停當,於案前焚香禮拜后,圍坐在桌前,一面吃零食,一面朝著織女星許願,乞求天上的織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乞巧

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七月七日穿七孔於開襟樓」的記載,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若穿好的,就稱為「得巧」。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除此之外,也有剪紙、繡花等。七夕過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工藝品、玩具等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吃巧果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是七夕的應節食品。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后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東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拜魁星

七月七日這天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種生求子

七夕前幾天,古代女子會將綠豆、小麥浸於瓷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為牛慶生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 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后,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曬書晒衣

到了七月,是炎熱天氣逐漸消失的時期,也是農家繁忙的農活結束后等秋收的時期,少許過著清閑的時間。所以過了陰雨季節后的這時候,農家有著把夏天陰雨季節期間的潮濕衣服和書拿出來晒乾的風俗,這名叫曬書曝衣,所以,這天各家各戶的院子都堆滿了拿出來曬的衣服和各種書籍。在《東國歲時記》上記載著七月七日在家晒衣服,按照拿出來曬的衣服和書的數量就能看出生活得好或者不好。


供奉「磨喝樂」

磨喝樂因佛教神摩睺羅伽與童子化生於七寶蓮花的幾種說法而產生,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陳列磨喝樂供奉,未有心上人的姑娘祈求早獲佳偶,已有情侶的姑娘祈求早諧連理,已婚的婦人祈求生生世世為夫婦、多子嗣。

看了這麼多古代女子過七夕節的習俗,那麼你準備好七夕節的「乞巧」了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