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富春山居圖》一分為二背後的神秘「天機」

由元代傑出畫家黃公望所創作的書畫

《富春山居圖》

不僅價值連城,

而且還有著一段離奇曲折的身世遭遇。

為何這件珍寶竟會險被焚毀?

又是誰將這它一分為二?

這一切還要從一位名叫吳洪裕的老人說起。

《富春山居圖》(局部)

明朝末年,

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

被傳到收藏家吳洪裕的手中。

自從在父親那裡得到這件寶貝,

他便愛不釋手,每天不思茶飯,

反覆地對它觀賞臨摹,

恨不得時刻將畫卷帶在自己的身邊。

為此,

吳洪裕還專門修建了一座名為「富春居」的小屋,

以此來安放這幅《富春山居圖》。

這一天,吳府上下忽然亂作一團,

原來是家中主人吳洪裕病危了。

寢室里,在燭光的映襯下,家人圍立在病榻之前,

焦急地等待著老人的臨終遺言。

而吳洪裕由於已被病魔折騰得不成樣子,

此刻已說不出什麼話來,

只是死死地盯著枕頭邊的寶匣。

一旁的家人頓時明白了,

老爺臨死前念念不忘的依舊是他那幅心愛的山水畫。

於是,有人把畫從寶匣中取出,

遞到他的面前,並慢慢將其展開。

這時,吳洪裕的眼角忽然流出兩行渾濁的淚水。

好一會兒,老人的嘴裡才吃力地吐出一個字:

「燒!」

說完,便慢慢地閉上了雙眼。

原來,吳老爺子想要將這幅名畫焚燒殉葬。

既然老人如此珍愛此畫,

為何要將它殉葬呢?

大多數人認為,

那是因為吳洪裕本人太喜愛這幅畫作了,

以至於想將它帶到陰曹地府,

永久的陪伴在自己的身邊。

眼見這幅在吳府傳承三代,

被視為傳家寶的《富春山居圖》即將付之一炬,

從人群中猛然躥出一人,

只見他抓住火中的畫卷用力一甩,

愣是把畫給搶救出來,

這個人就是吳洪裕的侄子吳靜庵

為了掩人耳目,他用了偷梁換柱的辦法,

將另外一幅畫投入火中,

從而救出了這幅稀世珍品。

但是,畫雖然被救了下來,

卻在中間部位燒出幾個連珠洞,

從而斷成一大一小兩段。

此畫起首一段已被燒去,

而倖存留下的部分也是火痕斑斑。

從此,

這件稀世國寶《富春山居圖》便一分為二。

《剩山圖卷》縱32厘米,橫51.5厘米

1652年,吳家子弟吳寄谷得到畫卷后,

將損卷燒焦的部分細心揭下,

在重新進行接拼后,

正好出現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

幾乎看不出是經剪裁后拼接而成的,

真乃不幸中的萬幸。

於是,後人就把這一部分稱為《剩山圖》

而保留了原畫主體內容的另外一段,

在裝裱時為掩蓋被火燒過的痕迹,

特意將位於畫尾的董其昌題跋切割下來放在畫首位置,

這便是後來乾隆皇帝得到的《無用師卷》

至此,原《富春山居圖》被分割成

《富春山居圖·剩山圖》與《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

長短兩部分,身首各異。

《無用師卷》縱33厘米,橫637厘米

吳洪裕寧可燒掉《富春山居圖》,

讓它永遠的陪在自己的身邊,

也不想讓這幅名畫流傳後世。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

除了這幅《富春山居圖》以外,

還有另外一幅《富春山居圖》流傳在世。

也許,您一定會感到奇怪,

黃公望不是一生只畫了這一幅《富山春居圖》嗎?

哪裡來的第二張畫?

說起這第二幅畫,就不得不提到沈周這個名字。

沈周是明代著名的書畫家,

明代成化年間,這幅傳世之作便傳到了他的手中。

得到《富山春居圖》后,沈周自然是愛不釋手,

將它懸挂在牆上,反覆欣賞。

就這樣,看著看著就發現了問題。

原來,這幅名畫上沒有名人的題跋,

於是,他不但自己在畫上題了跋,

還想請別人為這幅名畫題跋。

像《富山春居圖》這樣的名畫,

別人都藏在最為隱秘的地方,

可是,被沖昏了頭腦的沈周

卻大張旗鼓地將畫輕易地交給了別人。

果不其然,

在他將畫交給一位友人題跋的時候,出現了問題。

這位友人的兒子對這幅名畫產生了歹念,

隨即將畫偷偷賣掉,並對外宣稱是被人偷了。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沈周在一個畫攤上,

再次見到了這件被賣掉的名畫。

於是,他連忙回家籌錢買畫。

可是當他拿著錢來到畫攤時,

《富山春居圖》已被人買走。

痛失名畫的沈周不禁放聲大哭起來,

可是現在後悔卻為時已晚。

就這樣,他費盡心力得到的《富山春居圖》,

成為了別人的寶物。

而今,所剩下的也只是名畫在腦海中的記憶了。

即便是這樣,沈周愣是憑藉著自己的記憶,

摹背出了一幅《富山春居圖》。

而這幅由他所摹背的畫卷,也在民間流傳了數百年,

直到1996年的北京瀚海拍賣會上,

由北京故宮博物院以1000萬元的高價拍下收藏。

明 沈周 《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除了沈周摩背的這幅《富春山居圖》以外,

現可查詢的臨摹本還有十餘幅。

清乾隆年間,不知是何人臨摹的《富山春居圖》,

竟然與真跡《富山春居圖》先後傳入宮廷,

並由此上演了一出真假畫卷之爭。

1745年,一幅《富山春居圖》被征入宮中,

乾隆皇帝對這幅畫是愛不釋手,經常將它取出欣賞,

還在六米長卷的留白處賦詩填詞,並且加蓋玉璽。

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

就在這幅《富山春居圖》徵選入宮的第二年,

即1746年,

地方官員又呈上另外一幅《富山春居圖》。

當然,這兩幅作品中,肯定有一幅是假的。

但是這兩幅畫,實在是太像了,很難區分出真假。

但是,不知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

乾隆皇帝認定最先進宮的那一幅為真畫,

也就是他在上面賦詩題詞的為真跡,

而另外一幅為仿品。

但是,由於後來者實在是畫得太好了,

簡直足以「以假亂真」,

所以連乾隆皇帝也不忍將它丟棄,

所以也將其收入到了內府。

而其後的百年間,

也沒有人去質疑乾隆皇帝的鑒定。

直到清朝滅亡以後,學者們才對此提出了異議。

他們認為那幅經乾隆皇帝鑒定為假畫的《富山春居圖》

才是黃公望的真跡。

而理由自然是,只有那幅畫是半截畫,

並且具有明顯的火燒與修補的痕迹,

與歷史記載相吻合。

直到20世紀70年代,經兩岸專家反覆鑒定,

才最終確定,

由乾隆皇帝鑒定為真跡的畫作是一幅假畫,

而那幅被鑒定為假畫的

才是真跡《富山春居圖》的後半段《無用師卷》。

就這樣,假作真時真亦假,

這幅假畫居然騙過了朝廷鑒定專家的眼睛,

被天下第一收藏家乾隆皇帝所悉心珍藏。

而黃公望的真跡《無用師卷》,則備受冷落,

被放置在了一旁長達200年之久。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

這幅真跡才沒被乾隆皇帝題詞賦詩,加蓋玉璽,

落了一個「乾淨之身」

從而完好地保持了原畫的風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